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认识史中的协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本世纪60年代末比利时化学家普里戈金(I.Prigogine)提出耗散结构论①之后,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于70年代初又创立了协同学。协同学旨在通过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寻求关于复杂系统的普适理论。在“协同”思想的指导下,哈肯先后提出了协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种称作协同学的跨学科研究新方向正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协同学这个词是从古希腊语中借用来的,它标志开放系统中大量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的、集体的或合作的效应。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许多这类协同效应,例如在物理学中。此外还发现,这些效应产生新的稳定结构和自组织。自组织过程在控制论和系统技术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它们所分析的只是由人为了一定目的而专门构造的自组织技术系统,以及部分的生物系统。协同学与此不同,它提出了更广泛的任务。它力图阐明在具体性质极不相同的系统中产生新结构和自组织的某些共同规律。同时它力图揭示合作效应得以产生的特殊机制,这种合  相似文献   

3.
疾病与自组织理论关系初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研究生(630037)宁晓滨导师钱桂生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一系列自组织理论如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托姆的突变论、费根鲍姆的混沌理论和曼德勃罗的分形学等相继出现,它们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正>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自组织的相关理论被逐步介绍到国内时,清华大学的吴彤教授等学者就对这些自组织理论的功能进行了划分:耗散结构理论是解决自组织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的,协同学基本上是解决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的,突变论则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途径问题,超循环理论解决了自组织的结合形式问题,分形和混沌理论,则被认为是从时序与空间序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复杂性和图景问题。[1]自组织理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系统论作为研究复杂事物的整体性关系的方法而脱颖产生,它厉经贝塔朗菲的类比型系统、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以及乌也莫夫的参量型系统理论等等,不断成形和多样化。系统论迅速地渗透到实践、科学、生活各个领域,成为规范人类行为和预测未来的重要手段,体现出时代和思维向前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毫无疑问,系统论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刊词     
《心理学报》1979,11(1):3-3
<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天,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科学的大好春光里,停刊十二年的《心理学报》又获得了新生,郑重宣告复刊。 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报》,自一九五六年创刊以来,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贯彻执行了我们党的各项科学方针政策,在办报过程中坚持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心理学报》在发展我国的心理学事业,繁荣科学研究,组织学术讨论,交流学术经验,借鉴外国科研成果,批判错误思想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后兴起的系统论,历经贝塔朗菲的类比型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学、乌也莫夫的参量型系统论,渗透到科学和实践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它的影响要远远超出它本身的领域,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甚至可以说在科学中系统论给我们带来了现代的世界图景,引起人们自然观和思维模式的根本变革。 一、“实物中心”到“系统中心” 系统论对于人类最大的功绩在于,它在科学认识中实现了由“实物中心”向“系统中心”的世界图式的转换,它使人类摆脱了经验直观,上升到更为高级的相互关系的整体中去。在某种意义上,它实现了列宁所说的由现象到第一本质、再到第二本质的飞跃。“实物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导言:研究缘起和背景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它的不同认识也是区分不同科学哲学观点的一个重要界石。自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后①,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的观点变得似乎已无人问津,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观点则大行其道。②然而,近年来由于科学实践哲学的兴起,以及SSK和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兴起,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起点观正在悄然形成之中,这就是主张:科学研究始于机会。本文依据劳斯等人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的科学起点观做出评论,并初步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研究的同时,又把注意力转向突变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有些报刊杂志即旋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老三论”,而将突变论(CatastropheTheory)、耗散结构理论(DislsipativeStructure)和协同学(Syrergertics)称为“新三论”或“CDS 三论”。对此,有关专家,特别是专门研究耗散结构、协同学和突变论的科学家,认为“老三论”、“新三论”的提法并不科学。我国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教授,  相似文献   

10.
还原方法与还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科学研究中,是否应该和可以应用还原的方法?还原方法与还原论是否就是同一个概念,还是应该加以区别?明确这两个问题对生物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人们知道,生命运动形式是包括了物理、化学运动形式在内的高级运动形式。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包括了物理、化学过程在内的复杂的活动过程。高级的运动形式要以低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健民 《学海》2002,(6):181-183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组成的联合体 ,共同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 ,这种合作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由单一组织来完成的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 ,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放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而形成的复合组织共同承担。参与合作的各方 ,就运行目标而言 ,高校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 ;研究机构是为了多出成果 ,出新成果 ;企业则是生产新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创造经济效益。合作各方怀有不同的目的 ,而又能共同在一起组成产学研联合体。我国自 1 992年由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  相似文献   

12.
1 对于宇宙、自然界与社会等方面的系统化的整体性认识,在诸如古代的中国与希腊一些思想家们的思维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古代的这种认识,总的来说是直觉的、笼统的与模糊的。真正把系统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加以研究,应该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薛定格提出负熵学说与贝塔朗菲发表一般系统论才开始的。四十多年来,系统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不断扫除着过去三百余年在许多具体科学领域被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单质点科学哲学所完全笼罩着的阴影。以往科学研究的整体是没有首先充分考虑结构的或简单加合的整体,因而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整体基础上的综合;而系统科学研究的整体是有组织结构的整体,因而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整体基础上的局域分析。申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说、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相似文献   

13.
欧洲学者对于领导问题始终保持着兴趣。现代的有关研究有别于美国,更注重理论探讨,所考查的因素也更为广泛。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人类关系所的研究将组织看作为“社会-技术”系统,而领导就负责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以及与环境间边界关系的过程。英国阿斯顿大学则认为是组织的整体结构而不是个别管理者的领导行为方式决定了组织的运行。斯图亚特的学说介乎两者之间,它将领导分为必须完成的、自愿完成的任务和限制完成任务的因素三种成分,这样领导既是被决定的,又是可作出选择的。在欧洲对领导问题中参与过程的研究很流行。几项大规模的调查表明参与性决策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因而海勒-维尔波特提出权变理论。领导问题的研究应朝着能够对在某一具体情景下领导者应如何行动作出预测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4.
作者宣称:这篇文章試图确定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对象,并且闡明其主要槪念。科学研究邏輯不是某个現代邏輯体系的部分或分枝,而是一个新的、正在形成中的知識領域,是各种把认識过程作为科学研究来研究的邏輯体系的綜合。作者认为:科学研究是直接为了在思想中获得对一般主体来說是新的結果的认識过程。科学研究邏輯是以分析科学研究过程的規律为对象的。这种邏輯运用唯物辯证法和現代形式邏輯的一切手段来制定自己的范疇,其中包括:問題、事实、体系、科学探索、直觉、假設、理論、观念、等等。因此,作为邏輯和认識論的唯物辯证法可能有两个范疇体系。其中的一个体系,从一般哲学方面来說明认識过程的特点;另一个体系把认識过程着重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說明。当然,第一个体系的一切范疇是为理解科学研究邏輯的范疇所必需的,但是人們不能把另一堆范疇归結为第一个体系的范疇,而应当对它們进行特殊的分析。作者认为:科学研究邏輯应当研究的基本对象,簡单地說,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以及构成它的要素”;科学研究邏輯的任务是要分析知識的起源,即分析新知識在現代科学中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还說:光是分析科学研究邏輯的基本概念,是不够的;必須在某个体系中表現它們,否則就得不到邏輯;这个体系目前可能是最最初步的,但是討論它的基本原則却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系统科学自20世纪40年代系统论的创立到当前的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研究,已发展成蔚为壮的庞大学科群,形成当代重要的科学思潮,并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理解系统科学作“最大一次科学革命“的意义,加强对系统科学的认识与研究,进而超越西方近代的还原论科学统,开创整体论科学研究的方向,对于中国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系统科学:从构成整体论到生成整体论系统科学的实质与核心思想是“整体论”,但作为科学的规范转换,系统科学从还原论向整体的转变有一个]化的过程。从以还原论为基础增加辅助性假设(如部分间相互…  相似文献   

16.
人类基因测序工作 ,是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人类第三大自然科学计划。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杀出了一支由私营企业支持的民间科学队伍 ,向政府研究机构叫板 ,其意义不在计划本身之下 ,尤其是后者居然占据上风。仔细研究这一过程对指导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 物种起源与遗传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所有的生物来自于同一起源 ,生物由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 ,人类只是这株进化树上最为先进、智力也最高的生物而已。185 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时 ,还避免提及人类。因为 ,这毕竟有违宗教的上…  相似文献   

17.
协同学最先由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教授、马克思·玻恩奖金获得者赫尔曼·哈肯于1973年提出,1977年正式出版《协同学导论》而宣告创立,1983年发表《高等协同学》,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协同学建立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适用于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宏观、微观和宇观系统,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科学哲学家开始在不同程度上提及“价值观”特别是“认知价值观”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这为人们弄清科学研究活动中有哪些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论述认知价值观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调节作用。一、认知价值观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定位科学认识与其他的一切人类活动形式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目的和需要,其中同样存在着各种价值关系并受到它们的驱动、定向、导引和调节。这些关系的凝聚和升华便构成了“认知价值观念”。它作为认知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9.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界定的是组织员工出于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UPB在组织中难以被识别, 却可能给组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兼具亲组织性和不道德性, UPB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有必要明确UPB的来源与界定; 亦有必要借鉴“不道德行为”的解释路径, 从理性决策和直觉判断两个解释机制对UPB前因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理论归纳梳理, 形成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亲领导不道德行为和亲团队不道德行为的细分研究, 中国本土背景下企业所有制形式对UPB理论模型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以及角色压力对UPB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尼克莱斯在《科学发现、逻辑与合理性》一书中写道:“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是科学研究的真正核心”。“研究过程最好理解为由问题定向的……尽管如此,科学问题的性质、结构以及科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