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雕塑与建筑自古以来就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雕塑对建筑或建筑对雕塑的作用都很重要。从建筑的起源和雕塑的起源到最后它们各自的发展,从各自都是独立的一部分到最后二者的结合,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对彼此的意义更是各种各样。从建筑对雕塑的作用来看,建筑的空间化在雕塑的运用使得雕塑有了另一番滋味。从雕塑对建筑的作用来看,雕塑在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形式多样。除此之外,它们彼此的相互运用在它们各自独立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彼此的欣赏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雕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自身的固有特征仍很明显并继续朝着多方向发展。而作为新鲜事物的公共艺术其中也包含着建筑与雕塑以及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建筑与雕塑必须包含更多的含义,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才是公共艺术出现的原因及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英国的著名雕塑家,他以独特的雕塑风格饮誉艺坛。亨利·摩尔的雕塑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以富有生命力的体量与神秘孔洞相结合的方式,给处于时代生活困境的人一种健康的启示。而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有着现代性的雕塑形态学风范,这与他对雕塑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包括对自古希腊以来传统雕塑的真知灼见有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雕塑建筑为研究区域,在梳理总结蒙古族图腾文化的类型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蒙古族图腾文化在雕塑与建筑及工艺美术品的应用。通过研究,得出在现当代蒙古族雕塑艺术作品的设计中,融入了较多的蒙古族图腾元素,同时对于内蒙古地区的艺术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具有显著的艺术特征。在形式上兼容并包,融民族风格与外来风格、技术于一体;在题材上单一纯粹,仅有尊像雕塑、绘画、说法图与佛塔建筑雕塑几种,彰显佛教的单纯性;在营建方面,不同于其他石窟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营建,水帘洞石窟群基本可以看做雕塑、绘画两位一体的营建,虽有建筑,但没有投注太多热情,壁画与雕塑不依凭建筑存在,而依凭于充满生命气息的山岩崖壁。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的本质这个抽象神秘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概念是美学中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美的本质应该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对美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雕塑美来论证美学在城市雕塑中具体表现及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来弄清楚两者关系决定了欣赏与创造,而且关系到雕塑与社会的进一步美化。  相似文献   

7.
雕塑作为立体李间造型艺术形式,从古至今新的造型语言层出不穷,但是在任何时期的雕塑创作及制作中泥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许多艺术家进行雕塑创作时所广为采用的最便捷创作方法之一。在泥塑中能给创作者更多的灵感空间,也能为雕塑的最终成型起到“辩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雕塑是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艺术在景观中的直接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发展,雕塑不再是环境的装饰,而与公共空间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通过论述景观雕塑的外部宏观语言和内在微观语言两个方面来认识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外观视觉核心。  相似文献   

9.
南禅寺雕塑创作于唐德宗耀中时期,距今一千多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艺术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这些塑像不论在我国雕塑艺术史上还是在历史资料方面部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很值得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09,(5):112-119
佛教艺术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艺术作品,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来,在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搭建起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1.
慈福寺     
作者以细腻的手法,介绍了慈福寺的建筑、雕塑和文物古迹,反映了五台山藏传佛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回顾中国艺术史,中国的绘画与雕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长轨迹。从其功能看,雕塑的起步要比绘画早,全赖雕塑有着让万民信服的实用功能,譬如用于"偶像崇拜"的塑金身。雕塑依附于建筑出现,西方亦如此。驾着历史的马车前行,绘画竟走在了雕塑的前头,两者渐行渐远。中国古代受儒释道影响颇深,尤其是儒家思想,让人扼腕的是,雕塑在这思想文化洪流中竟被归到"下九流",被形容为"雕虫小技"即是如此。再说说派系的建立,中国绘画的体系建制、画论都很完整,前人留给我们很多画论,如指导绘画的"六法",历代的画论集录数不下百,但是在雕塑领域,史论著作却称得上一片空白,可怜就《天工开物》  相似文献   

13.
罗丹的历史地位在于他赋予了雕塑以新的意义。到了罗丹这里,雕塑的意义改变了,它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人思想的工具。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赵林恩 《五台山研究》2010,(1):49-56,F0002,F0004
<正>"二唐寺,瑰宝世间无"。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五台杂咏》词中对唐建南禅寺和佛光寺的评价。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称国宝,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杨泽泉 《美与时代》2014,(12):16-16
对于雕塑和公共艺术的概念已经延伸的越来越广泛,各种形式的公共雕塑与植物种植之间的搭配就变得越发常见而且相对重要。雕塑与植物共同构成的环境空间要为人的社会性活动创造外在的条件,对于雕塑与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梁霄 《美与时代》2014,(9):79-79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雕塑艺术也在不断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雕塑艺术也越来越多的与之相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数字雕刻软件与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纳入雕塑教学的计划中来将非常重要,这是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属于当代的雕塑艺术人才的必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无锡城市景观雕塑的风貌及类型,分析了无锡城市景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进一步从景观雕塑规划、民间艺术特色的借鉴及城市人文环境等方面对无锡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智渊 《法音》1997,(12)
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弘扬佛教文化文物天地﹄专栏寄语□智渊大家知道,佛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之一,即是遍布中华大地的地上或地下的佛教文物,诸如建筑、雕塑、经籍字画、法器用具等等,种类、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罕有其匹!据初步统...  相似文献   

19.
由雕塑界现状观之,多元开放的艺术创作环境促进了雕塑艺术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雕塑审美价值的偏离现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雕塑应有其特有的审美特征与学科属性。通过对雕塑审美价值偏离现象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引人深思,这对雕塑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