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2.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3.真包含于关系4.蕴涵关系5。反三段论6。悖论7。论证方式8.反证法9.选言证法10.归谬法概念简释题题目@张余黄~~  相似文献   

2.
什么充分条件?有人认为:“如果有P必有q,无P不必无q,这样,P就是q的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他们又认为:“如果无P必无q,有P不必有q,这样,P就是q的必要条件”。这种论点是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一种误解。如果这种论点成立,那么充分必要条件就成为:“有P必有q,无P不必无q,并且,无P必无q,有P不必有q”。在此,显然包含如下两个逻辑矛盾: ①“有P必有q,并且,有P不必有q”。这是一个“A∧(?)”的逻辑矛  相似文献   

3.
逻辑常项简称常项,它与变项是逻辑学里的一对范畴.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常项相对于变项而言,是同一类型的思维逻辑形式内的不变部分;变项相对于常项而言,是同一类型的思维逻辑形式内的可变部分。在某一类型的思维形式里,无论变项如何变化,只要常项不变,这一类型的思维形式就不变。如果常项变了,这一思维逻辑形式就变了。常项在思维逻辑形式中起决定作用,它是区分思维逻辑形式的标志。这是二者的区别性,可谓之对立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数学中的格论的观念来研究易国的数学结构。第一节内涵格今A是一个集会,≤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如果对于任意的a,b,∈A,都有(1)a≤a;(自返性)(2)若a≤b且b≤a则a=b;(反对称性)(3)若A≤b且b≤c则a≤c;(传递性)则称≤为A上的一个偏序。此时,称有序对(A,≤)为一个偏序结构,也称A为一个偏序集。“a≤b”,可仿照数论中的读法读成、小于等于b”或者“b大于或等于a”,但要注意这只是一种记号和读法上的借用。任一个具有自返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就是一个偏序关系。例如,集会之间的被包含关系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逻辑中,正确地把握联结项的逻辑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谓的联结项,是专指复合判断中联结肢判断的逻辑常项,诸如“并”、“或”、“如果,则”、“只有,才”、“当且仅当”、“并非”等。这些联结项在普通逻辑中的性质和作用,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联结项都具有确定的逻辑涵义,它们的不同涵义规定了复合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逻辑特征。假定有两个简单判断,当我们用“并”作联结项去构成复合判断时,它的逻辑涵义便是只有两者都真时它才真;当我们用“或”作联结项去构成复合判断时,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逻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国内流行的观点认为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和一般规律”或“思维的形式结构”等等。诸如此类的定义非常多,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至少有两个缺点:(1)不易把握。什么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一般规律或形式结构?要么就是根本说不清楚,要么就是难于说清。(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2)定义过宽。思维形式或思维的一般形式等不能完全由逻辑来研究,逻辑也研究不了。例如,通常人们说的理性思维有概念、判断和推…  相似文献   

7.
传统逻辑在介绍具有相同素材,即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及其推论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I与O的下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而实际思维中存在的有的判断,却二者均为假,没有一真。例如: ①有的凤凰是美丽的①有的凤凰不是美丽的按照传统逻辑对当关系的理论,①是I判断,①是O判断,二者不能同假,必有—真。另一方面,由于二个判断的主项“凤凰”都是不存在的,它们指谓的对象是一个空类,因而根本就无所谓美丽与不美丽的问题。断定“有的凤凰是美丽的”和断定“有的凤凰不是美丽的”同样都是错误的,都是假判断。  相似文献   

8.
选言命题(或称“选言判断”)常用的逻辑联结项,一是“要么”,一是“或者”。用“要么”联结肢命题构成的选言命题,称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其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其逻辑性质是当且仅当有一个肢命题为真,整个命题为真。就是说,不相容  相似文献   

9.
普通逻辑教材在谈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时,指出“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但举的都是实词与具体概念的例子①。其实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实词与具体概念之间,也存在于一些虚词与它们所表达的逻辑常项之间。下面我们以“或者”为例说明这种现象。据笔者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或者(或)”一词至少可以表达四种不同的逻辑常项。一、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的联结硕,即现代逻辑中的析取词“V”。例如相容的选言命题的公式写作“P或者q”,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非A”。下列语句都是相容的选言命题:【fi胜夺…  相似文献   

10.
3、歧义问题(Ambiguily) 在以下各章里,将经常提起某类句子是否是歧义的这一问题。例如,考察一下逻辑学家关于“和”(and)的标准说明是否与日常英语中的“和”的用法相一致的问题。逻辑学家对“和”(以后我将用“Λ”来表示)的解释是完全对称的:在BΛA是真的情况下,AΛB必然为真,并且能够从BΛA推出的任何东西也能够从AΛB推得。但是在日常英语中却有“和”表现为不对称的例子,例如,在最明显的解释下,3.1a在不同于3.1b是真的情况下将是真的。  相似文献   

11.
《判断》这一章在形式逻辑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判断是概念的结合,又是推理的组成要素。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例如.下定义就是运用判断来进行的),也不可能构成和进行推理。而就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推理的逻辑形式和规则,但是,如果不了解各种判断形式,当然也就无法了解由其所构成的各种推理形式。因此,正确揭示和判明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特性,乃是正确了解和把握各种推理形式及其逻辑规则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  相似文献   

12.
“否则”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里的连词“否则”,有“如果不是这样”的意思,用来作为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联词。本文主要探讨“否则”的逻辑特征,分析用“否则”作关联词的复旬具有什么样的逻辑结构。“否则”类复句有三大类型。每一大类型中又可区分出若干小类型。一、A,否则B [I型]在“A,否则B”中,A、B具有假言关系。例如: ①干部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否则就会脱离实际。②特种钢原料必须尽快解决,否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成语中,“非A非B”式的成语为数不少。例如:“不上不下”、“无往不胜”、“不破不立”、“非亲非故”“无踪无影”等等。这种成语,虽然语言形式相同,但由于“非A”与“非B”联系的方式各异,却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归纳起来,“非A”与“非B”的联系大体有三种类型:联合型、双重否定型、条件型。一、联合型“非A非B”的联合型指的是“非A”与“非B”之间具有并列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柏当于联言命题,可用“「A(?)」B”表示。例如:“不上不下”——“不上且不下”,“非亲非故”——“非亲并且非故”,“无声无息”——“无声并且  相似文献   

14.
逻辑工作者现在应着手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如何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技巧。授三鱼,不如授之渔。在这里,笔者想在这方面做一点尝试。从思维实践考察,假言推理一般遵循这样两条思路:(1)从假言判断本身引申出来的假言推理比如,当知道“如果物体摩擦,则物体会生热,这一判断成立时,人们就会依据该判断反映的事理加以引申,推断出一系列新知识,即人们通过假定:铜板或铁棒或钢条或木头等等摩擦,继而推理:如果物体摩擦,则物体会生热;用公式表示:如果P,则q;这个推理的思路是:已知假言判断“如果P,则丁,根据P与日之…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一些逻辑教材中,有“真包含于关系”一说,我认为这个立论不能成立,而且有违于逻辑常识。理由如下:(1)“真包含于关系”只是真包含关系换个角度的一种说法,它并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的另一种什么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的界定及其图示不仅偷换概念,而且违背关系判断的有关规则;(3)欧拉图解中有关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的图示及说明,明显地有逻辑矛盾。因此,我们只能把“真包含于关系”视作真包含关系的反对称性来加以研究,而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同真包含关系并列的一种概念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所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对旧著《逻辑》一书的自我批判”一文中我曾经提到形式逻辑有没有阶级性是应该具体地研究的问题;当时我认为“所以”有时是有阶级性的。整个的形式逻辑问题,本文不提出,这问题太大了。我现在认为“所以”基本上是有阶级性的。本文就是对于这个看法作一个说明。文中所用的名词有的要事先规定一下。命题指的是用陈述句子表达的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但是还没有断定的思想。这就是说,它可以只是思考着的思想,不过有一个限制,我们要求它是在具体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出现的,而不是逻辑工作者在强调形式正确性时所制造出来的。判断是一个断定了的命题。例如我们断定了下面这个命题:“如果一张桌子是四方的,那么,它的四边相等。”在断定了它的条件下,它不只是一个命题,而且是一个判断;但是这个判断里面的“如果”和“那么”之后的都只是命题。本文所论的是  相似文献   

17.
形式逻辑学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或推论)。例如,“皮卡索是艺术家”,这种对于对象或者事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的最简单的形式,叫判断,作为判断要素的表象,如该例中的“皮卡索”和“艺术家”,是概念。这就是说,判断是由两个概念组成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判断为前提,由此导出一个新判断做结论的思维形式,叫推理。例如,从“艺术家是创造美的人”和“皮卡索是艺术家”这两个判断,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皮卡索是创造美的人”,这就是推理。  相似文献   

18.
近代实验物理学之父,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伽利略,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证,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伽利略指出:如果一块轻石头A加在一块重石头B上下落,那么根据“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的断定,就会导致两个矛盾的结论:一是(A+B)比B重,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快(q);一是速度慢的A加在速度快的B上,会减低B的下落速度,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慢(q)。这样,从P中既  相似文献   

19.
直言判断,或者说简单性质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有它一定的逻辑结构即逻辑形式的,在形式逻辑教科书中,一般用下述公式表示之: 1、这个S是P。(单称肯定判断) ①  相似文献   

20.
在论及关系推理的逻辑著作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阐述:a R b→b R a,是对称关系推理的形式;a R b→(b R a),是反对称关系推理的形式;并且认为,非对称关系是不能进行关系推理的。这种阐述是不够妥当的。其中有四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逻辑不知道R是否对称。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不管内容的真假。R究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