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巴黎罗浮尔宫以收藏艺术品而闻名于世,罗浮尔宫以此也被世人称誉为“金色的监狱”。在这“金色监狱”终生服役的有30万件艺术珍品,其中很多都是传世的精品。在这30万件艺术珍品中以3件作品最为世界惊叹,并扬名于世:一《维纳斯女神像》、二《胜利女神》、三《蒙娜丽莎》。其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这3件精品中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2.
从罗马共和时期对维纳斯的集体主义崇拜,到帝国时期盛行的个人主义崇拜,极大地促进了古罗马的文明进步。但是究其实质,在古罗马社会中,维纳斯的女性形象却只不过是父权制叙述话语所创造的符号而已。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们谈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基督教"是一个首先需要加以界定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基督教这个概念时,或者是指基督教信仰,或者是指基督教会,或者是指基督教传统。作为启示的宗教,基督教的启示特征不可否认。但基督教作为一个信仰和文化体系诞生于亚洲,有其东方文化渊源,又是希伯来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结晶,并影响着整个的西方文明,也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基督教作为一个教会组织体系,是在两希文明及以后其他文明的相遇、碰撞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基督教向欧洲传播的时  相似文献   

4.
足球与宗教     
足球与宗教,体育与信仰,似乎是扯不上边,但你错了,真还有点关系呢。宗教学认为,崇拜是宗教的要素之一。曾有学者写书讨论宗教崇拜时,就以足球崇拜为例,认为球迷对足球的狂热劲。就像教徒对教主的崇拜一样,着了迷,一点都控制不住。球迷为什么要这样,那还不是为了一己的精神满足,到这个份上,你看还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宗教的崇拜也不过  相似文献   

5.
十七八世纪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缩小了整个世界的交流。中西贸易密切的关系为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这些传教士的影响不仅仅是宗教的传播,也架起了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这是历史上中国与欧洲第一次正面的交锋,从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对双方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及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从判断是否在某个领域改变某一事物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传播,使新的事物一定在与本民族的融合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高山族的原始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族与大陆各民族有血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高山族原始宗教渊源于古代越人的原始崇拜。祖灵崇拜是高山族原始宗教崇拜之主轴。在高山族宗教信仰多元化的现代变迁中,原始宗教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7.
道教与妇女     
道教与妇女王宜娥道教,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是比较开明的,这与其历史传统及宗旨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首先,道教继承了我国原始母系社会中女神崇拜的遗风,形成了道教中有众多的女性神仙,例如西王母、九天玄女、骊山老姆等等。第二,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8.
模特儿琐话     
一九二○年初的一天,地中海的米罗岛上一个名叫基奥厥斯的农夫,在耕地时突然听见“恍”的一声沉闷的声响,原来是他碰上了一块坚硬的石头。挖出来一看,竟是一座大理石雕像。它高2.04米,可惜双臂断了。经专家鉴定,原来她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维纳斯的雕像!这一发现惊动了全世界。多亏了那个农夫,要不女神何时得见天日! 维纳斯(又名亚芙洛狄特)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和爱的女神,是大神周比特和水神狄恩的女儿,有说她是海潮水的泡沫化生出来的。维纳斯和  相似文献   

9.
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是古希腊文明中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宗教文化现象。二者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是同一类型的崇拜方式,都与生殖崇拜、冥府崇拜密切相关,强调个人与神灵的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注重来世的生活和有一定的排外性及神秘性。但二者在仪式的举行、机制的管理、教义的传承方式、来世幸福的实现方式和与公共宗教的关系上有着极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对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险,成为最早科学认识美洲的欧洲人。耶稣会士是“天主教启蒙运动”或“耶稣会人文主义”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是殖民地元老级科学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和精神领袖。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伊比利亚美洲启蒙运动未经历欧洲式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体现出明显的宗教与科学二元融合特点。耶稣会伊比利亚美洲科学探险为欧洲殖民开拓了路线,奠定了殖民的知识基础和统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原初的科学成就渐渐边缘化,欧洲科学文明借助美洲本土知识在美洲大陆形成具有美洲特色的科学文明。天主教亦借助科学在伊比利亚美洲发起了一场宗教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一毫不夸张地说,当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在宗教、道德和社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有自身想获得自由、渴望进步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崇拜和迷恋西方文明的结果。尽管这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社会问题的根源,但许多学者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反而一味地对一些枝节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当他们中的有些人,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关注并致力解决这一问题时,仍然没有摆脱西方思想的束缚,或许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仍以追随西方为目的,以西方文明为轴心。二首先就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崇拜、迷恋西方文明的原因做扼要说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陷入崇拜…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从原始崇拜中的“女神”到“女仙”的转化和“冥婚”特征来研究“女仙降临”故事的产生及其与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那珈信仰的起源与嬗变——语言民族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那珈信仰主要见于泰、老、柬、缅四国,是印度河城市文明传播时期,中南半岛与古印度两地蛇崇拜文化交流的结果.在后继的印度宗教文明的冲击下,东南亚那珈信仰发生嬗变,在婆罗门教占统治地位时,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当南传佛教取得正统地位后,那珈信仰大大退化但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5.
宗教造像是宗教艺术的范畴。世界上有大量宗教,但每个宗教对造像艺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规定,人们往往通过一些雕像或形象就可以判别出它们属于何种宗教,例如,佛教寺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和天王像、菩萨像等等,道观里安置有玉皇大帝、土地老爷等等,这实质上都反映了一种崇拜现象,是人为宗教的产物,它与先民时代最早出现的图腾崇拜、山川崇拜、植物崇拜等自然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艺术的产生时间很早,大概在宗教产生的同时或不久就出现了。人类在创造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产生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要求,不过最早的宗教艺术创…  相似文献   

16.
列维纳斯指出,上帝是一个道德行动,而不是抽象的宗教事件.在“上帝死了”之后要想保持上帝信仰,我们必须从伦理的维度对上帝进行重新阐释.列维纳斯从现象学的维度描述了人类的宗教经验,这种经验结构是一种伦理结构.上帝信仰并不是偶像崇拜,也不是神秘的个人体验,而是人与人伦理关系的最初结构,这种结构导向最高的善;爱上帝在根本上是爱邻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宗教崇拜与民众生存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以松潘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的文化生态为背景,考察了松潘黄龙寺"黄龙真人"形象生成的渊源,认为"神山一山神"崇拜、龙神崇拜、英雄崇拜是"黄龙真人"的主要渊源,它们在多元文化的并立与竞争中互渗融合,形成了"黄龙真人"的主体神格.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宗教的信徒中都有不少妇女.同男人与宗教的关系相比,似乎妇女与宗教的关系更为亲密.综观当今世界,在各个地区的教堂、清真寺、寺庙以及其它崇拜各种神的地方举行跪拜烧香活动的大部分人,都是妇女,便证明了这一点.这或许是因为数千年来在许许多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集团里,妇女的地位一直低于男人,所以妇女更渴望得到高于人自身的、超自然力量的佑护和支持,于是便转向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妇女在教会里的地位如何?这一宗教的妇女观是怎样的?教会当局过去和现在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女信徒的?在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或许是  相似文献   

19.
宗教地理学     
宗教地理学宗教的分布、发展及传播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宗教地理学是地理学和宗教学之间的交叉边缘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一、宗教的起源地、分布和传播。宗教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空间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扩大了宗教的活动区域,增加了教...  相似文献   

20.
前伊斯兰时期的中亚经历了诸多大国的统治,期间各国宗教传播至中亚城市并对中亚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广泛影响。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古希腊宗教的传播展现在奥克苏斯神庙及艾哈农城遗址的宗教建筑中。贵霜王朝统治时期,佛教在中亚的传播主要体现为铁尔梅兹古城的佛教建筑与塔克西拉古城内的犍陀罗艺术。萨珊王朝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的天葬葬俗传播至中亚城市并通过花拉子模与索格底亚那的纳骨瓮得到进一步发展;琐罗亚斯德教的娜娜女神传播至花拉子模并与地方元素融合;片治肯特古城谷仓壁画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的内容在展现多元文化的同时,依然以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为主体内容。中亚城市文明具有鲜明的多元宗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