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把道德规范视为一种主体间性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道德规范进行建构:一是在先验层面上,渗透重建后的理性即交往理性于道德规范之中,矫正其中的强制性关系和被扭曲部分;二是在现实层面上,通过相互作用建立理想的主体间性结构,依据角色结构的发展促使个体道德资质的形成,凭借原则提供道德依据和资源。哈贝马斯对道德规范的如此建构,确保了道德规范的可论证性和实践有效性,使道德问题重新诉诸一种更完善化的理性观念,最终使道德自我与相关他者实现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就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看,呈现出一种从“崇善”到“泛恶”的趋向;就叙述者的道德追求看,表现为从“理性化的道德说教”到“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就小说人物的道德行为看,既展示了从外在道德规范到内在道德欲求的过程,又体现了从政治取向到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是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产生和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二是他对“人不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本文将阐述和分析这种批判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批判的合理性及问题所在,以便客观地确定这种批判的历史地位。一、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把人规定为理性动物,是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核心思想。因此,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是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进行批判的一个基本方…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早期政治思想史的核心概念,"国家理性"与现代早期西方世界的理性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意味着工具理性(国家理性是其重要表现)取代传统的"道德理性"居支配地位.在当代中国学术中,国家理性没有在中文语境下获得恰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刘作 《现代哲学》2022,(1):72-78
普通人类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出现自然辩证法,引发对定言命令有效性的怀疑,使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成为必要。纯粹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追问三个问题,防止实践理性的僭越,确立了定言命令演绎的实践的立场。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前面三节,说明道德法则除了自由之外,别无根据;自由除了道德法则之外,没有其他基础;追问对道德法则的兴趣,容易把情感当作道德法则的根据。这些观点与《实践理性批判》是一致的。康德从一开始就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演绎定言命令,也没有出现主流学界所批判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生命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角度讲 ,人的本质即人与自然的本体差异 ,它是那种能够把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标示出来的逻辑尺度。无论传统的理性句法与审美句法 ,还是作为其现代变种的实践本体论与符号本体论 ,实际上都未能从逻辑上完成这种本体论证明。这种尺度只能是以人自然欲望为生产对象的道德尺度。从语言哲学上讲 ,只有可以从“质的分析”高度区划出人与自然之本体差异的伦理句法 ,才能捍卫“人是目的”这个基本的人性原则。然而另一方面 ,这种道德本质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那种因与自然血缘相混淆而显得不够纯粹的旧伦理学。新道德主义是一种性命之学 ,是一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展开的生命本体论 ,是一种在探索人性根本属性的基础上来解读和阐释生命存在的高明学问  相似文献   

7.
"中庸"之道,既是一种中国传统时代主体性地由儒家倡导的哲学方法和力求通过礼义途径实现和谐之治的治道原则,同时,若从当代发掘传统管理智慧的层面上来说,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种管理思维,也更是一种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中庸"管理既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平衡术和权衡术,更不能被仅仅看成为一种思维方法,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关怀天下的博大胸怀,代表着他们要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着他们追求管理和谐的使命意识和由此而需要建立起来的道德知识体系。这种"中庸"管理思维、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及"知行合一"的大传统,高度凝结着实践理性向道德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罗久 《世界哲学》2023,(6):60-70
康德的批判哲学有着深刻的形而上学动机,而这个形而上学动机又与理性化所导致的虚无主义和人生意义的危机有着密切的关联。理性化意味着一切存在都必须经过理性的反思和解释,其结果是一切存在都被有条件化,不再有什么东西自身就是自身得以被理解的原因,不再有什么东西自身就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因而理性化既保证了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又因为对无条件者的消解而导致了意义的缺失。康德比雅可比等人更早地意识到理性主义的这一困境,但他坚持从理性自身的原则出发来克服因理性化所导致的虚无主义危机,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重塑我们的知识观念,将知识限制在显象的领域,又进一步将理性的实践应用与理论应用区分开来,在出于善良意志的道德行动中证成一个具有不朽价值和充满意义的世界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道德:对个体本位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律、他律与自由的关联对于道德的理解向来就有“自律”和“他律”的分辨。前者把道德看成是与人的自由紧密相关的,甚至把道德看成是自由的同义语。它注重道德的内在觉悟和动机,突出道德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尊严和境界。在自律论者的眼里,道德的内在特质在于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并由此突出了一个人的个体人格。自律论是以个体为本位的观点。后者则认为,社会的“正义”秩序是道德的核心,因而,制度化甚至法律化的道德规范是人们理所当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具有先在性、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道德规范是以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德结构问题,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似乎在道德内部,只限于道德意识才存在着结构问题,也就是说,把道德的内部结构等同于或者缩小到只是道德意识的内部结构;这种说法,同时还把道德意识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分别看成只是这道德意识的静态“截面”。 这种说法,是不够科学或者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罗国杰人们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伦理型的”。这应当被看成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优点,而不是一种缺点。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正说明中国哲学是一种特别强调道德价值取向的哲学。在不少哲学家那里,都认为这种强调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够通过人的道德完善而使社会和谐地向前发展。中国哲学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有着纷坛夏杂的表现形式,这种“价值追求”,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同世界各国哲学相比,这确实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是指以儒家伦理传统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思想精华。儒家伦理思想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历过多次的重大变化,它总是和不同时代各种思想家对它的改造、扭曲,同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因而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同时并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扬优良道德传统,必须以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认为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诗经》中提“夙夜在公”,《书经·周官》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直到宋明理学家们所提倡的“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都不断  相似文献   

12.
康德道德哲学一般被视作形式主义的伦理学,这种形式主义的特征可以从《实践理性批判》中对想象的态度得到辨明。通过考察想象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位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虽然康德明确地要求在实践理性领域中排除想象,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把想象从他的道德哲学体系中排除出去。据此,康德伦理学不完全是形式主义的,舍勒对他的指责只有在一般和不严格的意义上才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形式主义伦理学自身有其必要性,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特征一方面是他最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因压抑和束缚了想象力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而误解了实际道德行为,否定了实践智慧。通过这一例证式的分析,我们能够表明:任何一种伦理学,若不懂得想象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就都意味着致命的缺陷。而想象的这种作用又包含先验想象力的作用和经验想象力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通常被说成是合理社会,但作为这种说法之核心的"社会合理性"(social rationality)概念,值得作进一步澄清。社会合理性是不能够以科学方法的理想化形象作为模式来理解的。科学和社会两者都不符合这种图景。然而,新自由主义和技术统治论的那些诉诸科学之社会幻影的论证,却总是使批判沉默无语。有必要提出一条新的批判策略,它能够对理性之抵制本身进行理性的批判。与那些把现代人工制品、系统和组织理解为是理性确定程度不足(rationally underdetermined)的策略相比,对理性的浪漫主义拒绝被证明是不那么有效的。前者首次出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尽管马克思没有用到"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的概念,但他依然能够在讨论工作日长度的时候,在面对某种非常像社会合理性的东西的时候,避开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随后以一种富有启发但又模棱两可的方式将浪漫主义因素和马克思主义混合起来。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中,"不充分确定"的概念重新出现,并在哲学和社会学上得到清楚而详细的阐释。但是在这过程中,批判的力度却有些弱化。技术批判理论尝试恢复原初的批判力量,并把它的进路推广到社会合理性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85美术新潮、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到200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所呈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状态是,其风格繁多,形式多样,各类思潮涌现,俨然是一种多元化、开放化的中国当代艺术景观。然而,在这种艺术形态之下,隐藏的是怎样的因素?是一种道德的沦陷,价值取向的扭曲,是盲目的拜金主义、崇尚商业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伪道德现象。如果缺失道德规范的支撑,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将是一种重创和跌落。也只有在当代艺术中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道德规范,在与道德至上进行永恒的对话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的弱点——崇尚金钱至上进行抵御,中国当代艺术才会通过这种形式与表征,无限丰富地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具理性批判"来源于哈贝马斯对霍克海默"工具化的理性"概念的误读,这段思想史公案对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实际上,霍克海默并不希望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工具,"理性被工具化"强调的是理性概念随着人类支配自然的活动而变化的一个历史过程。而哈贝马斯从韦伯的目的合理性角度来理解工具理性,两者表面上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工具化的理性"概念的澄清,有助于理解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从历史批判哲学到社会理论的蜕变,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和社会意识中,广泛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认为道德与市场经济是相互对立的。其依据是:道德等于个人大公无私,而市场经济则是自私自利、贪财图利的舞台。我想指出这种看法的片面性并回答两个问题:(1)能否把道德的实际表现仅仅归结为个人的高尚品德?(2)能否把利己动机看成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心理支柱?传统上道德被理解为个人品德的总和,个人能够并善于在自己的行为中依照仁爱准则行事。在这种观点看来,什么叫有道德呢?所谓有道德指的就是拥有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助人为乐。从这种意义上说,人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只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伦理语境中,道德自由是一种境界:一是从整体主义的框架中获得的个人自由,二是从道德规范的认识到内化而获得的心性自由。道德自由境界的达成主要基于对体现道德必然性的道德规范的体认与内化,进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的实在性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的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的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的客观有效性,认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性。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的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的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的,康德的绝对的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对复杂的现实条件的归约。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的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相似文献   

19.
康德通过对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圣经故事的深入解读,发现人性不仅天然有向善或向恶的倾向,而且还有天然以善掩恶甚或以恶(搏)取善的倾向。虽然这是无善恶的选择,是知善恶前的先行行为;但是当我们以理性反思道德的人性前提之时,除却或善或恶的情形外,伪善理应成为情形之一。因而,在道德理性启蒙之下,回溯本源的道德经验,宗教的神秘化的罪转化为世俗社会中的道德恶。并且随着人类从自然秩序进入伦理秩序、自然世界过渡到伦理世界的理性化过程,伪善这种个体性的人性之恶转变为总体性的世界之恶。  相似文献   

20.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标志,也是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从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的道德原则出发,儒家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为政者用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儒家所提出和倡导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学说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反腐倡廉,力求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