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难以胜天的。实际上,人定胜天本身,就是对和谐共生的自然界的破坏。自然的美,是物种在相互的平衡与牵制中呈现出来的。所以,整个自然界,不可能有,也不应该有傲视群雄的物种。人定胜天彰显的,不过是人类想自我独大的野心。  相似文献   

2.
哲学家们重新关注环境的美学评价已有近半个世纪。最初,他们的兴趣集中在自然方面,以及认识和鉴赏自然美的方式上。对自然界之美的鉴赏同人类活动一样古老,并与历史的曲折并行发展。史前期的艺术和器物便显示出美感迹象。  相似文献   

3.
花是生长在自然界中最美的事物之一。用花卉植物进行装饰可增强环境的舒适感与自然和谐感。花不仅给人视觉和嗅觉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将自然美与生活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于人们的面前,使现代生活更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4.
☆在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难以胜天的。实际上,人定胜天本身,就是对和谐共生的自然界的破坏。自然的美,是物种在相互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和谐美是自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的和谐美主要表现在自然风景的和谐美和自然生命的和谐美。自然和谐美的形成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多样性、整体视角、自由原则。欣赏自然的和谐美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难以胜天的。实际上,人定胜天本身,就是对和谐共生的自然界的破坏。自然的美,是物种在相互的平衡与牵制中呈现出来的。所以,整个自然界,不可能有,也不应该有傲视群雄的物种。人定胜天彰显的,不过是人类想自我独大的野心。  相似文献   

7.
景观美学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同时景观美学需要面对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化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景观美学主要研究自然美的保护,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景观美学拥有其自身的形式美、构成美以及工程美学的综合要素。  相似文献   

8.
魏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拓展和细化期,自然美在这一时期获得重大的发展。这一点可以在宗炳《画山水序》中得到体现。《画山水序》在自然审美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自然审美之魅,即山水之道、质趣之灵和山水形态之媚。自然美之发现,一方面需要"澄怀味象"的审美态度。另一方面,自然美的发现也离不开"应目"——"会心"——"畅神"的审美过程。而《画山水序》在自然审美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将自然山水之美以诗文绘画的形式得以体现,从而突破了自然美欣赏中的物质局限,将自然美拓展到了艺术美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叶平文在《自然辨证法研究》1991年第11期撰文认为,西方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是隐喻方法。这种方法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以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尊重。如说,大地是“母亲”,“自然界是人的身体”。做这样隐喻,蕴涵着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旨在强调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本质区别,反映自然美的内在价值,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保护、热爱和尊重。除此之外还有类比方法、调查一列表法和数理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梦海 《学海》2007,(3):33-41
在20世纪西方众多自然-风景美学思想中,恩斯特·布洛赫的“风景-暗码”学说独树一帜。布洛赫强调自然美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把它描写为人化的感性自然的前假象基础。风景乃是自然暗码的在场的解释,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机构,风景具有某种原型功能。自然美之所以对人发挥某种中介效应,全在于自然本身的乌托邦特性。在艺术美中,自然美的复制本身包含某种乌托邦的前假象,在这种前假象中,风景指向“尚未”,并对乌托邦和解目标内容起到暗码中介作用,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传统的自然哲学还是当今的生态哲学,一个根本主题是研究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解放与自由。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由基本上属于认识论自由和征服自然自由,黑格尔关于自由的思想在古典哲学中则独树一帜,其先见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赢得本体自由的问题。黑格尔整个哲学的奠基点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本身则是思在一体、主客同一、人与自然互依的。绝对精神以自身为根据,自我运动和自主发展,本身即为自由。精神自由要落实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上而化身为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就必须走出逻辑学的纯粹思辨过程而进入到自然界之中,并通过扬弃自然界的非己性而显现精神自由。精神以允许自然界有自由的方式来谋划自身的现实自由,而自然万物按照自身存在目的竞自由则是精神自由的外在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有关这个学科的建制和研究内容的争论从这个学科确立时起,就没有中止过。近年来,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讨论开展得更为热烈。一、学科体系问题龚育之、孙小礼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辨证法;从广义上说,就自然辨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由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揭示出来的,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密切相联不可分的。自然辩法证是马克  相似文献   

13.
<正>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人们对于自然的观照和参与,是社会文化的无尽源泉。现代哲学认为,人作为自然物生存于“自然世界”,但同时人又能超越自然,生存于其自身创造的“文化世界”当中。于是,哲学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人的活动为中介而扔弃了自然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抽象对立,并把社会存在本身作为哲学所追寻的本体。  相似文献   

14.
生命伦理学的整体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整体性原则凸显的原因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是学术界公认的四个基本的生命伦理学原则。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对自然和人的干预和改造的界限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整体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也应该成为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今天,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技术的力量已变得无比强大:不仅自然界,人本身也日益成为技术改造的对象。这种改造的后果不仅很多是不可逆的,而且有些还具有毁灭性。第一,当代的科学技术不同于以往的科学技术,后者对自然界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的,而前者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影…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作为我国的一个久负盛名的避暑游览区和佛教胜地,向来以其优美姿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近几年五台山又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着开发和建设。如何保持和发扬五台山自然界本身之美,充分掌握和利用自然山水环境本身的赋形、态势、空间、色彩及过去历代遗留下来的佛教建筑、神话故事,使之更加和谐、协调、统一、匀称,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合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的园林艺术各具特殊历史内涵,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西方园林刻意注重形式美,体现人工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东方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追求的是意境美,讲究的是含蓄、深沉、虚实共生。"西方形式美、中国意境美"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认识奠定了各自园林的基础。从人与自然、形式意境、哲学等角度,初步探讨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对“美”的探讨呈现多元化特征,即“美”具有朦胧性与模糊性。每个美学流派或美学家其观点总是各执其说,莫衷一是。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美”也会使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无以名状的困惑感。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文字等诸形式准确完美地呈现出来的。本文试以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之观点为统摄,从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关系的角度切入,探讨其美学思想的矛盾性和美的特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然生态美是地球经过长期发展演化而创造出来的自然本身的一种生境之美。自然生态美直接地呈现为一种整体的自然生命样态之美,具体地表现为自然生态的生机美、季相美、整体风貌美与和谐美。对自然生态美的把握与感受,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生命间的一种默契与相合,它不是一种置身自然之外的对象化感受,而是感受者与被感受对象处于同一时空境域,是一种互含互摄的、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是人全身心的投入与融合,是以人的全部生命熔铸于自然整体生命中而获得的一种"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合道"的超越性生命境界美。  相似文献   

19.
科学被分成各种门类,便于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历史上曾经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走向深化的标志。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有人类以来,自然界便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舞台。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这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比喻,以自然美比喻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是自然审美观与再现自然美的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将美、善融合一体,可称伦理美学的一个具体内容。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思想家擅长运用道德比喻。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以傲霜挺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