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图形创意与思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茁 《美与时代》2006,(4):42-44
图形是创意表达的视觉语言,又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所在。图形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客观世界观察、筛选、概括、象征,最后产生联想、想象的过程。图形创意思维是指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并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力的图形。人们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相互补充,转化和融合,构建创新思维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图形创意的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人的思维过程中灵感与情感等心理反应的分析,以及对思维联想与想象的诠释.初步探析有关图形创意的视觉思维活动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的各个领域。其实用与视觉的价值意义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设计的生命,并且贯穿于艺术设计的整体脉搏。图形设计中的创意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门重要训练课程,它在图形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想象——图形创意的基础;联想——创意最主要的方式;发散性思维法——图形创意的重要环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发现创意元素,在学习和创造中构建广泛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图形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形式美感和创意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图形的“变异性”是一种特殊又有力的现代设计表现手段,“变异性”多层面、多发生的特征决定了“变异性”在图形创意中所占有的位置和生命力。因此,“变异性”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使创作者的思维保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从而能为图形设计展开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5.
董云志 《美与时代》2005,(12):36-37
在图形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图形创造是由想象产生,敢于打破常规,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善美"文化是中国民间美术图形创意的重要源泉,也是标志行之有效的审美创新之道。现代标志"神形"需求与民间美术图形"善美"思想间的契合关系及其派生出的"神善"与"形美"表达,通过迁想妙得的"观其形而取其神""变其形而取其神""舍其形而取其神"的方式达到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是实现现代标志与民间图形间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传统文化与图形创意的结合具有巨大的价值,在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这一内容也是非常具有可行性和使用前景的。图形创意设计对地方传统图形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可通过多种途径:对传统题材进行提炼净化,想象再造;将传统元素打散后转换,突破常规,无中求有;打破传统图形对空间的制约,适形造型;将几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用一种内在的文化含义进行异物同构,共生造型;矛盾空间,共享造型。这些途径可在对太仓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中运用于课堂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8.
地方传统文化是图形创意的灵感来源,将图形创意课程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图形创意的内涵,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将地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图形创意课程进行融合,既是对传统图形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图形创意教学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松 《美与时代》2006,(11):72-74
联想是创意的切入点,是艺术创作应有的应变能力。设计创意要善于运用造型元素和精心组织视觉符号,巧妙运用色彩的视觉效应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情感,创造理想境界。成功的创意图形要求整体完美、和谐统一。因此,创意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平衡、重复与多样、节奏与韵律、虚与实等各种关系,使它们相互照顾与呼应。  相似文献   

10.
能够理解"迁想妙得"在我们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绘画创作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品位提升,并且自觉地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使我们在创作中能够飞扬流畅地"迁想","妙得"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迁想妙得"的审美内涵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创作论的重要思想.那么什么是"迁想妙得"呢? 《中国绘画理论》评价道:"恺之迁想妙得一语为中国绘画理论上最初有力之启示,足开谢赫六法之先河,其想不迁,其得决不妙."《中国画法研究》也说:"不待迁想不同于说不可迁想,作者的想是无物不可‘迁’入的.只要想能‘迁’入,便自有神可写."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这咀嚼中需要思考,需要推理,需要判断,但更需要联想和想象。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文学阅读我认为同样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帮助。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读雪需要联想》。其实,读其他散文也同样是需要联想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图形的创意过程中,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尤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图形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类型可以以视知觉为主导的图形创意思维方式展开。从主体视距的变化,多视点的观测,主客体空间观测位置的变化,打破眼睛生理结构的视觉再认识,以及光线的变化带来的新视觉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这些以视知觉为主导的图形创意思维的创作方式和它们所具有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图形创意”课程则是培养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图形表达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课,对学生从造型基础训练转向专业设计学习起着重要的衔接、过渡作用。作为教育实践者,应把握教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引入新兴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来构建更加合理的“图形创意”课程;从研究式教学模式出发,合理设置议题,以学生为主体,从平等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意发散思维,并以能力发展为导向进行互动式评价,以期培养出具备创新素质、创新品格、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康德论想象力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康德认为想象力具有联想、再生、复现、复制、建构和创造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派生地表现对象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象先已存在 ,先有感性直观 ,通过联想、回忆等把先前的感性直观再现于心灵中。以纯粹时空直观为条件的想象力属于第一种表现 ,而一切以感性直观为条件的想象力属于第二种表现。康德把感性直观与对象的概念相联结构成感性知识 ,这就是“经验”。想象力不由自主地产生出想象 ,康德称之为“幻想” ,那种睡眠中不自觉的想象是“梦幻”。康德把想象力的创造性质看作为 :一是狭义的创造性 (也称之为构想性、产生性、生产性、创制性的 )…  相似文献   

15.
荣荔 《美与时代》2014,(10):57-57
“留白”雅称“余玉”,意为留出一片空白,最初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可以营造强烈的空间感、赋予创意以深远的意境,也是联想空间的延伸。留白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引入现代设计中,研究其在设计中的艺术体现和正确的把握方式,对于简化设计和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香莲 《现代哲学》2022,(3):108-114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觉模型主张,某人梦到p意味着某人相信p,但这是对“s梦到p”的错误刻画;已有的三种想象模型虽然坚持“s梦到p”蕴含“s想象p”,却无法合理地得出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在理论上,通过合取“想象”的梦经验观与“假装相信”的梦信念观,可以得到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由此合理解释“s梦到p”蕴含“s想象p”。  相似文献   

17.
图形创意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图形创意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的正确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经验,针对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重点,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教学设想与建议,有利于图形创意课程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美术图形和现代创意图形同属造型艺术,二者在许多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探询民间美术图形与现代创意图形的思维模式异同,不仅有助于认识创造思维的根本所在,也可以在其相互补充中找到新的视角,新的信息以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创意”,可以开辟一块市场。一时间里,大家都这么说,也都这么想。 举“牛仔裤”的走红和“可口可乐”的旺销,似乎是最好的佐证。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初始时期,“点石成金”──令多少人心驰神往!使许多人跃跃欲试!更有几多人望眼欲穿! 但是,去掉浮躁,挤出泡沫,只需稍作思考就会发现,点子,不是“点”。 “火烧赤壁”,是个绝好的“点子”。但是,那不是孔明与周瑜“拍脑壳”拍出来的。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深厚的功底,没有艰苦的调研,哪有料事如神和决胜千里的本事?“宝剑锋自磨砺出…  相似文献   

20.
《物不迁论》是阐发般若性空学说,以“即动即静”之义阐明“即体即用”之理论。物不迁,即物象虽有生起、流转等现象,然其本体永恒不迁(不动)。事物的存在只是当下的,转瞬即逝的,不会从古至今,也不会从今返古,各性只住于一世,事物是静而不迁的,世界也因而是不真实的。物不迁思想的存在,这主要和其人时空观是密不可分的,时间过去并不具有实在性,或者不如说是实在性的消亡。《物不迁论》所要破除的是实体性的时间,引导我们认识时间的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