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美术特长班课程与普通美术课相比,有美术教学的一般性,更有它的特殊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为难度高、内容多、时间紧.这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有别于普通美术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即使美术教学服务于高考的应试目标,又要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的时代内容相融合.美术教育是与人类精神创造密切相关的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艺术个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加以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明确强调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从多角度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加以解析,进而发挥出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正确指引。文章将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对具体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美术学科开始重新被教育界所重视。美术鉴赏课是高中阶段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旨在通过赏析相关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史论知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好一节优质的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教师有人格魅力,教学设计要合理,并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过程中进行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绘画环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兴趣,促进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一、加强美术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美术基础教学,加深学生对美术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悄然发生变化。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的改变影响着美术教育。在解读美术经典作品时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容易滑向肤浅,教师的引导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思考能力展开思考,并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初中的班主任,我对体育生深恶而痛绝之。虽然我知道,学校招收体育生自有学校的道理,作为特长生他们只需普通学生三分之二的分数,就可以稳入高中的校门,靠他们至少可以把升学率提高几个百分点,但不知道学校领导是否还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晚不睡早不起,下课乱跑上课睡觉,三五成群勾肩搭背,在同学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怕是远远大干他们对升学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生培养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桥梁。在美术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共同的美术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从中得到审美享受,促进学生审美鉴赏力、审美判断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朱国兴 《社会心理科学》2009,(4):113-115,119
新时期农村高中深入有效地实施激情教育,重视做好激发教师的教育激情和学生的学习激情工作,培养激情教育的理念,是农村高中学校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的系统工程。笔者结合学校开展激情教育的实际,就农村高中实施激情教育的有关问题作一点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了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的重视。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专业艺术类院校所设置的美术专业课程;另一种为普通高校所设置的普通美术教学课程。两种课程体系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在教学本质上都应当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为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课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还要特别关爱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目前来看,我国在高中美术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结合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文章根据近年来一些美术学困生的具体案例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在于有效改善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美术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中国高中的美术教学,自从新课改以来,对于模块教学的设置越来越科学化和合理化,其中充分体现了我国高中教学的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生们多元化的兴趣和专长,多模块教学方式可以为美术多元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填充。通过分析新课改之后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可以丰富漫画专业相关的知识,更加了解当前信息时代的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美术鉴赏教学对于中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理解图像、掌握正确的读图方式,才可以在图像信息时代生活得如鱼得水。美术鉴赏教学对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理解绘画作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式,才能在信息时代准确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为学生对当代绘画作品的理解及正确读图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通过中国绘画学习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读图能力培养,能够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提高审美对象的视觉感受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艺术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在高中生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地推进高中艺术社团的管理与建设能够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有效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艺术社团活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的课余时间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高中艺术社团的建设与科学化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对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艺术社团的意义、功能以及建设管理方式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艺术社团的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高职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能够挖掘学生的观察潜能,培养其观察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一直以来,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高职美术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对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完成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带领中学生们体会作品含义,以此提升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新的创作方式,进而提升和培养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在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必要性。"以学为主"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学生更好更快地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美术课堂引入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信息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  相似文献   

16.
黄斌 《美与时代》2006,(7):89-91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美术课,应该以美术鉴赏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美术鉴赏之于美术学科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用人文的方法展开美术鉴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人文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落实于发展和形成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和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性建议,认真研读美术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内容,可以使我们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改理念,促进美术教学工作的展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将美术课程内容分为五大系列、九大模块,要求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这些为美术教学工作者如何开展美术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视觉素养的特点、研究意义以及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中学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大不足之处,不能跟随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对高中美术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更好的适合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新趋势。对此,我们从高中美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方向出发。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以便讨论中寻找到更多、创新、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进一步推动高中美术教学更加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追求升学率,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其家长寻求上大学的捷径,于是"艺考热"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呼和浩特市的美术类高考市场近些年来也随之活跃起来.各类大大小小的美术高考培训班抓住时机迅速发展,日益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制度化.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本来承载着向大学输送美术专业人才的高中美术教育,现况如何呢?怎么就让一些校外的培训班给抢了生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