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需要我的记忆,它们是我的文件……如果你去呼唤记忆它却不中用,你只得等待它不速而至。纽约艺术家路易丝.布儒瓦寻求对于“痕迹”的初步理解:三段轶事古代哲学家认为,三段轶事足以勾画出一种哲学气质。我一接到参与这项三重议题即“痕迹、印记、遗迹”的研究的邀请,三段轶事即刻浮现于我的脑海。我将用这三段轶事来建立一种对痕迹概念的初步理解,随后我们将从一种更为哲学的视角来探究这个概念。*第一段轶事将占据大部分篇幅,它与我学生时代生活的记忆相关,那时我在卢森堡的一座男子公立中学读书。在我上顶级班时,我和我们班同学被邀请去…  相似文献   

2.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臣子,交待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这些聪明人离开老国王以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作。老国王看了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   这些聪明人又经过长期地努力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继续浓缩。   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成一句。老…  相似文献   

3.
一只小蚂蚁要爬上一段高墙,它吃力地爬着。因为风,它掉了下来,这已经是第七次。然而,小蚂蚁轻蔑地看了看高墙,又从原处开始了第八次冲锋……每当读到这儿,我总要感到一些悲壮。可怜的小蚂蚁啊,既然已经是第七次跌倒,为何依然要从原地往上爬呢?小蚂蚁是执着的,但它执着  相似文献   

4.
有道是平淡无奇,因而没有太多的人会正视平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珍重它。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太多的时间里与平淡结缘,成就事业之前都要度过长时间的平淡。既然平淡充盈着人生的太多里程,而谁也无法逃避,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善待它,把它当作财富来享受和体味人生呢?原本也是对平淡司空见惯的我,之所以突发这种念头,纯粹是源于我种花的一段成败经历。那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我把人家剪掉的月季枝条插到院子四周,没想到“无心插柳”的月季没过多久,就抽出了嫩嫩的枝芽,显露出勃勃生机;而院子里那些令人心仪并享有…  相似文献   

5.
生活的结     
生活是一用纠结在一起的丝线.我要做的只是找出其中一个线头,抽出来,抽出尽量长的一段来。但无论怎样努力,我也只能抽出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总是会遇到一个死结,我无法绕过去,然后,不得不在这里剪断。剪断的当时,也不是没有痛苦或失望的,只是,真的绕不过去r,就只能如此。  相似文献   

6.
据悉,我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哲学家是唯物论者,他们对新思想是开放的,而某些新思想不可避免地与传统不相容。唯物论已经经历了二十五个世纪了,它的整个历史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而不是停滞的或任意变革的历史。但必须承认,唯物论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它必须依据逻辑、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  相似文献   

7.
提升一个高度看世界,会是另一番景象。 那是一段糟糕的日子,我的心绪凉到极致,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疲惫、夫妻的冷战、孩子的逃学,使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看着别人活得滋润潇洒、风光无限,我不禁喟叹命运的不公。  相似文献   

8.
儿时,曾留心过燕子飞行的过程,它们也是呈弧线飞行的,每次高飞前,总是要向下滑落一段,然后再奋力向上飞。起初我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燕子下滑的过程是积蓄力量,是为了下一次飞得更高、更远。我幡然醒悟,原来人生的低处只是力量的一种蕴藏,是为了走向另一个更高的顶点。那幺当我身处低处时,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相似文献   

9.
这是诗人张枣的一句诗,前一句是“这是我钟情的第十个月”,后一句是“我咬一口自己摘来的鲜桃”。我直接迈过第十个月,也不嘴馋那个鲜桃,独独喜欢了这一句,“我的光阴嫁给了一个影子”。它迎合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它找准了我心脏的位置,一击即中。  相似文献   

10.
陈杭 《美与时代》2014,(7):88-88
当初之所以选择版画,是因为我没见过版画,也没接触过版画。我一直对新鲜事物和没尝试过的东西充满好奇。 版画是一门越学越爱的一种艺术。它不单一,它融合了多种手法,我最喜欢它的未知性。一幅版画在没有做出来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它最后的效果,这个过程驱使我去探索。油墨的大小、木板质量、雕刻力度大小,任何一个步骤掌握不好,最后出来的效果都可能差别很大。这其中的神秘性和多样性使我沉迷其中。  相似文献   

11.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 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曾效仿大人们,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因为,没有别的玉米和它比着,就像吃饭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不信,依然故我地坚持。  相似文献   

13.
“我从风雨中走来,从冰雪中走来,建过蝉声悠悠,走过蛙鼓咚咚。心不再忧伤,眼不再迷茫,雨后的彩虹,让我心里洒满阳光……”这是我写的小诗《走过蝉声悠悠》,记述了一段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流浪的植物     
郊游归来,发现有位小小的“客人”不请自来——是一枚苍耳子,牢牢地附着在我的裤脚上,跟随着我从山野来到了这都市。也许它不安于山野的寂寞吧,想来城市寻找另一种生活。我把它摘下来,埋进窗台花盆的土里,算是成全了它的心愿。  相似文献   

15.
昔日重来     
九九秋末,我因事远到教区。轻轻推开总堂虚掩的门扉,霎时,一幅熟悉的院景涌入眼帘,一股强烈的亲切感浸透周身,随之,昔日在此生活的片断,从记忆的沉积中接连不断地浮现出来。 那是八六年冬天,我和本教区的几十位兄弟姐妹聚集在这里,参加教区举办的要理学习班。时光虽短,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无限的眷恋。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段很窄的院子,宽约一文有余,青砖铺地。院子的西面是圣堂,坐北面南,青灰色的墙壁显示着它年代的久远。院子的东面约为15间低矮的东房,那时是教区伸长的主要住所,就是在这里为了教会的事业,他们献出…  相似文献   

16.
我的房子里跑进一只老鼠,鼠药不吃,夹又夹不住,它简直是一个老鼠精,晚上精力又特别旺盛,闹得我睡不好。没办法我就观察它的活动规律。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老鼠是从窗子钻进来的,它咬烂了我的纱窗,钻了进来,而且是天刚黑进来,天一亮就走。我向一位同事说了我的发现,这位同事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用一张纸将这洞糊上就行。”  相似文献   

17.
高一那年的日子很黯淡,情绪是很低落的,心在伤感的溪流里漂流。任何人或事物都不可以使我快乐,而一片落叶的飘零,一缕红霞的消逝却令我感伤不已。而那一段日子,家里灾事不断,父母根本无暇顾及我,家里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情绪的弦绷得紧紧的,易躁易怒易伤心。我知道该如何排  相似文献   

18.
守自己的诺     
那时,我7岁,特别好奇。 6月吃荔枝的时候,我被一赖渴包的、圆圆的荔枝核迷住了。它滑溜溜地发着油光。这一定是又大又甜的荔枝种儿。我把它种在老屋旁,天天浇水,细加护理,30年以后它竟长得又高又大。可是,它年年结的果子都令我失望:味极酸,肉薄如蝉翼。劣种!我上当了,上了发着油光的核儿的当。  相似文献   

19.
苍蝇的抉择     
有一次,我将衣物浸在塑料盆里,准备搓洗之时,发现一只苍蝇沾在衣服上。仔细一看,原来它的翅膀湿了,飞不起来。因为平时苍蝇与我的关系不好,并且时常捣乱,惹我非常生气,所以我就趁机“落井下石”,顺手把衣服按进水里。当时,它若浮上来挣扎,也许激发了我的同情心,就放了它。但它始终牢牢抓住衣服不放,这样,就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想:难道它有避水之功,不怕淹?没过一会,却见它鼓着肚子,慢慢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0.
朋友送我一盆花,名叫九重葛。我每天给它浇水,可九重葛却越来越没有生气,到后来,几近枯萎。 一日,朋友来看我,他看到了那盆九重葛,问我:“你是不是每天给它浇水?”我说,是呀,浇水有什么不好吗?朋友说,他送我花时,忘了叮嘱我,养九重葛不能浇水太多,要让它接近渴死的状态,花才会开得最艳,开得最旺,开得最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