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季剑虹 《天风》2007,(19):18-19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作用。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从小培养他们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励幼儿逐步树立起长大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这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必然表现出对自己祖国人民的热爱,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家乡的热爱,对自己祖国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祖国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等等。但是,对幼儿的教育毕竟不能等同于成年人,不能用一般理论性的宣传,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渗透性、诱导性的启发式教育。  相似文献   

3.
同工们,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高尚感情、思想和自觉行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也是基督教圣经、教义的一贯要求,是中国基督徒应继承的优良传统。今天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中心课题,就是建设一个什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当代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纲要》精辟地阐述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措施。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前提下,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以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激励全国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丰富和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革命军人的爱国主义梁春道我军是一支具有高度爱国主义觉悟的人民军队,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解放祖国、保卫祖国为己任,为祖国、为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我军的爱国主义,有着特定的涵义,特指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人,...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特征刘振华,卞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去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为祖国的独立自主、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是同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7.
徐晓鸿 《天风》2024,(3):5-6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根本行为规范,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或者说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这种情感教育,首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教育,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乃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为重点。自豪感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责任感产生献身于祖国建设的迫切心。自豪感,责任感融合、凝成振兴中华的事业心;每个人的事业心,最终落实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上。学生的事业心则落实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乃是这种民族精神在情感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国宗教院校统一使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爱国主义教程》(通用本)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弥补了我国宗教界长期以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系统材料的不足,对于加强宗教院校学生和宗教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对包括宗教院校学生在内的宗教界人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感情、思想和行为。无论一个人的国别、民族和信仰如何,都有爱国的要求。在我国,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各族各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结合各宗教的特点,指导爱国宗教团体加强对宗教…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爱国主义的内涵与会者认为,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即“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分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有的同志认为,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坚定立场和奉献行为的统一。爱国主义的情感,是爱...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时代感,要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国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各族穆斯林中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要突出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突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教育,突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同时,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各族穆斯林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增强时代感,凸显时代特色。一《古兰经》、“圣…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民族尊严意识,把民族尊严意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要我们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为振兴中华、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其中,民族尊严意识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它包括维护国家的统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改革为人的尊严实现保驾护航。而建设经济特区思想是发展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甘葆露、张民耕在《红旗》1983年第11期发表文章说,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体来说,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对人们的需要同祖国的依存关系的反映。人的需要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满足的,而人们的生产劳动总是在祖所国提供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中进行的。人们心理上对于祖国能够满足自己物质生活需要的体验,积以时日和岁月,逐步稳定化和深刻化,就形成为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的情感,即爱国主义的道德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激励和引领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传承我国宗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共同倡议在宗教界开展以"助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试论爱国主义沈嘉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培育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为祖国的尊严、独立、统一、繁荣和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因此,这一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再创辉煌的精神支柱,是奋起抗击外来入侵...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这些专有准确的概念是近现代以来才形成的,但在几千年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爱社稷、疆土、文化等的爱国实践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不可否认,"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概念明确形成、意识得以强化确实是近百年来的事,是中国有识之士面对民族危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于危亡的产物。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强化不仅鼓舞着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亦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在当前研究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对这组概念的形成,意识的强化过程进行严肃细致的研究分析,不仅能够促使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也对人们的爱国主义实践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赵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已构成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为在全国范围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4,(1):6-7
<正>1月4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25次会议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行。会议以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主题,发布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倡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陈瑞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制定和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举措,全国性宗教团体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宗教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