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国兴  王紫微 《心理科学》2013,36(1):235-239
心理和谐是心理要素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和身心和谐四个子系统组成,其内涵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既有显著区别,又存在密切关系。对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同邻近概念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辨析,有助于深化心理和谐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思来的党内和谐思想是在处理党内矛盾、纠纷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四个阶段:1927-1935是形成时期,已经提出了他的党内和谐思想,即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关键,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1935-1945年成熟时期,他已经阐释他的党内和谐的内涵:思想一致、组织统一.并且认识到实现党内和谐,关键是要实现思想和谐.1945-1957年进一步发展时期,提出了"求同存异".隶同存异是包含差别性的统一.1958-1976年曲折发展时期,"大跃进"后大声疾呼要发扬民主,重塑党的团结与和谐.周恩来在"文革"中发挥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巨大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首先需要全面把握二者各自的内涵及社会定位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彼此配合、互相协调、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共同推动社会整体健康运行的状态。它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含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校图书馆审美的现实内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人们的审美标准受时代的主流文化的制约.审美的根本宗旨在于引领人们追寻人生的诗意境界,达到人格的和谐完满①.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承认并尊重环境、资源的价值,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坚持公平原则, 确立人类长期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并指出,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伟大设想,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个伟大设想需要我们做出极大的而且是长期和艰苦的努力。从本体论的视角说,和谐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在状态和过程中的统一。从文化建设的视野看,和谐是一种文化境界,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这种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文化,应该是一种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文化。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水平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金勇  郭力平 《心理科学》1998,21(5):465-466
1我国传统文化涉及到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各派系的观点虽然颇有差异,但关于理想的健康心理的宗旨则大多可以归结为一个“和”字。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对于人生的直观在整体上把关系与和谐作为健康心理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要求从个人身心阴阳的平衡、形神统一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的内涵提升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这个标准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是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这个标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思想的理论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文…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是一种以"爱的宗教"和"和好的福音"著称的世界伦理宗教,蕴含丰富的和谐伦理资源。基督教和谐伦理的一个根本理念和主题是重新寻获和谐统一的世界,重建"神-人-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即终极性的和谐、救赎性的和谐、爱的和谐和关系性的和谐探讨基督教和谐伦理的本质,指出贯穿基督教和谐伦理思想的主线是"关系性"或"相互关联性"。基督教的和谐伦理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和谐理论的完善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5,(3):5-14
和谐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狭隘主体的片面价值观,而是致力于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体和谐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其基本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曰价值标准;二曰价值目标;三曰价值规范。三者有机统一于人们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现实历程。  相似文献   

10.
傅欣  陈静 《美与时代》2013,(8):64-66
建筑的结构形式是建筑的骨架,是其艺术和内涵的表现,与建筑美观是互为表里的。建筑之美表现在建筑的外形、结构、功能、细节、色彩、材料等方方面面和谐统一,我们从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中获得了美的评判标准,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在建筑领域人们也开始学习和吸收西式建筑文化形式,形成了一些特定时期独具风韵的历史建筑,这种独特之美,感染着同一个世界不  相似文献   

11.
《老子》最早赋予“道”以完整和深刻的哲学本体论意义。道的哲学本体论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即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三重内涵的融通合一即是和谐的意义和旨趣所在,体现为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和群体和谐。《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和谐是道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状态。和谐的终极价值以人的意义统一性为逻辑基点,和谐的终极存在以道的世界统一性为生成维度,和谐的终极解释以道的知识统一性为治理向度。  相似文献   

12.
和谐伦理精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动态的理性社会,它需要一种全新的和谐伦理精神来支撑。这种和谐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尊重自然等三个方面。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诚信友爱是协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尊重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三种伦理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和谐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和谐是物质现实和认识的发展过程的一个的必要成分”,“是辩证法规律、首先是对立”统一规律作用机制的一定环节”;和谐概念应被“当作在研究共产主义一般规律时在方法论方面一个最重要的‘支撑点’。”因此要“把和谐的思想导入哲学概念的结构本身及其相互关系之中。”这种提法反映了修正主义哲学家想把近年来的各种矛盾调和论用一个新概念概括起来的企图。第二部分说明和谐概念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作者装出一幅公允的面孔,既反对斯大林忽视对立统一规律的统一性方面,也反对斯大林的批判者过分强调统一性。但他终于漏了马脚,认为后者“正确地注意到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统一与和谐在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机制中的特殊作用。”因为“生活本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通过联合(融合)的办法克服某些非对抗性矛盾。”作者一面说没有对立面的斗争,就不可能有发展;一面又说矛盾各方面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自己发展”,“起着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的作用”,而和谐就是“统一的发展了的形式”。第三部分谈“和谐的统一”的特征。作者认为和谐的统一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其统一中矛盾双方都是进步的,并且双方都促进发展。作者一方面认为和谐之中有差异和矛盾,但又说什么“只在所有各方面都互相一致的地方才发生和谐。”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矛盾没有破裂,没有飞跃和衰落,“而是按照一定节奏和谐地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为主流的名分论,在为宗法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服务的外壳下,蕴涵着角色责任论、以名定责的方法论、礼制规范论、和谐目的论等合理内涵.在当代社会,只有用以名定责的方法确证角色伦理责任,用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思想强化角色伦理责任意识,用责权对应的制度激励和保障角色伦理责任的实现,才能使每个人自觉地担当起自己应负的角色责任和道德义务.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主旋律中,内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可以归结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精神"。"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而人文奥运的灵魂就是和谐精神。和谐、合力、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是人文奥运的基本精神,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真理与德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与德性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二者都体现人类追求的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快乐,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二者的统一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真理与德性的指导。实现真理与德性的和谐需要从加强教育、践行法治、健全制度、发展生产力与科技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正>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的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越对立。道家正是通过这四个要点来追求和实现其和谐的基本目标,尤其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和谐目标。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都讲和谐,但道家不仅在思想上主张和谐,而且将其落实在修道的行动上。可以说,道家的修行之道就是和谐的追求之道、实行之道。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的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  相似文献   

18.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虽然以自然科学为范式,但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将科学与价值融为一体从而良好地解决了二者的统一问题.探寻人类幸福的可能性和途径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主题,孔德的社会学也由此成为以人类幸福为导向的科学.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的秩序、安定、和谐与进步当作人类幸福的内涵和基础,把政治和宗教看作由科学通达人类幸福的中介,把精神力量看作人类幸福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中道与和谐     
建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下的共识,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和谐并不是简单的趋同,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同与和的差异。和谐是同与异、整体与个体、上与下等多方面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统一正体现了中道。因此中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和谐精神施于人和自然,就是天人合一,表现为宇宙秩序的和谐;用于社会,就是仁民爱物、内圣外王,表现为社会秩序的和谐;用于个体的修身养性,就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表现为自我身心的和谐;用于国族之间,就是协和万邦,讲信修睦,表现为国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