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生活共同体建构的德性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共同体所指涉的是人们自由、平等、和睦、友爱的和谐生活的样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划分了共同体与社会这两个概念并以其指涉人们的两种生活样态的对立.共同体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社会是人工制品.对现代社会人为共同体是否可能的争论也因此而展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地平线,以社会建设的视角分析人为共同体的可能路径就成为当代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把共同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大发展阶段和历史形态。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理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折的显著标志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和 "独立的个人"的出场,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国家"、"共同体"之神圣性的衰微。马克思对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兴起而出场的"个人"有着敏锐而卓越的体会和把握,"个人"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的固有维度和重要范畴,因而是创新发展马克思哲学、展现其当代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视域。然而,在当前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中,"个人"的真实内涵及其所展现出的马克思哲学之批判与超越意蕴,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讨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的视域中,对 "现代"、"现代性"、 "现代化"背景下"个人"的出场的意义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个体”和“共同体”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侯才 《哲学研究》2012,(1):3-11,127
个体与共同体的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和历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格个体"(das persoenliche Individuum)与作为这种个体联合的"真正共同体"(wirkliche Gemeinschaft),构成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密不可分、互为前提的两端。马克思对个体与共同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重建,集中反  相似文献   

5.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对立的主仆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伦理层面,主张要承认自然的伦理尊严,摒弃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传统,实现人为天地立德,伦理之善的完成必须依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而,化解人与自然的道德冲突与疏离,这不仅需要满怀友爱大爱的生态道德情感,还需要变革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以及与之联系的整个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解.这不仅是马克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伦理关怀,更是他们为人类构建的生态伦理的至善图景.  相似文献   

7.
马恩列斯毛邓哲学思想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 /罗骞 //江苏社会科学,2005. 1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05. 1以马克思的学术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致汉语马克思的第二个世纪 /徐长福 //现代哲学, 2005. 1马克思颠覆形而上学的思想历程———兼对后现代哲学的一个批判性考察 /高绍君,胡满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1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地位 /李三虎 //哲学研究, 2005. 2从“生活决定意识”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性质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正>共同体是当代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道德哲学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问题。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共同体衰落,导致依附于特定共同体的人,丧失原有的身份认同和安全感,追求新的能够获得认同和归属的共同体成为其共同理想。这个问题甚至成为现代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实际上都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为了挽救或缓和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的危机而提供的理论"修正和护航"。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危机的理论反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则主张彻底变革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取而代之。在如何对待财产权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保持私有制的"财产的平等化",而马克思主张的是废除私有制的"财产的社会化";在如何对待社会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完善论国家"是"虚假的共同体",而马克思建构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真实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民主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化的"程序的民主",而马克思追求的是实质性的"革命的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