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是道家很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它对我国的园林艺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是中国园林最高的艺术追求,深刻的人们关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园林艺术的欣赏。中国园林在整体的布局上,在动植物的配置上,都以和自然的和谐为追求。这种和谐并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和谐,我们有时候会打破形式上的和谐,追求精神实质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个园丁擅长种花木,我们就说他精通园林艺术。同样,如果一对夫妇善于培养爱情之花,使婚姻这个园林繁荣兴盛,我们就说这对夫妇有婚姻的“园林艺术”。这种比喻并不牵强,因为,婚姻关系同所有事物一样,面临着大自然给予的挑战:或生长而繁荣,或凋谢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林以其特有的文化积淀体现传统的文人精神和审美理想,园林中各个艺术门类的通融辉映,传承并发扬了当地的本土文化。以园林艺术为载体的展陈形式可以精准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的文化内涵,二者在空间的真实性、综合性和艺术性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园林传统的框景、借景和留白手法表达了空间的界定、层次和意境。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从园林艺术中汲取营养,建构与非遗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空间环境,令观者从园到境,达到物境、情境、意境相统一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个园丁擅长种花木,我们就说他通园林艺术。同样,如果一对夫妇善于培养爱情之花,使婚姻这个园林繁荣兴盛,我们就说这对夫妇有婚姻的“园林艺术”。这种比喻并不牵强,因为,婚姻关系同所有事物一样,面临着大自然给予的挑战:或生长而繁荣,或凋敝而死亡。 幸好,这种艺术并不神秘,也并非少数专家才懂。相反,任何一对夫妇,只要懂得一些园艺的基本技能,都能培养起婚姻的园林艺术,从而使他们的爱情园林鲜花盛开,四季如春。下面便是这门艺术的一些基本技巧。 勤于耕耘感情田野 美国加州格伦代尔咨询中心主任阿兰·洛伊·麦金尼…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属道家哲学思想。自魏晋初步确立再现自然山水的园林艺术原则以来,中国园林就一直沿着自然山水式园林的格局发展。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清新飘逸、淡泊宁静、纯净质朴的道家美学观念,始终规定着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主体方向。  相似文献   

6.
星云 《中国道教》2007,(4):34-36
"世界和谐"是所有人类共同期盼的目标,事实上,不只是人际之间需要和谐,就是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甚至个人的身心都需要和谐。一旦失去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性问题也随之增加。处于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如何做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人与社会、环境"不和谐"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正是对环境艺术的统一调整和创新发展。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作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通过改变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在经济中融入生态性因素,从而提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坪庭造园是世界上最小的花园艺术表现,有着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内涵。坪庭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房屋空间进行园林造景,艺术设计思想富有哲学内涵,是日本京都地区独有的一种园林艺术设计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研究日本坪庭造园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表现形式,探究其美学价值与功能性,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园林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沉淀,直至今日我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仍展现着它独有的魅力与特点。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虽然设计方式与工艺愈发现代化、科技化,但是仍注重对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应用,以期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鉴于此,文章针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与传承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环境是建立在与人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该论文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地形差别、水的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实现局住区环境的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有着各自的传统环境伦理的理论,中国传统的环境伦理"天人合一"提出了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思想,只有利用自然并且尊重自然才能和谐统一。现代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要与传统理论相结合共同发展。文章根据稻田与景观相结合的实际案例提出环境设计的伦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需体现出文化精神的生态化要求,故而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如何让环境与生态和谐共赢。由于我国文化范围广,内容丰富,如果能结合古典文化理念,能更好地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并保有原文化的提升艺术。  相似文献   

13.
董颖 《美与时代》2014,(2):30-31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中国文学绘画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对其影响至深的首推中国的文学。中国园林设计思维与西方比较有较大的差异,西方强调理性分析,分析空间的功能、性质、和形态。而中国园林创作的基本理法和设计思维则是遵循着由一部《诗经》确立的“赋、比、兴”的文艺思维体系,并具有着其环境空间艺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应引起我们整个民族深刻的反思。这次特大森林火灾绝非偶然,它说明,除了加强法律、用法律手段保护森林及生态环境之外,我们整个民族还需要一种上升为伦理道德高度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 生态意识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一员,人应该和大自然建立一种犹如手足之情的亲密关系,与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的集体。人必须有这样的生态意识,即承认人类以外自然界的价值,把正义、道德、平等和权利这些伦理准则扩大到大自然。今天,“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一天经  相似文献   

15.
环境意识的觉醒,要求人们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加大融合自然环境因素,创造室内的自然感情空间,消除室内环境与大自然的隔阂,不仅有益人的健康,而且能使人受到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6.
园林艺术是财富积累的反映、社会文明的标志,还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映朝代的兴衰。园林艺术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不仅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差万别。带着浓郁东方特色的儒道文化对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就建筑物场所的特质,探析儒道文化影响下的园林意境趣味。  相似文献   

17.
发展和采用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既是包装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生态和谐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的基本特征,在材料选用上应采用环保型材料,借鉴传统、回归自然,在设计内容上要突出环保概念。从尽量减少对生活环境的破坏这一战略高度来构架设计策略,以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促进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生活及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式庭院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当中,且面向当代文化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新中式庭院应运而生,其不仅融合了传统中式庭院追求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的理念,还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新中式庭院的设计中,注重自然因素的应用,以创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探讨新中式庭院的传承和发展状况,旨在研究和设计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中式庭院,为新中式庭院设计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庭院设计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汇,指的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和谐。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仅涉及到建筑学领域,更涉及到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综合目的是将建筑建造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节能、无污染的居住环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承德避暑山庄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引自然山水入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特征: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揉融、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征之所在,更是当下现代园林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营造等相关领域中我们应更去探究和发展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