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建筑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俗特征,是中国建筑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珠海南门古村落是有着地域特色的岭南传统建筑环境,是人文形态与建筑文化的高度结合,其中的建筑装饰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南门古村落的调研,从古村落建筑现状、建筑装饰特色、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综观节序词所反映的习俗,无不体现出世人消灾延寿的心理诉求。而这些都可溯源至道教的长生理论。节序是宋词的重要素材,宋代节序词主要包括元日、上元、立春、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这十大节日。整体而言,这些词作不仅有丰厚的民俗内涵,也包纳了独特的文化内蕴。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道教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民俗传统。在漫长的历史绵  相似文献   

3.
王亚军 《管子学刊》2012,(3):106-109
汉代经常是社会动荡,战争不断,道教和佛教迎合了民众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尤其是对死后灵魂世界侵入极大的关注,显示出民俗巨大的渗透力和张力。镇墓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事项,在古代文献有大量记载。文章以出土的汉代镇墓实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互相印证和探究古代民众对死后灵魂世界的构建,展现当时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观念,以期为研究古代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秦永红庙会亦称“庙市”,是特定日期在寺观内及其附近举办的集市活动,一般与宗教节日和当地民俗相联。庙会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由产生、发展到相沿成习的曲折过程。从它产生之日起,它就与文化艺术密切相联,渐...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民俗艺术在多个领域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不但可以使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得到提升,设计人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艺术、更加全面地掌握民俗艺术、更加深入地研究民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促进抽象造型的发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构建民俗艺术符号模型,还可以把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结构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倪瑗 《四川心理科学》2014,(6):93-93,70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政治统治的相当开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推进,新兴市民阶层的迅速崛起,文化的高度繁荣等诸多因素,都使得宋代的民俗比前代更加丰富完善。在这样的形势下,大量记录,反映当时民俗生活的诗歌便应运而生。民俗使诗歌的题材,内容发生新变,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昌盛,同时诗歌又在广泛流传中加速了民俗的普及,苏轼的诗文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本文拟通过对苏轼部分诗文的分析,从他诗歌中的“平民饮食”、“养生之道”,以及“自得人生”三个方面管窥宋代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俗分享馆承载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是展现一个地方特色的重要场所。文章中会对天津民俗分享馆进行设计并解读,大体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总结出天津的乡情文化,然后针对其相应的民俗特色应该对应怎样的空间氛围进行设想;第二个部分是对所设计的天津民俗分享馆进行设计解读,分析每一类空间环境所展现出的民俗特色以及所创造出的氛围;最后便是对这一次设计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且提出对于民俗分享馆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尔曼里作为回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多元的文化类型,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在中国回族多元教派门宦的社会中,尔曼里具有着地域性和教派门宦的特征,其多元的文化类型是回族人多元认同的中国化表达。笔者认为,尔曼里作为一种回族民俗与宗教兼顾的族群行为,其形成的特定场景和历程决定着这一华俗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存在着禁忌事象.禁忌,已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特有民俗.节日禁忌民俗除了有避免招致不幸的缘由之外,更多的则是提示人们注意气候变化,维护节日气氛,传播文化理念等诸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国回族民俗文化的典范区域,其饮食民俗文化更是一支独秀。宁夏回族清真饮食民俗是中华饮食民俗大系中的一枝奇葩,是一种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适度吸收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饮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饮食民俗。宁夏回族的清真饮食民俗集中体现在吴忠市利通区。利通区(史称吴忠堡)自明代建制以来,交通便利,商贩云集。明清两代成为陕、甘、内蒙在宁夏进行贸易的中心之一,是宁夏地区物资交流集散地,“吴忠堡列肆数十处,逢三六九交易,逢集至着骈肩累足,极为繁盛。”利通区历史久远,随着商业的发展,其清真饮食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而且在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传承,文化积淀深厚,中国的古代建筑独树一帜,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建筑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需要我们充分吸收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献价值。然而,在现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面临无人继承乃至消亡的窘境。而民俗摄影作为一种影像传播与记录手段,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其实记录和还原了传承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泰山皮影的纪实影像,有利于探究民俗摄影在"非遗"传承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从而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族群共同体原生性社会认同的表达与维系方面,土族的萨满信仰遗俗"孛"通过界定和限制特定群体或个人的仪式性行为,构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边界来确保宗教内部合法性传统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也是民间宗教践行的社会功能之一。此外,"孛"作为特定群体的民俗事项与族群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也是族群历史记忆与民间宗教信仰体系有效传承的场域。  相似文献   

14.
齐煦 《美与时代》2014,(2):118-118
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集文化、创意、艺术等许多价值于一身的产业。它基本特点便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它承载着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重大任务。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道佛教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表述过程中商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旅游表述语境下解释分析我国宗教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有助于我们今后在旅游发展中本真表述宗教文化,维护宗教文化自觉。一些传承于历史的物化宗教文化事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商品化的,而一些承载异质宗教特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文化事项则需本真展示。  相似文献   

16.
信仰与习俗、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想象,所有这些都交融、呈现于古老的冰雹会。在历史的曲折变迁中,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能留传至今可谓历久弥坚。村落生活经验中保留着关于神灵信仰的集体记忆,记忆使得信仰仪式能够恢复和传承,传承中又不断丰富着集体记忆。在记忆与传承的历史演进中,民间信仰衍变为一种民俗,于村落之中建构和谐的空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既有稳定的内在系统,也蕴含着和谐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各种民俗中的宗教元素,都体现了中国人驱邪祈福、新的一年获得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春节是我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上千年。春节的民俗中融合了儒释道的许多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浸润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苏州古桥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之美和民俗文化之美。而其桥身大量的装饰纹样在艺术美之外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法则。民俗文化影响下的苏州古桥装饰艺术反映的是民众独特的民俗意识和集体人生观,体现的是地域环境中特殊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观念。正是这一类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符号,让我们窥见了这一艺术的本源及其民俗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民俗语汇反映民俗事象,涵化民俗要素,是了解某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语料。由苏州话"花头""领盆""服盆"等词,可窥见苏州种花、卖花、赏花等花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旋律。积极开发利用民俗艺术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使民俗艺术转化成商品时形成规模,集聚成产业化态势,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