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块砖头     
人们喜欢仰视。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业,只有放远、放高目光,才能走得更远,也站得更高。因为我们自幼就接受这样的训导:要抬头做人。抬者,仰也,即向上之意。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抬起头,如何看得见?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抬起头,未等过招已输了三分。  相似文献   

2.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臣子,交待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这些聪明人离开老国王以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作。老国王看了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   这些聪明人又经过长期地努力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继续浓缩。   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成一句。老…  相似文献   

3.
人们总是倾向于用一流的描述形容自己,而对别人则用二流的描述。 男女拍拖,假使男的富有女的不富,一般人的评论必定是:“她当然喜欢他啦,人家这么有钱,她想嫁想得发烧了。”假使女的富有男的不富,一般议论便是:“决心要高攀了,娶了富女一切都对他有利。” 女人无姿色而身居高位,一般的看法是:“人长得这么难看,不拼命做事干什么?反正没男人追,工作当然勤快啦。”女人有姿色而获升职,众人又窃窃私语:“她怎会做事呀?多半是靠嗲老板嗲回来的,说不定还跟人……” 男人的女秘书丑怪,人家会说:“一定是他老婆挑的,此人是‘…  相似文献   

4.
天主的仁慈与慷慨——读“葡萄园工人之喻”方济各读经:“天国好比一个家主,清晨出外,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人……这样,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成为最后的。”(玛20:1-16)读了这段比喻,真令人赞叹天主的仁慈与慷慨,也使我们领悟到,我们一生所受的无数...  相似文献   

5.
行善的人     
陈企瑞 《天风》2011,(8):62-62
有一个人被强盗所害,生命垂危。祭司和利未人路过,看见他绕道避开,不肯出手相救。一位撒玛利亚人路过,心怀仁慈,搭救起了受害者,尽心地帮助他(参路10:30—36)。耶稣曾经用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告诉人们“谁是邻舍”的道理。他教导我们:人当有同情、怜悯的心怀,向需要帮助的人行善。耶稣讲的这个故事正是要让我们明白: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09,(1):F0004-F0004
该书批判了宗教教条、历代对上帝存在的一些论证,试图为无神论建立一个科学框架。该书认为“上帝假说”同任何假说一样,应该受到人们怀疑性分析和批判;驳斥了“没有上帝,人们就没有道德”;并肯定了美国哲学家R·Pirsig的观点:“当一个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精神失常;当许多人出现一种幻觉的时候,叫做宗教。”  相似文献   

7.
一个满怀失望的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学画画,却找不到好老师。多数人都是徒有虚名,画得还不如我。”住持淡淡一笑,说:“我收集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不比名家逊色,就请施主为我留下一点墨宝吧。”那人问:“画什么呢?”住持说:“我喜欢饮茶,更喜欢茶具,您就为我画一幅茶杯和茶壶吧。”那人欣然应允,铺开宣纸,寥寥几笔就画成了,只见壶里的水徐徐注入茶杯,  相似文献   

8.
英子 《思维与智慧》2005,(11):63-63
“如果谁要不喜欢你,那一定是你的过错”。在读一篇文章时,心灵与这句话相遇,心中顿然留驻它了,在生命和灵魂碰撞的一刹那有种强烈的震撼。此言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包涵着悠深;悠深中渗透着禅意。使人思绪飞扬联想起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随地反省自己.让美好的心灵常驻心间,以善良和宽容来感染和影响别人,与人交往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9.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而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谬误学》又开始了。多年前,我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个子矮小,绰号“矮仔际”;而班中一位同学,身高六尺余,比他高出一尺,绰号“竹篙精”。一天,阮老师准备带全班旅行他的乡村石瀑.出发前他训活:“……屋后有一大潭清水,可以游泳.但千万要小心,水很深,有危险性!”同学问:“老师,水究竟有多深?”阮老师答:“高过头,可以溺死人广同学追问:“高过谁的头呢?老师的还是竹篙精的头呢?”全班大笑.几位顽皮的乘机放肆,大叫:“水很深,浸过竹篙精的头,淹死竹筒精广阮老师目瞪口呆,良久才能开口责各同学.现在我…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当成傻瓜。可是,有许多获得肯定、获得成功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也是许多“聪明人”眼中的傻瓜。  相似文献   

12.
一、儒山道水第一次登被诗仙李白称之为“天下幽”的青城山,不想遇到小雨,山中空无一人,我在一岔路口正踌躇间不知何往的时候,从后面走上来一位鹤发童颜、竹杖青衣的老者;便不约而伴,随兴而谈。身在青城山中,话题自然就落到了老子和他的道上。老人说:“一提到老子...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丰子恺的漫画,尤其那一帧《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看画面上新月在天,而露台空寂,竹帘高卷,一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就在心中漂浮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诸事不顺,心情灰暗,时不时更换QQ签名:跌人谷底,郁闷;暗无天日,崩溃;没有出口,绝望。我的“心情晴雨表”被网友“小鱼”注意到了,他给我发过来一朵花和一个笑脸,说:“去我的空间看看吧!”来到小鱼的空间,看到他刚刚更新的日志,记述了这样一段话:两个和尚走在江边,看到几条逆水而游的鱼。小和尚说:“这些鱼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老和尚说:“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小和尚问:“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舒适吗?  相似文献   

15.
齐宣王的“以羊易牛”成为孟子人性论证的重要道德经验.孟子与齐宣王之间围绕“以羊易牛”的对话,揭示出同情、不忍和行善是仁慈的结构和发展阶段.齐宣王“以羊易牛”的过程包含了仁慈与公正的冲突,以及特殊仁慈与普遍仁慈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张利华 《佛教文化》2009,(6):106-107
佛教是充满了智慧、仁慈、光明、清凉与安慰的一种宗教。佛教的理论阐述着关于宇宙、人生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法师,是指善于学法与善于说法的人。我本人视法师为“现实”中的菩萨,是世间有情的觉悟者。我认为他们所讲的“法”,能从精神上解除众生的“痛苦”。我敬仰法师们的智慧与仁慈,更敬仰他们能超凡脱俗,对于茗山这样的大法师更是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17.
中华回商     
一个从盛唐初叶传来的声音,翻过了崇山峻岭,穿过了戈壁沙漠,在玉门关下与悠扬的柳笛融为一体,继而投入黄河的怀抱,在滚滚波涛的挟裹下咆哮着豪唱着夺路东去。宛如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三角琴,以其独有的特色融进了世界东方最伟大民族的合唱,响彻在人们心头。 “叮咚,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叮咚……” 唐朝人说:那是胡商驼队的铃声; 宋朝人说:那是“五世蕃客”驼队的铃声; 元朝人说:那是跟随忽必烈征剿有功的西域回回们战后重操旧业的驼队的铃声; 明朝、清朝的人则说:那是“中华回商”沿丝绸之路辛勤奔…  相似文献   

18.
笑话三则     
中国太奇妙了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将永远属于你们”。成语妙用宋君平时常喜欢用成语,一天,他去祝贺用友结婚,新娘向他致酒,宋君见新娘俏丽异常,便赞美说;“你今天真是‘面目全非’”。接着新郎向敬酒,他举杯道:“让我们‘同归于尽’吧!”。连带关系老赵来第一天,王先生就“耳提面命”教训他一番;凡事须听命于我,我要你做的就做,没叫你做的就别动,好,现在开饭。”…  相似文献   

19.
舍与得     
有一个人向三位修行人请教如何得道。第一位修行人说:“在果园里,我看到葡萄在早上长得茂盛美好;到了中午,许多人来摘取,留下一片破败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第二位修行人说:“我坐在池边,看到莲花在清晨时分开得美丽;到了中午,有一群人,跳进莲池里洗澡,不一会儿工夫,莲花即被蹂躏殆尽,我因此而得道。”  相似文献   

20.
长城内外红旗如海,大江南北山河如画。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无不豪情满怀,引吭高歌,欢呼啊,跳跃,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华诞大喜日子的到来。让我们同声感谢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谢仁慈天主和圣母玛利亚所赐予的洪恩和殊荣。历史雄辩地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才能推翻长期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翻身得解放;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涤荡和清洗掉旧中国那血泪斑斑和深重苦辱的污泥浊水;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