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邓阳  关俊 《美与时代》2007,(5):30-32
行为艺术是艺术还是垃圾,是最近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行为艺术从西方传到中国,结合中国的特殊环境和传统文化,出现了它独有的特点.对出现这些热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评价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2.
当下,行为艺术成为被学术界和大众强烈批评的众矢之的。本文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行为艺术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代行为艺术不可避免地有着血腥恐怖、裸风盛行、荒谬怪异、挑战人性等"伤害""自虐"的极端化行为。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尖锐的指向性,它利用这种极端化的行为,以艺术家个体的行为极限与对自己直接经验的反思,使观者沉浸在一种恐怖紧张的情绪状态里。与此同时,作为行为艺术的"旁观者"也因为这种极端而得到一种探究感和复仇式的快感,无形之中将自己带入其中,将社会现实的不公与对现实的不解转化为另类的宣泄,在观看中压抑着的情绪得到一种复仇式的快感和爆发。  相似文献   

4.
陈克 《美与时代》2005,(9):49-50
与中国当代其他一些文化泊来品一样,行为艺术属于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范畴.后现代主义的大文化对过去历史的宏伟叙事持否定态度,不再迷恋历史理想或伟大主题与英雄主角;而是要在本土与世界,他者与自我,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精英与通俗的矛盾与互容中重建自身.  相似文献   

5.
现从行为艺术身体叙述这一特征出发,对四川美术学院周斌老师指导的行为艺术作品《五觉》进行分析解读,并涉及到其对观众的心理影响和它所传达的社会针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乎?丑乎?     
行为艺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另类艺术形式,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是采用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身体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些行为有的是美的,有的是丑的,但都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的行为。行为艺术的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兰西人。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被称为人体作笔。这种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始自上世纪80年代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的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可见中国行为艺术的胚胎是源于西方的母体,那么,它在中国这片土壤里能够成长壮大吗?从本质上来讲,艺术是为了求得对自然的精神超越,是一…  相似文献   

7.
在新旧世纪之交,中国艺术界发生了诸多影响广泛的行为艺术事件,文艺界和美术界也都对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而仔细审视和检阅这场讨论参与人的种种言论,可以发现主基调是一种基于道德谴责和传统美学判断的批评,触及行为艺术的语言、品位等更本体层面的批评很少.  相似文献   

8.
对于近年来中国大地上上演的一幕幕“行为艺术”丑剧,完全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然而,让人惶惑不解的是,以宗教名义进行不可告人的“法轮动”遭到了政府的严厉禁止,而以艺术名义进行着非艺术的“行为艺术”则堂而皇之地逍遥于大庭  相似文献   

9.
宋朋超 《美与时代》2014,(7):110-110
行为艺术在中国一直游走在社会及艺术的边缘,艰难地前行。“八九现代艺术大展”是中国现代艺术的谢幕礼,而行为艺术是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吴山专在这里做了一桩“大生意”,既延续其一贯的创作风格,亦旨在反抗美术馆体制、美术理论家的“霸权”、商业化对艺术领域的渗透。作品意义在生效之时,产生了双重悖论,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童沁 《美与时代》2013,(12):31-31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它必然就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它的自身文化也决定了它必然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反,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公共艺术承担着各种角色,比如城市雕塑、壁画、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角色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里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但是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样式不断颠覆着架上绘画的艺术主流地位,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蜕变以及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等样式的衰退,架上绘画的回归和复兴则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邓斌 《美与时代》2014,(8):86-86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舞蹈演员能够根据任何音乐节奏跳出相应的舞蹈。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是唯一一个通过身体语言传达情感的行为艺术,而这种“心智交流”表达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舞蹈演员对艺术感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林海 《管子学刊》2009,(4):89-92,105
本文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华夏歌唱史进行了初步梳理,撷取其独具特色的鲁、齐、楚文化语境中的歌唱艺术予以分析,并确立其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的典型意义。同时,对歌舞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其在人类早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历史价值,作者也予以初步考量与评析。  相似文献   

14.
1965年生于湖南衡阳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 991年一2001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1年至今工作、生活在北京个展: 1991年“张方白油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 1 993年一1996年“张方白油画展“(台北.高雄) 2004年“天际—张方白油画展“昔艺术中心《北京) Zcos年“鹰的形象—张方白油画展”阿斯特利艺术馆(瑞典) Zco7年“华夏:张方白的世界”莎拉·希尔顿艺术博物馆(芬兰)群展: 1988年“红色50行为艺术“中央美术学院1989年“四月曾”行为艺术中央美术学院1991年“91中国油画年展”中国历史博物馆1993年‘’首…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媒介之一,它的创造过程就是艺术家们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排解内心的精神压力或心理障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可以起到舒缓情绪、治愈心灵的功效。针对在社会高速运转中人们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而产生的一些精神上的不适,行为艺术能够通过引导人们做一些特殊的行为或者事件的方法,帮助人们改善内心的不适,疏导或消解他们内心因病患产生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唯一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因其纪录片带有作者典型风格而独具代表性。边界的融合与跨越以她晚期的纪录片作品为主要文本,探寻其纪录片中对底层群体、艺术创作以及自然环境等社会现实题材的关注。分析其使用DV机的拍摄手法,搭配照片、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创作特点和对纪录片的"诗意化"表达,发现促使观众参与"书写"美好记忆和故事的因素,并分析其晚期纪录片中边界的融合和"在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架上绘画,还有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涌入冲击艺术的概念。这使得我们总是难以辨别艺术与生活的划分界线。"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景象不会出现,它总会有理论标准去评判。那么非验创造力和感性为第一目的性这两个条件就非常重要。就算批量产品或现成品要成为艺术,也要由这个价值标准去评判它。即使艺术与生活二者像镜面反射那样难以分辨了,但艺术还是艺术,艺术的高度独立性和审美性使其不会在争论中沦为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代大学生为什么需要艺术教育?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回应当代大学生成长当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如何充实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如何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普及艺术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实现以美育人、以美怡情、以情立德的整体效应,可以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身体在四个维度上展开:实在的存在、欲望的存在、想象的存在、信仰的存在。历史上的"纵欲"和"禁欲"皆源自其过于关注或片面重视作为欲望的存在的身体,而忽视了其他三维。裸体图像(含绘画、雕塑、摄影)、自画像、行为艺术、舞蹈,是身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身体美学应以之为主要研究对象,予以重点关注,如此方可使自己区别于身体哲学,同时也可检阅、充实、丰富、发展、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20.
马腾 《美与时代》2023,(6):75-77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美育理论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美术史为当代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遗产,使得当代美育理论更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为当代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和表现形式,使得当代美育理论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当代美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使得当代美育实践更加具有适应时代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研究和运用,来促进当代美育实践的审美教育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为当代美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基础,从而通过“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