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与宗教的同源性,显示为如何从柏拉图哲学的神秘性过渡到基督教思想的神秘性.可以使宗教思考,即使得宗教中饱含着没有被想到的理性因素.在这种“宗教”思考中,由于缺少上帝目光与人的目光之间的交互性,因此上帝和人的灵魂不是被思考的或可以实现的对象,而是绝对的他者.只有做“非对象思考”时,灵魂才是高贵的.德里达所理解的责任,正是对这些“他者”的责任.没有神秘性,也就没有责任.“灵魂不灭”不可说,它属于这些无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疑难问题,它不是被证明或证伪的,而是被体验的.灵魂的触角永远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早期宗教思想发生了一次转折,由康德式的道德宗教转到"爱的宗教"上来。如何理解这种"爱的宗教",其本质是什么?目前学界尚未提出和思考这一问题。从黑格尔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来看,"爱的宗教"肯定不是道德宗教,而应是一种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 ,新的千年 ,带给人们的是美好的曙光和无限畅想与激情。 2 1世纪是知识、信息、科技与人才荟萃的世纪 ,是一个竞争激烈 ,充满生机的世纪。作为一名年轻的道教徒 ,面对崭新的时代 ,在带给我希望和信心的同时 ,留下更多的还是对道教如何更好发展的思考。记得 1 993年江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宗教问题讲了“三句话” ,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三句话”精神实质的根本和落脚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主题的提出 ,为新时期宗教工作和宗教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2 0 0 0年 1 2月江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倡导建设宗教文明①应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合起来。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思考,建设宗教文明的提法略显宽泛,因此,本文提出现代宗教文明的新界定,并认为建设现代宗教文明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并从基本概念、命题内涵和任务目标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5.
在跨人21世纪的征途上,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三明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强市富民的浪潮蓬勃兴起。在这种大潮中,正确分析当前宗教工作的形势,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发展大局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通过对哲学意义上的现象学和宗教现象学核心概念的整理,考查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试图从哲学现象学的角度反观宗教现象学,重新思考宗教现象学的可能性及宗教研究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这是胡塞尔与耶格施密特修女于1931-1938年之间的谈话记录.当时,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影响下,胡塞尔越来越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耶格施密特修女是为数极少的坚持与其来往的朋友.在耶格施密特修女每次谈话之后记撰下来的这些记录中,有胡塞尔对其现象学和哲学的反省,也有他对德国以及欧洲时局的忧虑,还有他对他的那些学生和朋友的评论,特别还包含有胡塞尔在其公开发表的著作中极少谈及的对于基督教的思考.可以说,这些珍贵的谈话记录给人们勾勒了胡塞尔晚年的思考和生活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胡塞尔的形象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一生竭力复兴中国文化的合理价值,努力重构儒学体系向现代形态转变,他以一种宗教式的超越气度,带着一种救世主的姿态,思考整个人类的关怀和中国社会的危机,试图重建新的价值体系与意义世界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其宗教社会思想是他对中国以及整个人类未来命运思考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没有系统宗教,儒学非宗教,但她发挥了类似于宗教的作用,维系中国社会秩序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10.
林馨 《福建宗教》2001,(6):23-24
宗教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发挥积极作用。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既是其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中介行业,只要合乎其操作程序并能产生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都可以为其所用。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文化可转换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基础。如何摆正宗教与旅游业的关系,使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两个方面 ,对二十多年来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作了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又对世纪初宗教工作作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5年来,上海农村迅速城市化,传统民间宗教活动在部分地区复兴。本文通过剖析代表城市化程度不同的3个村子的个案,初步廓清其现状、特征、发展趋势与社会文化原因。对如何发挥政府与社会团体管理民间宗教活动的潜力,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约翰·洛克的宗教宽容思想是其哲学、政治、宗教思想的整体思考的产物,其在关于信仰与秩序,即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方面,讨论了很多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洛克关于“灵魂拯救之事与官长无涉”这一政教关系的核心问题的讨论出发,探讨洛克就权力、良心与秩序——宗教改革伊始的核心议题做出的探索、阐释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和阐明笔者对洛克政教思想的核心观点的新的认知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旅游开发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对当前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对话思想极其丰富。他基于“宗教对话必须是真正具有宗教性的对话”这一原则提出宗教对话的八条游戏规则;他对宗教对话的方法本身进行反思,提出“对话的对话”;他还根据他对宗教对话的思考,设想具体的对话过程,我们将之归纳为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民间宗教史是区域史及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外学者对于"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关于区域民间宗教史的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区域民间宗教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教派罗列式、整体研究式、区域性教派研究和事件史研究四种路径。我们应当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诸多层面努力,思考如何书写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民间宗教史。  相似文献   

17.
"神道设教"说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道设教”学说滥觞于远古时代,殷周之际人们开始对宗教祭祀的教化功能进行思考,至春秋时代逐渐酝酿成熟,战国时期方提出了“神道设教”这一命题,从而消解了敬天尊祖的传统宗教与自然哲学的紧张。它具有陶冶百姓,凝聚人心,纯洁风俗,稳定秩序,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内五大宗教俱全,有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92处,宗教教职人员约2000人,信教群众近3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平凉宗教工作近年来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甘肃省的表彰奖励。不久前,时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世忠接受本刊专访,畅谈了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天风信箱     
《天风》2002,(1):45-45
《天风》编辑部: 最近从网上获悉中国教会所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结束了,丁主教的书统统被逐出书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江苏一信徒自1998年“济南会议”以来,中国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沪、苏、浙三地起步较早,其他省市也积极跟进,目前正呈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有人却说“神学思想建设结束了”,为什么?因为有人害怕中国教会觉醒,害怕中国教会思考,害怕中国教会强大,害怕自己“分化”和“西化”的言论无人肯听,企图造谣惑众,一手遮天,这正表明了造谣者底气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宗教能融合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能否融合呢?大爆炸理论、人择原理或者是智能设计论的观点是否证明了有神论者的声明是正确的呢?科学质询的调查者们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看待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需要首先明确区别宗教和科学研究、和道德文化、和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宗教体系中所倡导的观点和信仰是人类创造性想象力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们面对困难、逆境等无法说明的变化和虚弱等情况时,用以克服绝望和失望的情绪的一种希望。未来科学工作者们将受无垠的真理之美的召唤.客观认识地球的作用和力量,有勇气来追求未知真理的神妙,并决心充实的生活,享受生命,追求科学和思考,爱与被爱,分享梦想与希望,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全球性的社会,并为人类繁荣和欢跃.包括面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