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乐清剪纸的抽象符号形式构成,表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精神,是一种艺术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象征。建立乐清的剪纸抽象符号形式构成系统并体验其艺术精神,对推动民间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拓宽艺术家的创造思维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之下,中国紧跟时代的发展,习总书记也提出新的指导思想中国梦。中国梦作为新一代人的伟大梦想,是要弘扬中国精神、民族文化,使文化大花园百花齐放。在新时代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一定会带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繁荣。扬州剪纸的民族特征为伟大的中国梦奠定文化基础,充实文化底蕴,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让中国梦的主题与扬州剪纸艺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深入地挖掘出扬州剪纸的制作步骤及制作技巧,提升扬州剪纸的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扬州剪纸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将伟大崇高的中国梦融入剪纸艺术中同时赋予扬州剪纸艺术新的内涵,这是扬州继承与发展的一大出路。扬州剪纸虽然历史悠久,但如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做工精细却缺乏创新性,总是剪一些习惯性的题材,如花卉、人物,极少有中心的意义。2002年中国剪纸博物馆在扬州落成,为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3年政府对其进行了抢救工作,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剪纸艺术虽然有了转机,但仍然非常的危险。2006年扬州剪纸艺术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更加有利于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两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使其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上有了极大的发言权。它的素材选取来源于百姓生活,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所以传统剪纸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吉祥喜庆、以和为贵、祈求健康等美好愿望的。也正因如此,目前不仅从事剪纸艺术的人依然非常多,更重要的是从剪纸的内容取材、剪裁方法到图案设计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一张红纸剪千年的传奇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4.
广告设计与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说明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正确使用民族文化符号,并使其自然的融入现代设计,才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做到真正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5.
汉字与民间剪纸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民间艺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富有视觉意趣的剪纸形式的汉字图形,在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装饰性,探寻汉字与民间剪纸的融合而产生的造型方法,对于探索现代汉字的本土化设计道路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色的传统文化,剪纸的取材主要来自乡野环境,所反映的内容朴实而又生动,能够以其别具一格的装饰性和巧妙的趣味性鲜明地反映人们的民俗生活,是中华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及特点,展现了现代礼服中所采用运用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而将剪纸艺术成功地应用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做到良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夸张变化的装饰造型和富有寓意的意境美,完美地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中国民间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景观给剪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劳动人民从自  相似文献   

8.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质朴、纯真、清新的艺术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造型、题材和表现方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精神。齐鲁剪纸是北方剪纸的重要代表,齐鲁剪纸艺术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本土精神。如今,这一古老而富有魅力的造型文化逐渐在公益广告设计领域得到创新应用,其独特的美学特点、表现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影响着当代设计理念,其作为审美符号和象征符号,演绎出齐鲁民间剪纸艺术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创新复苏。  相似文献   

9.
潮阳地区的文化底蕴积累深厚,民间的文化艺术也是源远流长,不仅内容多姿多彩,也具有显著的特色,如潮阳的英歌舞、笛套古乐和剪纸远近闻名,被国家誉为潮阳的民间艺术"三瑰宝"。文章结合潮阳民族文化和潮汕饮食文化进行餐厅空间设计,研究其元素具体运用原则,使其能在日后设计中得以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性便显得格外重要。由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造型,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能使包装设计别具一格,在丰富包装语言的同时,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彭朝风 《美与时代》2016,(10):88-89
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从善之美、稚朴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和谐之美等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塑造了着中华儿女的灵魂。长期以来,民间剪纸艺术往往局限于民间作坊师傅带徒弟,或口口传授等形式,"民间艺人"无法进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种系统继承民族文化的优势,导致丰富璀璨的民间文化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将我国的剪纸艺术文化发扬光大,落实《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更好地凸显美术课程的民间特色和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许多先民创造的文化符号伴随着古老的信仰与习俗在木板年画、剪纸、建筑、木雕、雕塑等艺术中得到传承,极大地丰富了民间美术的题材。以东巴象形生肖狗在木雕中的创作实践为契机,探索木雕如何与生肖元素结合、创新与应用,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玮  姚臻 《美与时代》2014,(4):131-132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陕西民间剪纸融合了当地的风情和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本文简单论述了陕西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兼流行与民间通俗艺术于一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民俗交相辉映,成为人们寄托感情抒发情绪的方式。和中国剪纸艺术风格迥然不同的是,野兽派画家之一亨利·马蒂斯在其晚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他通过内心对艺术的感悟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完全改变了剪纸艺术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开创了新的剪纸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具有意象、阴阳、自由时空和联想等四个特点,这些造型特点使剪纸艺术具有独特的凝练之美、虚实之美、混合之美和寓意之美。民间剪纸的这种特点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观念相吻合,将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应用于现代平面当中,不仅能促进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思路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瑞昌剪纸历史悠久,是传承民间艺术的有形载体。瑞昌剪纸作为民俗文化中的瑰宝,处处浸透着"以人为本"的民俗意蕴和地域文化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创作者是民间剪纸艺人有关,他们的艺术灵感来源于民间生活,反映地域性的性格特征和个人的思想感情,处处体现着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情怀。由此衍生到公共设施造型方面,其直接使用者和接受者是当地居民,就要求这个公共设施的造型体现人文意蕴内涵,展现本土文化精神,而本土文化就来源扎根于民间艺术,是民间风俗审美的集大成者,两者之间探讨的都是"人"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把"以人为本"放在造型设计的首位,才能在源头上解决公共设施造型文化缺失的问题,也才能使公共设施的设计既体现地域色彩又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艺术和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要使中国设计迅速发展,必须在不断学习西方设计理论的同时,充分发掘中国十二生肖文化为代表的民间美术资源。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十二生肖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民间艺术作品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蕴含着诸多的文化意义。其中,生肖牛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社会、礼仪和宗教意义,其吃苦耐劳、不计报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高贵品质,得到了民间大众的歌颂与赞扬。因此,生肖牛的形象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得到了丰富的体现,以牛为题材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解析民间美术中生肖牛的形象,以东巴文化中象形文字为形象基础,并加以创新,创作出新的生肖牛木刻作品,是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皖北地区的独特地理条件及历史原因决定了其剪纸精粗结合、质朴与风雅共存的艺术风格,皖北民间剪纸孕育着深厚的民俗民风内涵。研究发现,现今皖北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状况,不但与盛行于淮河流域的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更是与皖北地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地域文化交汇有关,从而形成其兼容并蓄、形式活泼生动、造型自由夸张、风格朴实优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最宝贵的中华民间艺术之一,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受民族风情影响而存在。由于其制作材料轻盈,又不易保存,很难有代表一个时期的作品出现,因此,剪纸艺术的持续传承发展成为了当今艺术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言传身教是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迅速,如何在保持传统剪纸艺术的民族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将其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把古老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大学教育中去,培养出既具有专业剪纸技术又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新一代民间艺术传承人,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使剪纸艺术与时俱进,将其不断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剪纸作品,使剪纸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0.
姜歆 《中国宗教》2018,(7):76-77
回族剪纸的习俗流传已久,人们在茶余饭后,坐下来拿起剪刀,静体会心灵与纸面的接触。剪纸也悄无声息地成为回族群众抒发情怀的一种方式。回族剪纸以窗花、墙花的形式妆点着生活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被人们推崇的真善美、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