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刚 《美与时代》2013,(11):45-46
在服装设计中服装美学的运用极其重要,决定了整个设计作品的好与坏。服装美是一种整体美,服装与人结合构成人的外观形象,其中也必然表现出着装者的气质、仪表、风度,这些元素与环境结合起来就展现了人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2.
高月梅 《美与时代》2013,(5):105-10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遮风挡雨的工具与手段的功能,成为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把服装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在近现代社会中服装设计也成为了艺术。事实上,服装艺术体现了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创造智慧与审美诉求,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准则,记录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表现。建筑领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美术艺术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建筑行业就是色彩与建筑的融合,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人类对装饰艺术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装饰艺术从西方引入到中国时,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融合,借助其美术建筑的思想,倡导建筑的艺术性。美术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来定,美术建筑的质量与建筑设计的方案和建筑美术施工质量等有关。我国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将美术艺术进行融合,将艺术魅力与现代建筑风格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美学设计,而且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4.
李杨 《美与时代》2013,(12):47-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产品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性、实用性和面料的舒适性,色彩设计已逐渐成为服装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鲜艳的、时尚的、配色合理的色彩就像服装产品的外衣,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驻足并且希望拥有;而配色不合理的色彩设计,则会让人生厌。设计师利用色彩设计,使服装产品或服装商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快速的、切实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景观是指人类在其生活居住的环境中,根据精神和物质需求所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类审美需求的自然景观美。城市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创造出了不同的城市人文环境。看一个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追求如何,可以从这座城市的面貌来判断。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再生设计背景城市对于废弃用地的景观改造和再生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景观,兴起于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而伴  相似文献   

6.
服装对人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到了近代,服装不仅仅具有保暖、遮羞这些基本功能,而且逐渐体现出人类对时尚、对美感的追求。所以出现了时装模特这个职业,来将不同风格的服装展现在各个时尚大舞台上。模特们运用自己的技能、专业知识、文化底蕴,用不同风格的走台方式展现不同类型的服装,让大家感受时尚的魅力。服装与模特表演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服装流行趋势决定了模特表演的风格变化,而模特表演却对服装时尚起到了一种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衣着生活的历史,从兽皮草叶到现今多姿多彩的着装,服装发展也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洗礼。服装设计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与其他艺术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本文从伟大画家蒙德里安所创立的以几何抽象图案为表现主体的新造型主义艺术的角度,来看其在历史长河中对服装设计师和服装设计的影响,及其发展演变。服装设计中的新造型主义一直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反映了现代人在繁杂社会中追求简单纯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使他的词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不同审美心理和风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逸为美.形成了一种自然恬淡的情感与静谧空灵的物象相融的境地,追求"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二是以艳为美.词作情深韵雅,风情旖旎.三是以悲为美.其后期的词作悲婉哀切,滴滴血泪,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李煜的词所体现的审美心理与民族审美心理相合拍,所以他的词产生出无限的艺术感染力,也奠定了在我国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最初服装制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遮羞保暖,经过时代不断的变迁发展和进步,现代服装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服装设计是现代人们追求美的体现。一款成功的现代服装商品价值,是由其表现出的美学价值所决定,现代人思维中服装不再是包裹身体的普通物体,服装已经与美学艺术紧密连接在一起。现代服装所表现出的美学价值属性,不仅具备美感,更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道教追求实现的目标是长生成仙,这种追求是道教信仰的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道教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来说明这种信仰乃是人类渴望超越有限的心理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道教追求超越有限的途径是一种宗教的途径,但也受到人们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服装中的皮革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美与时代》2004,(1):64-65
作为人类的第一件衣服,皮革一直是人类服装发展史中的宠儿.皮革的美主要表现为原始美、自然美、野性美、色泽美、肌理美和文化美.在人类服饰文化中,皮革永远闪耀着自身独特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在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成衣市场看重的是经济效益,难免出现重复与雷同。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消费心理是追求个性化需求,这就催生了创意服装的发展。创意服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可以美化我们的心灵,合理地利用创意服装的特色,将其引进到大众成衣设计中来,可以使得成衣设计表现出既前卫又不失传统的特色,为成衣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浅析现代女性的购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心理同男性相比具有很大区别,表现在购物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这是因为随着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在消费中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就我国而言,大多数妇女主持家务,是家庭日常用品的主要消费者,尤其在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更是以妇女为主,同时对家庭其他成员的消费也负有主要责任。因而研究妇女的消费心理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因经济收入、职业、文化教育水平和年龄性格的不同,使女性消费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性,但总的来说,女性消费的一般  相似文献   

14.
"设计责任"作为设计美学所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在设计及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生产的出速发展,设计几乎对于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负有责任,然而很少有设计师能对此作出回应。设计师作为设计的主体,本身负有重要的、无法推卸的责任,这是一种为人类的、为真实的世界的社会性的责任,践行责任的设计师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15.
沿用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把舞蹈艺术仅仅视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的观点是片面的。在新实践美学视域中,舞蹈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身体的自由运动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运动的美。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最强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原始生产劳动的预演或者再现,它也是以符号化的身体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实践自由,即美,它内蕴着人类生命实践的精神意蕴,因此,舞蹈艺术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的最高统一。远古时代,文学(诗)、音乐(乐)、舞蹈(舞)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整体,它们的统一就在于生命的实践本质,在生命实践的节奏、韵律、情感的自由显现中,诗、乐、舞融汇为一体,现代舞蹈艺术应该回归诗、乐、舞的三位一体,把文学内化为舞蹈艺术的精神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美是人在欣赏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能引发愉悦、舒畅和幸福的心理感觉,并可升华为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由于美具有这一特殊功能和属性,所以成为人类在生生不息的过程中相对于物质追求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意识和向往,更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美感不仅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也贯穿于各科教学中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课程中,尽管教学内容有别、方法各异,难易悬殊,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在智力训练和智能开发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却是一个共同的重大课题。要完成好这个课题,教师应…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就是按照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是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活动。人类在对美进行思考和探索时,发现对称性能够引起自我内心的欢快愉悦,能够与大众的审美习惯产生共鸣。这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对"对称"的无意识选择。当我们在艺术、生活中大量使用对称思维时,就客观上形成了艺术中的"对称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李雪婷 《美与时代》2014,(10):45-45
服装的造型语言即用服装结构设计方法表现服装的形式美,服装结构设计不仅是作为实现服装形式的一种技术手段,也是塑造服装美的手段和表现服装美的媒介。服装本身是一门造型艺术,服装的结构造型就如人体骨架,起着支撑灵魂的作用。法国知名版型设计师Michel Natan曾说过:“服装设计表现的是时尚,而服装结构表现的则是服装的灵魂。”在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过程中,我们的审美关注应该给予结构一定的美学立场,而不单单是把结构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极简主义作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与思潮,成为当代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从生活层面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与此相契合,在中国古代绘画、工艺美术与园林建筑之中,同样有着对于简约之美的追求与艺术表达,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简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简约文化的追问与探索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发展,它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于简约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物质生活和空间环境都有了新的追求,而"轻装修,重装饰"也已经变成我们普遍追求的空间要求。软装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们如精灵在家具间发挥着神奇的力量。任何经典设计的美,都不能离开特定的自然属性,也不能离开人和人的生活。中国有句古话说:"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轻松愉快且富有自然气息的空间环境可以使我们因工作学习而长期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拒绝华丽繁复的装饰与摆设,真正让设计走入生活,贴近自然,任何设计不能脱离大自然本身,同时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自然与生命的主题被陈设艺术设计界反复诠释着,为陈设艺术注入了趣味十足、美仑美奂的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