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画的发展轨迹,是受中国哲学、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在重诗、书、画、印等多方面修养中建立起来的。董其昌依据禅宗思想将历代中国画分为南北宗,从金碧山水到水墨为上,以崇尚水墨画的王维为宗主,形成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为主要审美取向。简淡的审美趋向构成中国画艺术"大羹必有淡味"的韵味,从水墨淡墨的衍化到色彩"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碰撞,无疑撇去烟火之气。平淡、朴素的美学思想,使得中国画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色彩国家,从中国画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着传统中国的审美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审美原则产生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和施色的方法。由于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在漫长的时间内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不同,他们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画色彩偏向于内在的意向性,而西方的色彩则偏向于用绘画外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思想,将中西方的绘画色彩理念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绘画色彩审美观相较于西方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根据我国中国画的色彩探究以及现代审美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意义进行思考,集中对传统中国画色彩以及当今时代审美下的中国画色彩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中国画色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工笔重彩画以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随着文人写意画的兴起,消极地影响着重彩画的发展进程。宋代以来,“水墨渲淡”成为画坛主流,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削弱了色彩在画面中的重要位置,色彩逐步走向退缩。21世纪是一个艺术多元化的世纪,传统的水墨画已难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拓宽中国画色彩的表现空间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形式。从中国人物画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绘画代表人物,其形式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在意境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写意性和诗意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构图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色彩方面,中国画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表现画者自身的审美心胸。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在秉持水墨为上、线性为骨精神的同时,合理吸收西方绘画理论,发扬中国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思垚 《美与时代》2023,(1):105-107
自古文人士大夫以家国为怀。自宋以降,文人画开始盛行,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令中国画审美价值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文,增加画面情趣,南宋赵孟頫更是提倡“以书入画”,使得诗、书、画、印四美相得益彰。及至明代“题款美”更成了普遍风气。宋元是中国画题款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代绘画题款艺术在宋元影响下更是发展到极致。以宋元绘画题款艺术通过文人画发展而兴盛这一现象为研究背景,解读在其影响下的明代绘画题款艺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画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画有着自己的独特之美,其唐之前的色彩之美,让人感叹古人对于色彩的造诣;自唐之后,以宋为开端,水墨人物画成为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水墨之间,在人物背后,色彩的运用始终贯穿着中国画以及人物画的发展。今天,在西方绘画作品对于色彩运用的影响下,对于色彩的突破正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阐述中国画的概念,而后以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及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路径,以期提升中国画绘画水平,推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画的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以墨色为主,很少使用色彩,即使用色彩,也是用极少的一点进行点缀.然而,现代绘画要发展,就必须对旧的传统进行解构和重建,对中国画进行转型.如何让色彩和墨色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不失中国传统特点又具有现代感的中国画,是摆在年轻一代画家面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武星宽教授水墨重彩画豪放大气、奔放宏阔,色彩绚丽狂放,墨色灵动深邃,具有独特的抽象艺术形式。他的水墨重彩画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创造抽象的形式美艺术,这是艺术美学观念、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突破。这种中国绘画的抽象形式美对现代设计艺术形式美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风格与文体语言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在创作中色彩与水墨的应用,在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画主要是运用了自己独特的颜色体系,以墨水和五种基本颜色相组合,其中黑色墨水是主要颜色。中国画家对画的颜色运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常用油墨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和对比度表现上。目前中国画的颜色构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于国画色彩的研究重点放在情感因素上,艺术家画家不仅可以根据绘画内容和形状灵活地使用颜色,也可以通过大胆的着色与背景及油墨组合来创造新的艺术风格。目前我国绘画的颜色调配虽然也会借鉴西方的颜色标准,但在绘画教育中仍然要保持住中国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的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流派、人物、理论和作品,但总的来说中国画分为写实写物和写意写心两个重要方向,从历史看中国画早期是以写实写物为主,在隋、唐和北宋早期最为兴盛,从北宋后期经南宋末,中国画开始出现以写实写物为主转向写意写心为主的萌芽现象,至元代中国画已基本以写意写心为主,明、清至现代中国画也都是以写意写心为主基调,所以现在中国画也被称为写意画。因此研究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理清中国画发展的大方向脉络,丰富和补充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具体原因的理论内涵,从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进一步的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传统绘画纳入学院美术教育后,开启了中国传统绘画科学造型的大门。水墨人物写生与传统中国画临习、人物素描等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水墨人物画专业的基础教学科目。创建当代中国画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是不断继承、创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水墨人物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受益于科学造型的滋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当代水墨人物画如何将其积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16.
唐卡是中国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唐卡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汉族传统绘画相比,它表现得更加鲜明。唐卡绘画过程中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运用方式,它的一些独特的技法、特征都能够应用到其他的艺术,尤其是中国画中,中国画的表现与唐卡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从唐卡绘画中寻找一些中国画元素,让二者相互融合,创新中国画。文章主要对唐卡绘画的特点、技法及内容色彩做简单介绍,对唐卡绘画中的中国画表现新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中西融合之方法革新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宗其香是一位具有艺术典型性与创造性的代表性画家,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他以西方传统绘画写实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笔墨,在水墨的色彩表现力和绘画张力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且在传统的山水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尤以"夜景山水"最具个人面貌和艺术代表性。无论是最初的重庆嘉临江初试啼声,开启了一个类型化的创作风格,还是在艺术生涯的中后期遍访祖国大好河山,在不同的地域风貌中留下了相同的夜景山水画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现代美术前进过程中,宗其香的"夜景山水"都是中国画演变传承中极具创造性的新奇举动,为研究"融贯中西"的中国画发展进程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代帝王肖像绘画在我国历代帝王肖像绘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承接唐朝和五代,对后世元明清的帝王肖像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肖像画的历史渊源的阐述以及对宋代帝王肖像绘画艺术特征的探索,分析出宋代帝王肖像绘画在当下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花山岩壁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壮族文化中的重要遗产之一,是壮族人民审美意识的典型表现。而在当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中,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利用岩壁画的色彩进行中国画创作,不但使学生通过探索当地民族历史文化而引发其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依据身边的艺术对国画创作进行创新。文章着重研究花山岩壁画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色彩特征、中国画教学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及花山岩壁画色彩在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分析花山岩壁画色彩对于当代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对高校中国画教学带来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民族区域高校中国画教学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0.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画史,书中的绘画、绘画技巧、画的品评等方面总结了在其之前的中国绘画理论,并影响了之后的艺术。本人在浅析此书中部分绘画理论的同时,以近代艺术家林风眠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唐朝之前,中国绘画少有完备系统的理论,偶有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