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花的启示     
赵明冬 《天风》2006,(5):43
“人的脚步为耶和华所定;人岂能明白自己的路呢?”(箴20:24) 人生活在世上,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事情,是苦?还是乐?更不知道自己的寿命能有多长。但是,人们却可以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喜欢看重一切,有的人常常看淡一切。有的人喜欢开开心心,有的人不免悲悲凄凄。有的人想做自己的事,有的人想为别人做事。有的人忙碌一生,结果都不知道为何而忙碌。有的人具备着良好的思考能力,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相似文献   

2.
逼你成功     
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40多岁,没结婚,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往前冲。”“那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啊?”我开玩笑地问,“你有没有自己打开来看看?”“我看了,我看了,”他说,“里头全是我公司职员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为了他们,我想不干都不成,我是被逼得往前冲。”“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没错啊,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当然逼我冲。想想,…  相似文献   

3.
认识自己     
你认识自己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答案却总是很模糊。有时似乎很了解自己,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甚至会产生一种疑问:我到底是谁?正因为你是人,所以才会思考这个问题。动物永远不知道它是动物,而人的智慧就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人是个微妙存在,他必须与现实、超我、本我作一生的斗争。要承认人都有两个“我”:一个住在大门内,一个住在大门外。住在大门内的是具有一定良知,符合一定常规,有一定道德的“我”;而住在大门外的是不符合常规,与传统道德、教育相违背的“我”。两个“我”时常在门口徘徊,都互相羡慕对方。但在他们之间除了那道门,还有个铁石心肠的门卫,24小时看管着,不允许他们互相串门。但当人一旦  相似文献   

4.
爱与被爱     
如果我是一棵树,我就有了19个生命的年轮。年少的我对生命的感悟虽然不深,但在接受着“大地”和“阳光”的哺育时,也愿意奉献出自己生命中的绿色。因为我知道,被别人爱是一种幸福,而爱别人则更是一种快乐。常常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我生活在这爱与被爱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好压抑自己想做得不敢做,想说得不会说,只是在自己的脑子中想啊想啊,一片混知己比如学习中,出了点小毛病,就会不断的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时候因为自责,为难自己,搞的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想学习,也不想与人交往,见到别人就会怕。还有,我觉得自己有点自闭倾向,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对一些人事的不满,可越是这样,就越觉得压抑自己,有时候跟一些知心的朋友讲讲,会舒服很多,可我总不能老是去麻烦别人,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解决,我需要心理咨询么?  相似文献   

6.
任职仅两年零七个月的河北蔚县教育局长葛祥近日自杀的消息,震动了舆论。他为什么会自杀?他又是怎么样一个人?“葛局长的死,对蔚县教育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位在下面镇上教书的中年老师十分担忧,“我们老师都十分担心,这样一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走了,谁知道以后又是个什么样子。”“他太痛苦了,为啥别人叫他‘葛疯子’?那是因为周围的人都糊弄他,啥事都指望不上别人,煤炭、盖楼……只有自己亲自到处跑。”  相似文献   

7.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8.
最近阿倩很古怪,她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发呆,和别人交往时也总是心不在焉,毫无热情,而且总是一副心事重重、闷闷不乐的样子。后来她在给我的一封求助信里这样写道:“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么办?我感觉全世界似乎都在和我作对,每当我走过一些人听见他们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们是在取笑我。如果在我出去游玩的时候下雨,我就会认为是老天作祟,如果……虽然,我也知道这些想法可能不合理,但我没办法控制自己,我总感觉最不幸的事情会发生,有时候我甚至想完全与世隔绝,只有这样别人才不能伤害我,我才能彻底摆脱烦恼。”心理诊疗或…  相似文献   

9.
事小理大     
刚买手机那会儿,总不愿把它挂出来,心里觉得只有装在衣兜里才显得安生、本分、不招眼,尤其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性格腼腆在乎别人言语的我更是如此。后来,看人家都挂出来,而且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也那样。我的心告诉我也挂出来吧。可我不知道挂在腰间的哪边好,就问同事,他说:“怎么挂顺劲就怎么挂,哪来那么多的该不该呢?”一句话让我惊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11.
如何当好一个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主说:“召人信仰真主,力行善功,监且说:‘我确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辞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41∶33)又说:“伊卜拉欣既不是犹太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而是一个中正的穆斯林。”(3∶67)各位-朵斯提们!我们都因为自己是一个穆斯林而高兴和自豪,也从内心知感真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知道,当好一个穆斯林和当一个好的穆斯林也是不容易的。作  相似文献   

12.
正人,无法选择亲人,但能够选择朋友。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样,看看他的朋友就能知道个大概;一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跟谁在一起。下面几种人,若能得而友之,我会觉得是上苍垂青。有梦想的人。一个人无论年龄如何,应该胸怀天下。如果只是每天琢磨着一份好工作,一份高收入,一个小家庭,虽然也无可厚非,但不免让人觉得平平庸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特别是青年所渴望具备的品质。青年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勇敢的人,谁也不愿意被人称为懦夫和胆小鬼。但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怎样才算是勇敢的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的。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简单地认为什么都不怕或者别人不敢做而自己敢去做的就算是勇敢,以致故意违反纪律,借此表示自己敢作敢为;有的不分是非、善恶,把“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  相似文献   

14.
<正>“我觉得我太丑了,脸又大、腿又粗,还黑。”“有天晚上我看着自己的肚子,这么大,我一下就哭了”“别人看到我的脸都会跟我说你该去看看脸上的痘痘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男女、无论高矮胖瘦,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对自己的相貌、身材十分不满。骆伯巍等研究者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在3121名大学生和中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5.
勇敢挺身而出:不论身处什么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是无妨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无妨的。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还是可以让对方知道,你不急着“现在”和他交谈。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  相似文献   

17.
雅各说:“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19—20) 这里所说的“快快地听”,听什么呢?有人以为是快快地听道。其实不然。我们参考一下新的译文,就清楚了:“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每个人都应该随时聆听别人的意见,不急于发言,更不要轻易发怒。” 由此可见,“快快地听”,原文  相似文献   

18.
学会宽容     
一个人要有肚量和涵量,即宽容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缺乏宽容之心呢?个性小器者。古人云:“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意志拘守一隅。”试想一个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这也看不惯,那也容不得,到处与人结怨,哪能有“坦荡荡”的胸怀?私欲太高者。古人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多欲是万恶之源。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去满足和肯定别人,甚至还把别人当作自己发展途中的“假想敌”,那么他只配做一个“长戚戚”的小人。志短狂傲者。古人云:“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  相似文献   

19.
嫉妒的自白     
我的名声不大好听。多事的人给我下的定义是“对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其实我是一种病毒,就其本事而言,我敢同癌细胞争个高下。有些人亲近我而疏远癌细胞,这大概是他们不大认我“庐山真面目”的缘故。 你想知道我家住何处吧?不瞒你说我绝对不会寄住于人的大肠胃系统,又脏又臭的地方谁去?我落户在人的脑深处,只“偶尔露峥嵘”,许多人的脑子里都有着我的身影。 自然界里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众所周知。而在人类社会中,我是人才的天敌,就不一定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锈斑是利器的腐蚀剂,那我当之无愧的就是人才的腐蚀剂。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有这个本事。  相似文献   

20.
永别了 愤怒     
朋友,您在生活中是否动辄勃然大怒?您可能会认为发怒是您生活的一部分,可您是否知道这种情绪根本无济于事?也许,您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辨护:“人嘛,总会发火,生气的”,或者“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出溃疡病。”尽管如此,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您自己也不喜欢,更别说别人了。 其实,愤怒情绪并非“人人都有”。您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因为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与其为伍。愤怒情绪是一个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生理病毒一样,可以使您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