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胜超 《美与时代》2013,(12):95-95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何在不断发生、衍变的文人画历史流程中,理解和把握文人画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认清文人画这一艺术形式自身的规定性,从而为文人画艺术批评和审美评价提供标准,对文人画及其审美价值取向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地继承。这样,我们才有理由对文人画进行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装饰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非常珍贵的传统装饰品种之一,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装饰题材丰富,呈现形式多样,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青花瓷装饰艺术作为一种传统表现形式被运用到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中,使青花装饰逐渐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空间中存在的一种新形式,它符合当下艺术发展的创作理念和当代人们的生活审美理念,是城市建设发展和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韩瑜 《美与时代》2014,(4):87-87
“文人画”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种审美追求,是我们民族艺术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它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贾平凹书画作品的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探寻其作品中潜藏的心理内容,进而触摸到艺术家深层的心理内涵,而且也使我们能够对自身所从事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开拓新的视觉样式奠定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简议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它在创作上强调作者的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的手法。作者多是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骏 《美与时代》2004,(7):18-19
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追源溯流,并非由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所形成的.也不受某一地区,某一画种所局限.但却包含着各种流派、风格、画种的神韵.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的一种艺术现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她与中国美术史密不可分.文人画以其文、人、画三要素,构成了中国画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刘丹 《美与时代》2014,(5):88-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油画作为一种来自于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融入到我国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中,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它的不断发展中,又融入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油画民族化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艺术。安塞民间绘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一部分,两者必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继承关系。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画家都不能凭空地产生和发展。在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中,民间艺术商品化严重,安塞民间绘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对安塞优秀民间艺术家及其优秀作品的挖掘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艺术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薛玉琴传承的安塞民间绘画正是民间艺术门类的一种,所以它的发展必然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是对自然物的独特理解和图腾崇拜,是与各民族的艺术不断地融合而成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创新,体现出本民族图案艺术的独特魅力。将赫哲族图案艺术融入现代版画艺术创作,能够提高版画的表现力,这种创造性的结合能够推进美术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史中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特殊意义,文人画这种绘画形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在它的发展道路中,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作品、优秀的画家和理论体系。在文人画众多绘画大匠中,董源被认为符合文人画审美标准的绘画技法的源头,董源平秀俊逸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江南画派的特有风格。中国的传统文人画是不拘一格不被拘束的,但在思想意趣、笔墨技法等方面有不同的追求。文章就此分析了文人画与文人画家董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其源而生长于其中,承其精而塑其华。道教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教文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阐释、传播、保存。由王宜峨编撰的"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全套共五册),从道教文人画、建筑、造像、法器法物、壁画水陆画版画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在《道像庄严》一书中,王宜峨以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轴,将自己对道教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研究置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齐煦 《美与时代》2014,(2):118-118
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集文化、创意、艺术等许多价值于一身的产业。它基本特点便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它承载着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重大任务。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繁华的上海,孕育了近现代时尚而富有殖民色彩的文化。虽然它缺乏悲怆、苍凉和浑厚的底蕴,但精致、华丽和安逸也不失为都市文化的本色。和上海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脉络一样,海派油画显现出她的精巧、唯美与奢华的艺术品格。作为中国油画的摇篮,上海在经过油画移植与创造的百年历程之后,真正沉淀下来并形成海派油画艺术特征的,是将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巴黎画派和中国绘画美学、特别是中国文人画美学观念相互融合与同构而形成的艺术风貌。比如,作为海派油画最突出的代表,刘海粟一直用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心理去同构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这些民族艺术都是各族人民对其从事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进行的总结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精神内涵及民族感情,也是本民族经验积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房屋建筑、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等因为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消失,失去传承。  相似文献   

17.
木版年画属于我国独有的一类民间传统艺术,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特性。而作为一种外来绘画种类,油画进入到我国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如今中国当代油画已取得了多元化的发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木版年画为中国油画汲取与借鉴本民族传统艺术元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其所具有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的油画艺术家在此过程中大胆创新和探索了绘画形式与风格,为形成充满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陈家义 《现代哲学》2004,(2):126-128
辩证法是个老话题,原意是指谈话的艺术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唯物辩证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辩证法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而出现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精神,它能够艺术地、形象地、具体地、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民族性格和习俗特征。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生息、繁衍,历百代而不衰,独立于民族之林,主要靠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欢 《美与时代》2014,(7):90-91
插图设计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而这一特点在插图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民族的,本土的艺术文化特点极大的推动了插图的发展,同时插图也极大的保存和发扬了民族的本土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