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河南戏曲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民间元素也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了解河南戏曲,掌握河南戏曲音乐的旋律特点,学习音乐创作中主题与旋律如何能够完美融合,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与演出中,使河南戏曲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艺术,不是单个个体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组织来组织演出。一个戏曲演出组织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出质量,他们的艺术诉求也决定了对受众的情感和思想影响的程度。近年来,村社戏曲演出组织有进一步繁荣的趋势,成为新时期乡村戏曲演出的主力。戏曲演出组织把民间戏曲作为娱乐乡民、载道厚德的有效工具,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汲取民族历史文化精髓,博大精深且古老厚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地方传统戏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山东地区“民间小戏”剧种丰富,民间小戏”的存在为中国戏曲增添了多样性、层次性和延伸性,在“民间小戏”中可以追寻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遗迹。“民间小戏”与大剧种戏曲历经风雨、传承百年,众多传统经典剧目脍炙人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撑起了一方百姓之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二夹弦属于民间戏曲之一,曾流行于整个华北地区。滑县二夹弦表演上吸取了各家之长,柔美但不失其个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滑县唯一的二夹弦传承基地——万古镇的樵邱村的二夹弦剧团却陷入生存、发展困境,亟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二夹弦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傅桂明 《法音》2002,(10):65-65
本刊讯10月9日晚,日本奈良能乐《鉴真大和尚》公演团在扬州大明寺首次公演,扬州市各界人士1000多人观看了演出,扬州市市长季建业致欢迎辞。能乐是日本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年被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奈良能”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团体,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该团特意创作了新编能乐《鉴真大和尚》应扬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前来首次公演。演出会上,江苏省京剧院、安庆黄梅戏剧院、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和扬州市扬剧团的知名演员与日本演员同台献艺,表演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彩选段。…  相似文献   

6.
闫长现 《美与时代》2014,(5):120-120
在当今戏曲唱腔革新的时代,作为一个职业戏曲工作者,要想满足新时期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除了有较好的剧本、导演和舞台美术外,更应注重表演的“四功”、“五法”,尤其是唱腔。下面就戏曲唱腔发声方法简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的角度讲,戏曲与影视的融合是势在必行的。戏曲和影视的融合,最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主次问题,也可以说是"体""用"问题,即分清何为"体"何为"用"。一味地固守戏曲的虚拟性,和一味地追求影视的逼真性,都无法使二者有机融合。我们必须掌握好传统戏曲"体"的位置,充分吸收、利用影视的镜头语言,让它为戏曲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8.
申桂红 《美与时代》2014,(7):101-102
河南被称为“戏曲之乡”,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戏曲种类和光辉灿烂的戏曲文化。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风靡全国的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河南为数众多的剧种大多产生于清代,它们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逐渐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目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作曲家的劳动,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化成一种与文学语言相对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戏曲文化是中华艺术的一块璞玉,是音乐、舞蹈、表演、叙事、美术、音乐、舞台、服饰等多种艺术的有机融合,并且具有良好文化环境,与多种艺术相互碰撞。时至今日,戏曲仍旧以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由于特有的民族性、审美性和观赏性,戏曲中丰富多彩的故事可以作为我们动画创作、推动动画产业发展的素材宝库。  相似文献   

11.
戏曲与电视联姻60年,戏曲电视在电视中长期处于非主流的地位,它是中国电视荧屏不可或缺的电视节目类型,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电视节目类型。在实践和理论分析中我们意识到,今天戏曲艺术渐渐式微,是时代变迁、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的,戏曲并不是落后的低劣的艺术样式,相反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在大众文化的环境下,目前实现戏曲昨日的辉煌是不现实的,大众化困境的根源在社会环境,在艺术性质。在追寻戏曲电视大众化的道路上,任何的创新都值得鼓励,但需要认清大众化困境的根源,在没有戏曲电视大众化路径的完美方式出现之前,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和保持戏曲与电视任意一方的艺术价值,减少不伦不类的节目样式出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打通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跨媒介史学研究,戏曲图像研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戏曲图像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新兴热门课题,对文学、哲学、历史乃至艺术学科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以"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梳理国内当前戏曲图像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以期能够对戏曲史学研究的多元化、系统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民众思想是产生道教的基础 ,而道教自产生之后便渗透到中国民众底层 ,以其宗教形式、精神、思维方式比起国本位的儒教更多地支配着中国百姓生活及民俗文化。中国戏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其源起与民间宗教的祭祀有着密切的关联 ,受道教的影响极为深刻。在闽台文化这个中华文化的子系统中 ,道教对闽南戏曲的影响更为深远 ,乃至产生由道士演出的“打城戏”。本文拟从史学、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道教与闽南戏曲的种种关联进行一番梳理 ,并试图以此探索闽南人的思想文化特点。一、道教和福建道教中国道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既要有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也要有那个时代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基本的社会条件。元代山东能成为杂剧艺术的兴盛之地亦是如此。文章考略了齐鲁古典戏曲的渊源,就山东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寻,并概述了其主要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戏曲艺术当中,音乐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又是戏曲艺术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王国维在研究中国戏曲之形成时指出:"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1]王国维之"戏剧"概念,涵盖了我国南方的南戏和北方的杂剧.于是,"戏曲"就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凡"歌舞演故事"[2]形式的通称,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特有的名称.王国维认为研究戏剧不可不先研究"乐曲也."[3]之所以强调研究戏曲首先应研究"乐曲",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之本源.余从先生也曾明确指出:"后世戏曲剧种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由两种路子转化而来的:一种是说唱艺术,一种是民间歌舞,"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绘画艺术是表现我国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而且古代的绘画作品是我们了解古代风俗人情、政治和历史的一个主要途径。所以应该积极传承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让其推动我国动画的发展,帮助人们站在艺术欣赏的角度了解传统文化及其存在的人文内涵。因此文章主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动画传承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生活在具有浓郁民间戏曲传统的环境下,自小就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他所喜爱的“余姚腔”,属于民间杂剧的一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性格中的庶民化成分。他不仅把吟诗歌舞作为讲学论道、吸引众人入门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将其作为调节情绪、排解郁闷的主要方式。后来他从道学家的立场出发,单纯地把音乐戏曲当作教化的工具,加剧了音乐戏曲艺术的泛政治伦理化倾向,从而脱离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电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出现,在我们地区应该是在80年代初期,当时只是作为色彩乐器来使用,用于演奏一些自然发音乐器所不能表现的音色。到了80年代中后期,有一些乐队用它的璇乐音色作为铺轨使用。从90年代开始,各个艺术团体精减人员,乐队的编制也随之缩小。乐队人员的减少、伴奏的音亮和力度就相应减弱。电子琴具有多音色、多声部、音量可大可小的特点,正好用于补充乐队的中声部和低声部的不足。因此,有一些戏曲乐队就把电子琴作为一种常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电子琴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传统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故事文本、剧作审美、戏曲叙事、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