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审美教育对医学创新人才品质培养的作用1 .1 美育塑造完美人格席勒曾明确地指出审美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并把理想的人格称为“优美的灵魂”。他说 :“有促进健康的教育 ,有促进认识的教育 ,有促进道德的教育 ,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 :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1 ] 。”医学美育的塑造创造性人格功能首先表现为它作为高级的社会的情感活动 ,具有一种影响、调节人的心理状态的作用 ,而心理状态是审美过程向人格特征过渡的“中间环节”[2 ] 。美育通过“形象教育”、“移情作用”等环节 …  相似文献   

2.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是“全方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开设美育课程及进行美育实践,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培养高尚人格的必由之路.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完美人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人格目的从孔子式的"仁"走向席勒式的"自由",把"完全之人物"作为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摆脱物欲对人格的侵蚀,要求完美的人格无关利害;保持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学术研究上"唯真理之从".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在她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美育都以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文明创造。我国是一个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教育的过程,人格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高度评价了审美在教育中的作用。近代蔡元培也有“以美育代宗教”之说。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审美教育也曾  相似文献   

5.
音乐的内容是情感,音乐的本质是美.音乐是精神领域的东西,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高尚起来、和谐起来.我们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实现情感教育与美育的交融,从而达到移风易俗,塑造完美和谐的人,开启人们智慧、升华人们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音乐欣赏教学是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自然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围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的境界。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自信、乐观、健康心理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7.
美学是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美能导善,塑造完美人格;美能启智,培养创新思维;美能怡情,提升生活品味。美育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造就一代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中国倡导美育的先行者,都受到了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建立"完整人格"意义上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早期美育思想的精髓。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美育基本上是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图画、手工等艺术科目上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这几乎将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即便是在当下的一些美育工作者的心目中依然如此认为,这与最初王国维倡导的美育为塑造"完全之人格"的目标,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都已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9.
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因素,即人格的稳定性和人格的可塑性,这两种特性为人格完美提供了可能性。塑造人格完美,文学欣赏是不可缺少的培养因子。从文学中得到启迪和感悟,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同时又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10.
彭彦琴  江波 《心理科学》2005,28(1):154-157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定位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感性的独立;其基本特征是情感的通融;其特殊功能是创造力的释放;其价值定向是生命的体验。本模式通过具体教育内容引发学生预期心理活动,养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素质: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获得感性领悟;在德育中激发动机,内化情感体验;在体(劳)育中实践意志品质,感受生命潜能;在美育中获得审美策略,独立创造意象,这些审美心理素质的综合可实现完整人格的塑成。  相似文献   

11.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谈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向低格调的大众影像文化及通俗文化认同的倾向。只有通过系统的美育,使之对美的追求深刻化、系统化和自觉化,才能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健康发展。大学生完美的形象主要由青春朝气、修养风度等方面组成。我们要把美育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大学生追求高水准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学生达到内在人格美和外在形体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3.
美育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文章探讨了美育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澄清了美育教育不仅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而且还包括在理工科教学中实施科学美、现实美的审美教育;提出审美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美术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门类之一。从目前的美育教学实际来看,重视并发掘中国古代美术这一文化资源,极具审美素质教育的价值功能。大学生可以在美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鉴赏来解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从中领会自己本土文化艺术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丰富自己的审美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美术既是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思想、精神、情感、社会生活和审美理想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在美育中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心灵是第一位的,而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亲自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方面的作用更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艺术教育把培养高素质和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美育已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钢琴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在演奏钢琴时,钢琴教师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旋律传递他们的内心情感,达到美化心灵和愉悦听众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们获得完美的审美经验.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在钢琴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青年大学生中间开设舞蹈教育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跨世纪的人材、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国各地的很多大专院校正在大力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并将舞蹈教育和形体训练作为美育课程之一引进校园。舞蹈形体艺术不仅能展示人的形体美,抒发人的情感,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生在健全完美人格的大学生涯中,通过学习和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能更加具备优美的形体、健康的身体和富有朝气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审美教育是一个涉及诸多相关因素的动态演进过程,其中人格优化就是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认知大学生审美教育与人格优化的属性表征,科学把握大学生审美教育与人格优化的内在统一,在审美教育中促进大学生的人格优化,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