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海德格尔那里,现象学已从“先验现象学”转变为“存在论的现象学”,这就是现象学的“存在论转向”。这种转向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重要发现”的存在论意义的揭示和生存论根基的追问上:1.胡塞尔把意识的意向性作为最后的根据,海德格尔则强调此在的生存论结构的超越性对一切意识行为和实践行为的意向性的奠基作用;2.与胡塞尔把感性直观作为范畴直观的最后根据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无论是感性直观还是范畴直观都不具有源始性,因为它们都奠基于此在的“存在之理解”,都只有在生存论的“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3.与胡塞尔强调本质或范畴的先天性不同,海德格尔把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最终归结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别”。  相似文献   

2.
休谟的道德哲学主要致力于对道德基础的研究。他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的分析,得出道德决定于情感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看作理性在道德领域的自我限制,它对元伦理和规范伦理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涤非 《哲学研究》2012,(3):98-104,128
<正>经典数学理论的逻辑完全是一阶逻辑还是也需要二阶逻辑?逻辑学家对此一直有争议。这种争议大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似乎直到现在还未尘埃落定。在普遍接受反基础主义的前提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任务不再是为数学的各个分支寻找最大程度上免于理性怀疑的基础,而是在重构数学分支的过程中给出各个数学分支间的关系,描绘出数学的大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逻辑结构的分析 ,认为该规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切实的可操作性 ,继承了中西优秀道德传统 ,实现了综合创新 ,符合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 ,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体系 ,这一体系的形成对最终建构面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人类认知机制的研究中,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是最近兴起的一种重要的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期间,人们发现有些脑损伤患者具有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即表现出对个别语义范畴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这一奇特现象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语义记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该文着重介绍了这一现象及其引发的4种新的语义记忆理论,从而对人类的语义记忆作出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能否让被试习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色词与颜色范畴联结, 并引起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编码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采用六种蓝色作为材料。B1与B2为先前研究的两种蓝色。B11和B12, B21和B22分别为使B1, B2变浅和变深所得, 四者是连续的蓝色。训练被试分别用“duān”和“kěn”命名B1和B2。由于被试可能习得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因此B12与B21为可能变范畴间颜色, B11和B12, B21和B22为可能变范畴内颜色。训练前后分别让被试完成一个视觉搜索测验。结果发现:前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且在左视野呈现时更显著; 后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同样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但在右视野呈现时更显著。这提示:(1)人们在知觉同一语言范畴的不同颜色时可能会区分深浅范畴, 并因此引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且使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3)被试在训练中习得了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4)范畴学习可以在仅学习一个样例的条件下自动发生。  相似文献   

7.
"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艳"的内涵伴随歌.诗等形式的不同又有微妙的变化.当"艳"从展现主体美好形态的外在形式走入音乐、诗、词等文艺领域.并成为一种审美范畴存在时,"艳"的理论性、诗意性品格日益凸显."艳"走入文学批评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和艺术风格确立于魏晋六朝时期."艳"具有绮靡美、世俗美,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考查了语言范畴是否会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并探讨了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即时分类颜色还是长期与颜色联结的结果。实验中,以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选定的渐变、相邻颜色知觉距离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A、B为绿色,C、D为蓝色)为材料,以色词与颜色重组模式训练被试用4个人造词汇分别命名4种颜色,并让被试在训练前、第一次训练和第八次训练后均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测试。经训练,原范畴内颜色(AB,CD)变成了范畴间颜色,原范畴间颜色(BC)仍为范畴间颜色。结果显示:被试在一次训练后能以新名字区分4种颜色,八次训练后掌握了4种颜色的新名字;在训练前测试中,出现了与蓝绿色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在第八次训练后测试中,出现了与习得的语言范畴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但在第一次训练后测试中并未出现这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长期与颜色联结,而非即时分类颜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道纯的内丹理论,融会儒道释之真性本体论,提出阴阳动静乃大道之本的主张。在此基础上,以守中致和的虚静之道为基,开内丹中派之法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可从佛教伦理内涵的旨趣、价值、自觉三个方面得到论证,即佛教伦理旨趣的根据是其人生解脱论,佛教伦理价值的基石是其因果报应论,佛教伦理自觉的本原是其心性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图式的范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图式是社会认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随着社会认知“暖“研究的进展,社会图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社会情景和人的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并大量渗透着范畴化的思想.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社会图式中范畴化研究的成果,包括范畴的激活、运用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医学的范畴特点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孙圣麟沈阳市东陵区中医院(110035)陈永贵就外在形式看,范畴是构成一门科学的基本要素,是该门科学的整个框架体系的基础材料,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可以看出该门科学在认识整体的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3.
归类的解释观和跨范畴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冬梅  刘志雅  刘鸣 《心理科学》2002,25(5):608-609
归类问题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归类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相似观和解释观,前者主要认为相似性是归类的理论基础,而后者认为仅以相似性来归类是有局限的,认为相似性不应是归类的依据,而应是归类的结果,归类主要是根据对归类结果的合理解释。解释观在80年代后得到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实验的支持,它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目标范畴归类和跨范畴分类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南宋易学家张行成是继邵雍之后的又一位数学派哲学家,在"象"与"数"的内涵和关系问题上,认为"象"为卦爻象,"数"为奇偶数;先数后象,由数生象。在"理"与"数"问题上,主张数生于理。提出"理数"的概念,以"理数"为宇宙万物的本体。通过对"太极"的阐释,进一步表明"数本论"思想。认为"太极"是兼包理气、虚实、动静之"数"。通过《易》《玄》的比较说明"先天图"为浑天象,"太玄图"为盖天象。先天图实际上反映的是先天数。由"象"而推及"数",由"数"而推及"理",由"理数"而说明天道规律和宇宙本体,是张行成象数哲学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哲学思想的演进,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模式也不断地变化发展;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与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注重提高治愈率,而且注重病人生活质量,从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出发,在肿瘤治疗中视生命的存在与生命的价值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然概念语义特征提取的范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6,29(2):286-289
本研究采用概念特征自由列举实验范式,考察三类范畴(动物、自然食物、人造物)自然概念的语义特征提取反应时间的范畴效应。结果表明,⑴语义特征提取的反应时间存在范畴效应:提取动物特征的时间显著短于提取自然食物特征的时间,提取自然食物特征的时间显著短于提取人造物特征的时间;⑵三类范畴的特征提取时间模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先是显著降低(第1到第2个特征),然后持续升高(第2到第10个特征)。语义特征提取的范畴效应反映了语义记忆组织的范畴特异性,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特征提取时间与特征类型、关联特征、独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深入揭示语义特征提取范畴效应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还是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实验1让被试先将深绿、浅绿、浅蓝和深蓝四种颜色分为四种范畴,再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视觉搜索任务中出现了与颜色分类相应的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且这一效应在任务的早段就表现出来,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所引起。实验2让被试将四种渐进的蓝色分为两种范畴,并在之前与后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表明,分类后的视觉搜索中并未出现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先前研究表明,习得语言范畴使四种颜色为两种范畴后,颜色辨别会出现右视野范畴效应。因此,这一结果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而是由习得语言范畴所引起的。总体上,本研究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而非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与颜色知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医学文化学,或曰医学与文化的关系的研讨,虽涉及广泛,层次众多,但主要可分作四大部分内容:一是医学与文化互动关系的研讨,也就是说医学与其他文化存在形式之间关系的研讨,这涉及甚广,包括众多方面;二是医学知识发生、形成过程的文化背景研究,可以说是医学文化外史,医学知识发生学的研讨;三是医学文化的总论式研究;四是从文化角度对医学及医学领域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讨。这四大方面内容的研究意义及性质不一,但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第二类研究在当前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探讨了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是否会影响注意前颜色知觉。实验中,采用渐变且相邻者差别阈限数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为刺激材料,并让被试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脑电测试分视野给被试呈现标准刺激,以及与标准刺激属同一语言范畴(即颜色词绿色或蓝色)或不同语言范畴的偏差刺激。结果发现:在左视野呈现时,范畴内偏差刺激比范畴间偏差刺激诱发了边缘显著更大的视觉失匹配负波(vMMN),在右视野呈现时,两类偏差刺激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内偏差刺激在不同视野呈现时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间偏差刺激则在右视野呈现时诱发了显著更大的vMMN。这一结果表明,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也会影响早期的、注意前颜色知觉,支持了沃尔夫假说。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界定与主流医学关于“疾病”的定义,是确定亚健康范畴的逻辑支点。流行学调查提供的结果是亚健康范畴研究的事实基础。心身医学的相关进展及理论模式是可资借鉴的学科模式。提出亚健康新的分类方法;中医五脏与阴(寒)、阳(热)、虚、实等也是建构亚健康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