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如果想寻求解脱和证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应该常常思念此十种可悲之法:(一)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二)此难得之暇满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的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三)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四)自心之本体实即离戏之法身,让它沉陷于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五)引导自己趋入佛道的至好上师,在未证菩提之前就离开他,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六)戒律乃解脱之桥梁,…  相似文献   

2.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十项无利益无意义之法(一)对自己这个如幻的肉体,无论如何培护侍奉,到头来仍是无常毁灭,实在没甚利益。(二)食、色、财宝,无论如何吝惜珍藏,死时仍需空手而去,实在没甚利益。(三)历尽艰难辛苦所建成的华...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语十种必须之法(一)有了勇气和毅力,还需要一个好的计划来规范自己的根本行为。(二)在奉行上师的教言时,必须具有信心和精进。(三)必须知道口诀之利弊,才能在上师的各种教敕中,选择(于自己合适)之口诀。(四)必须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与善妙上师的心意...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十种应当依循之法(一)具有慈悲和证悟的上师,才是好的依靠。(二)清净适意具有加持的般若,才是好的依处。(三)与自己见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朋友。(四)时常思维资生财物之过患,才是学道人之正思。(五)凡是由成就者之传承所传出之口诀皆应无偏...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十项激励自己之法(一)潜心思惟此暇满人身之难得,就会激励自己去进修佛法。(二)常念无常及死亡,就会激励自己去力行善业。(三)思惟业果不坏的道理,就会激励自己去净罪除恶。(四)思念轮回之过患,就会激励自己去挣取解脱。(五)思惟轮回众生之痛苦,就...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工虚宫88岁坤道李诚五道长年老返童,急白了30多年的头发,近5年间由根部逐渐返青(变黑),皮肤也变得细白光滑柔润,耳聪目明,能穿针引线,牙齿能食爆炒的蚕豆粒。红薯干、烙的焦饼,思维敏捷,身体强健,说话响亮,精神乐观,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客和有关医学专家慕名拜访,询问养生之道。李诚玉于1909年农历6月对日出生于湖北省郧阳府(现郧县)十字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宝盆.车城干6岁时给人当童养媳.17岁结婚,婚后三年得病病,后到武当山求神“护佑”,被武当山道人张至慎治好。为报再生之恩,刀岁时她劝夫另娶,自己出家…  相似文献   

7.
上座部佛教系列谈之四──无我与轮回学愚佛陀曾说,他所觉悟之法广如森林之叶,而向世间宣说之法却不过如其掌心之叶。佛陀觉悟之法甚多,但或因因缘未熟,或与解脱之道无关,或因众生无法明了,未曾全盘托出,或只略说而已。即便如此,佛陀所说之法,应理契机,圆满无碍...  相似文献   

8.
李道纯的内丹理论,融会儒道释之真性本体论,提出阴阳动静乃大道之本的主张。在此基础上,以守中致和的虚静之道为基,开内丹中派之法脉。  相似文献   

9.
道元《法华转法华》之传统(日)池田鲁彦提起道元(1200-1253),世人皆知其于镰仓时代初期,与荣西(1141-1215)所传禅宗共鸣,随荣西弟子明全(1184-1225)入宋留学,得天童山如净(1162-1227)曹洞宗真传后入福井县,为开创永平...  相似文献   

10.
两汉今文经学将经书大义统一于孔子之法,及至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将《周礼》与《左传》纳入经学体系,对经书中的制度差异,郑玄理解为虞夏殷周制度的差别,因此,在郑玄的经学体系中,出现了不同的圣人之法。但是,郑玄的经注之中,并不着意讨论这些圣人之法中是否有共同的道。无论是对"吾道一以贯之",还是对"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等经文的理解,郑玄都没有去寻求五帝三王之法背后共通之道。郑玄的经学进入中国文明史,这一以礼为本的经典教化体系,熔铸出观念与制度的文明土壤。而在其框架中寻求"多元化的圣人之法"背后共同的"道",成为新思想的基本动力,无论是魏晋玄学还是宋明理学,都是在这一经学背景中展开。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十一种上人之象徵或德相(一)妒忌和骄慢微小乃上人之象徵。(二)贪心微小,安贫知足乃上人之象徵。(三)不爱装饰,无有我慢,从不盛气凌人者,乃上人之象徽。(四)无诳诈,不隐藏者,乃上人之象徵。(五)自己...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十项自讨苦吃之事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一)到衣食无继的家中去持家,就像是愚人服毒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二)不信佛法,一味造罪,就像疯子跳悬崖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三)用伪诈诳诈的手段去欺骗别人,就像是自己收集毒物来...  相似文献   

13.
“道”、“势”二词常见于中国古代各家思想,尤其是“道”更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然各家之“道”名同而实殊:儒家为仁义之道,道家为自然无为之道,墨家为尚同兼爱之道,法家为因道任法、因道全法之法道,名家循名责实之道,兵家安国全军、决胜败安危之兵道。而且各家道论中,道的涵义也是多层次的:道是世界的本体或本原;道是世界的本质及其整体联系;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道是政治原则,伦理规范,治国处世的道理,立身行事的内在根据,等等。(参见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道》绪论,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14.
人的精神状态要具有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用最纯粹的心态对待艺术。然而在当今的艺术领域中,很多人都忽略理论的重要性,只是熟练的掌握了绘画技巧。学古人之法,述古人之道,用发展创新态度,要深刻的认识到艺术不是纯粹的绘画那么简单,要结合一定的艺术理论,同自己的对绘画态度,认识加以创新,充分的汲取古人之法,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与儒学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儒学的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法。本文主要根据柳集资料,从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试作一说明。一生信奉儒学一有些人认为柳宗元“反儒”,实际上并非如此。先看他40岁前后在永州说的三段话: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们民崔黯论为文书》)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书》)仆尝学于儒,时之不得,以陷于是。(《送娄图南游淮南序》)这些话,意在说明他以前“学儒”,现在仍“学儒”,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情况都不改变学儒志向;贬官永州的不幸在于自己时运不好、时机不遇(“时之…  相似文献   

16.
郑观应的道教思想王煜清末民初实业家、诗文家兼启蒙思想家郑观应(1842—1921)在《述志四十韵》说:“龟缘入梦烹,鹦为能言击。从此效金人,机密口宜闭。……愿积养生资,罗浮择片地。……结侣道同参,清净守真意。缘督以为经(煜按:语出《庄子·养生主》),...  相似文献   

17.
浅述内丹     
愚幼少时身体孱弱,病疾颇多,时常四处求治,所服食药物难以计算,无奈日久无验。稍长经事则笃信道教。其时宗教尚未得以兴复,闻悉有内炼心法,就四处寻觅丹经道书、拜谒道中炼师,初晓修持之法,针对自身勤勉用功。一段时日之后体质较前期明显增强。然而未闻至道,不知...  相似文献   

18.
道德失范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的经济根源陈金和(四川内江市师专)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经济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对策已有不少探索,本文试从经济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道底……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  相似文献   

19.
尚希成 《中国宗教》2023,(10):68-69
<正>“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传统美德。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道教思想家都阐发和践行崇俭戒奢之道,不断丰富崇俭戒奢思想的深刻内涵。道教的崇俭戒奢,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且是求道者进行身心修养的修行之法,更是济世度人之策。  相似文献   

20.
尊师、重道与兴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哲人对此卓有洞见,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一、尊师即重道。《礼记·学记》载:“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郑玄注曰:“尊师,重道焉”(《礼记正义》),认为尊师的实质是重道,此论得之。首先,尊师就是尊师所具之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黄宗羲《续师说》)师与非师之别就在于有道无道之分,师与道是合一的。师的价值就在于有道,也是其受尊重的根本原因。无道之人即使有“师”之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