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生活环境中的标识大多是依据正常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对弱势群体考虑得较少.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城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城市空间的近似形态与高耸建筑之间的狭长道路,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有机而无序的空间可以令初来乍到的客人感到兴奋,但有的时候也难免会产生尴尬。因为不熟悉环境,加之语言上的障碍,会使人浪费很多时间迷路,或者不敢深入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即使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有时也难免在错综复杂的空间中迷失方向。而缺乏导向标识系统的空间环境,将会使人们的行动产生很大困难,消费热情也会受到挫折。  相似文献   

3.
张怡 《美与时代》2024,(1):71-73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景观和标识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环境景观和标识系统被视为独立的设计领域,人们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环境景观与标识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环境的综合品质和用户的体验。探讨环境景观与标识系统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具体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使急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治,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保证医疗护理安全,2007年7月起,我院急诊科开展了“红色标识腕带”服务.凡佩戴红色标识腕带的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接受就诊、挂号、缴费、检查、治疗、用药、用血、手术、住院等一系列流程中,享有全程优先特权.红色标识腕带的应用不仅起到了准确的身份识别的作用,更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服务意识,尤其缩短了危重患者的急诊等候时间,有效地减少了纠纷,提升了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急诊工作效率和急救服务水平,在急诊安全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四大问题,住就离不开建筑,建造房屋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人类早期的建筑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其功能性特点,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除了功能性以外,人们也对建筑美观性和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需要技术,同时建筑也涉及艺术。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了分析,结合点、线、面三个要素来阐述建筑空间的构成,同时,由于建筑设计也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周围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对此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空间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建筑更具艺术美感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和人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可以展现一个城市市民的整治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通过实地探究,对咸阳统一广场的细部装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广场的功能。从咸阳统一广场中秦文化元素的运用、空间营造、种植设计、雕塑和灯光设计等方面了解广场的规划和设计,分析广场景观设计与秦文化的联系,对广场设计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在,创作已成为绘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创作训练不仅是对学生造型综合能力的衡量,更是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开拓其艺术想象力的一种手段.绘画毕竟是一门学问,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面对众多的选择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齐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今之公共财政是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古老的齐文化与今天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很多关联之处。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的合时主变精神、民为邦本思想、富国裕民方略、和合能谐理念等方面探讨了齐文化在当今公共财政体系构建中的现实作用。认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物质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思想基础,全面小康、社会和谐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目的,凡此是齐文化在当今公共财政体系构建中,给予今人的主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纯德  张源 《美与时代》2014,(10):24-24
目前废弃混凝土循环再利用已经有了科学论证,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处于试验状态,还缺乏系统的应用,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在我国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沈丹 《美与时代》2014,(10):92-92
“让材料自己说话”几乎成为每一个艺术家创作的自觉。在石材材质的发展史中,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在传统的壁画制作当中,也大量运用了石材材质,石材的质感不同,也就具有不同的艺术美感。在艺术作品中,石材有着其他材料为创作材质的艺术作品无可比拟的优点:整体风格简洁大气,色彩光影效果鲜明,外观形体感观明显。基于这些特点,石材壁画作品被大量的呈现在艺术创作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美术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门类之一。从目前的美育教学实际来看,重视并发掘中国古代美术这一文化资源,极具审美素质教育的价值功能。大学生可以在美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鉴赏来解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从中领会自己本土文化艺术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丰富自己的审美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建筑装饰艺术同时存在三个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层次:判断层次、提示层次和观念层次。一切建筑装饰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对上述三种基本层次的理解,通过形态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由诸形态之间的关联与分离的控制手法,唤醒人们对建筑意义主动解释的机能。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处理好装饰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对促进大学艺术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中国乡村的未来走向,除了建设乡村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明确乡村独特的价值存在。文章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茅石镇中关村为例,对其乡村社区营造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探析如何用协同设计的模式组织村民参与建造及社区活动,促进乡村社区营造的实现,为当下的乡村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各大尖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设计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有效性,使设计者的设计能够于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仿真的数字化环境中生成。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完成建筑设计工作,虚拟现实技术让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物时,能够更直观立体地展示各种外部条件、周围环境、内部装饰、外观的艺术效果、城市规划及使用者对建筑物的要求,尤其在建筑物的使用材料、工程估算、施工技术和装备上有着更为精确的呈现,在节约材料、节约投资、节约时间、节约劳动力方面有着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彭瑜 《美与时代》2014,(7):54-54
展示空间的布局设计通常是在展示空间的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元素,借助展具设施,将信息和展品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并以此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展示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求从餐饮空间的设计中,探究其设计风范,以中国风作为切入点来分析餐饮空间的布局和颜色搭配。  相似文献   

17.
刘欣 《美与时代》2020,(2):13-14
对贝聿铭在中国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其设计作品中运用,可以为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相关的图像资料研究,发现贝聿铭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作用,深刻了解设计的文化历史背景,在设计方案中创造性地使用传统造型语言符号,使设计既有简洁的现代建筑特征,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呈现出土地利用率低、密度低的特点。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更好地适应高校办学发展趋势,高校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有必要朝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高校校园规划通常是通过连廊、平台等将校园建筑连接在一起。这种集约化、巨构式的高校校园建筑设计虽然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是使校园建筑风格与当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产生巨大差异。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建筑设计能够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建筑设计,就成为摆在建筑设计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阐释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出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并分析地域文化在高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以此促进高校建筑设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行业获得了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现代化特征且十分优秀的建筑作品。如今,无论是艺术创作领域还是现代设计领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以创造出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时代特点的现代建筑作品。因此,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简单分析古建筑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始终对传统装饰文化保持着一份特有的感情。餐饮空间的设计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传统装饰材料来维系人们的历史情结。它以其传统、自然、亲切的特征于此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装饰材料的魅力值得今天的设计师去挖掘和丰富,体现餐饮空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