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体育观众审美心理和情绪对赛场影响入手,分析研究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描述体育观众审美心理的类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针对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在赛场各个发展阶段的状况,提出了审美主、客体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及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特别对狂热美感型体育观众变态的审美心理,提出了校正和疏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展示设计活动是人的主观活动,这种主观性的前提是实践的二元论,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展示道具是主体活动相对应的客体,这个客体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但它传递的应该是说明信息的信息,因为展示设计活动服务的对象是展品而不是展示道具本身,针对不同的展示目的展示道具传达的信息也应该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彭瑜 《美与时代》2014,(7):54-54
展示空间的布局设计通常是在展示空间的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元素,借助展具设施,将信息和展品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并以此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展示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倪雪霏 《美与时代》2023,(2):120-122
展示设计多年来都是主要依靠视觉感官来传递信息的,但是人类身上拥有多个感受器,对世界所有的体验都是多感知的。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这些年开始重视将多感官体验融入展示设计。主要讨论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感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发现感知体验除了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还能影响观众参观认知与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5.
现在发展中的展示空间已经不同于以往概念中的展示空间定义,其空间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展示内容也分门别类的更加清晰。所以,当常规的展示空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观众需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方式以及媒介做为新的展示载体,为展示内容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如今博物馆展示环境中存在信息传达不足,时常会有观众对展示内容产生理解偏差这样的现象出现。图像,作为辅助展品,具有生动、直观、易解读的特点,对于辅助展览传达信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帮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今设计者对于展示环境中图像的处理,关注度不高,引发信息传达不足等问题经常出现。结合实际案例,浅析图像在博物馆展示中信息交流的重要地位,引发设计者对于博物馆展示中图像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的一种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着欣赏者情感活动的形象思维,也是欣赏者情感活动与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这构成了音乐审美机制的重要特征。音乐审美机制离不开审美环境、音乐欣赏的主体条件以及音乐欣赏的客体信息。音乐审美机制的四个表现阶段分别为审美操作阶段、审美领悟阶段、审美愉悦阶段、审美超越阶段。音乐审美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品位。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特殊——它以实物展品为基础,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博物馆展示环境中的平面设计也具有特殊性。它处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里平面设计与多种传播媒体的相互影响,具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能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好的平面设计能更好地传播信息给观众,明确博物馆展示环境中的平面设计的特殊性,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他们期望能在公共建筑中的展示、休闲、娱乐等各种功能中获得更丰富且多元化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和体验感。因此,博物馆由之前单纯的以"物品"为主的直白陈列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为以"人的感受"为主的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在展示中注重观众的感受,增强亲和力,通过设计使得展品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文章以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为例,重点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展示氛围,使观众获得美好且舒适的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10.
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关系的价值,审美价值的本质是人的审美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都是源于对西语“aestheticobject”的翻译而产生的现代汉语词汇 ,故在现行的美学理论中 ,“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是两个没有区别的、可以相互替换的同义概念 ,它们的所指都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之发生关系的事物。但作为汉语词语 ,它们明显地是两个不同的、有一定差异的词语 ,因此也就可以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对这两个概念做出明确的区分和界定 ,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揭示审美活动的性质。一、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的界定在 2 0世纪 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 ,朱光潜先生曾提出著名的“物…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以及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使电视综艺节目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较大的变化是越来越注重画面细节在综艺节目中的作用:画面细节有助于观众对节目信息的记忆;有助于审美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审美超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新闻美学不仅要注重对报道客体的研究,也应对报道主体给予充分的关注。新闻记者作为报道主体,应确立积极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在求“真”的同时求“美”。积极的审美追求可以开启记者的形象思维之门,使新闻报道顺利达到美的彼岸,让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一、新闻报道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展示空间可以作为一个传达资讯的载体,成为交流和体验的空间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也逐渐的趋向多元化。在展示设计中,要把握好节奏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性设计,有效利用空间,增添空间的艺术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观众对于空间所蕴含信息的接受效果,建立空间展示产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在观众心中树立理想的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15.
客体运动方向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忆动态场景中多客体的特征和时空信息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目前有关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虽然广泛探讨了对视觉信息的存储容量及机制,然而所采用的刺激材料均呈现于静态场景中,且不包含运动信息。而有关多客体追踪的研究只关注动态场景中多客体信息的实时更新,而不涉及一段时间内对客体信息的保持。本研究结合视觉工作记忆领域的变化觉察范式和多客体追踪范式,以独立运动的客体为刺激材料,探讨多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容量问题。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中能够存储大约3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  相似文献   

16.
审美偏爱(又称“审美偏好”)是个体审美活动的指向性和选择性。也就是个体对某类审美客体或某种形态、风格、题材的艺术品优先注意或优先审视的心理倾向。审美偏爱是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配着个体的审美欣赏,审美评价和审美创作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不同类型视觉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中要求记忆的客体由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构成;实验二中的客体为具有不同颜色及开口朝向的兰道环。通过观察检测项变化方式对记忆绩效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1)对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的存储以整合客体为单位;(2)兰道环的颜色与开口朝向信息难以以整合客体方式存储。笔者推测,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储的整合客体并非如现有理论假设的,是在集中注意参与下创建的,而是由并行加工阶段所获信息构成;客体中所含需集中注意提取的细节特征信息难以与其基本特征信息整合于该客体表征  相似文献   

18.
翻译审美是指译者以原文文本为主要审美客体所进行的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而在翻译审美活动中翻译主体应具备怎样的能力,成为整个翻译活动的前提及基础。马建忠先生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一直以来都得到翻译界的好评。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善译”论中找到答案。本文将从语言感应能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三个方面解读审美主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3个行为实验,以44名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考察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是否对不同言语命名难度的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研究发现:无论记忆对象是言语命名困难的客体信息,还是言语命名容易的客体信息,无论探测刺激是图形形式,还是词语形式,言语次级干扰任务都对客体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工作记忆自动、强制性地使用言语编码和保持机制,而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是否由言语编码参与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丽芬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39-1145
从两个方面综述了高水平视觉表征中客体与位置的联系,即客体信息影响位置记忆和客体-位置捆绑。其中,客体信息影响一般的位置记忆及其偏向(如位置估计偏向于区域中央或偏向客体的功能部位)。而有关客体-位置捆绑,以往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这种捆绑,它离不开背景客体的参与,并且背景客体间的空间关系影响它的形成。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客体信息影响位置记忆的其他证据及背景捆绑改变条件下客体-位置捆绑的存在与否,并探讨位置信息对客体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