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8,(11)
据新华社西安电(记者王兆麟、胡西生)西安市仙游寺法王塔发现的鎏金铜棺10月20日被打开,棺中琉璃瓶内存放着国内首次发现的10粒隋代舍利子。仙游寺法王塔地宫于本月7日发现。开启后发现内有双面刻纹石碑一块、石函一具,打开函盖,见内藏鎏金铜棺一座。考古人员...  相似文献   

2.
正宣  月蓉  王伟 《法音》2012,(9):48-52,73,76
一、法王寺的历史沿革法王寺,位于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距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据史料记载,法王寺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法王寺碑记载"欲知梵刹之因肇启兴,崇于宋元,历乎明,千有余岁。其香火无乏,而欣慕者岂胜言哉"。从这段碑文记载看,法王寺的初建年代应在唐朝中晚期,而发展于宋元,但历经战乱匪祸时毁时建。清初,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弘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遂禅师来  相似文献   

3.
法王寺位于四川合江县。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清同治十年,朝廷赐经“永远供奉,以光佛法”,敕该寺为十方丛林,谕其开期传戒。慈禧太后亲赐“法王禅寺”匾一块及半副銮仪护送藏经回寺,香火之盛甲于蜀南。1941年,法王寺创办佛学  相似文献   

4.
葛天 《法音》2023,(1):50-54
<正>《大荐福寺重修塔记》为北宋政和六年(1116)五月二十七日李野撰写。碑为长方形,碑首右上角缺损,断为三截,已修复。碑高173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碑额篆书“荐福寺重修塔记”,四行,每行二字。碑文正书,十八行,满行31字,计543字。虽距今900多年,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现立于西安博物院荐福寺古建天王殿基址西侧。小雁塔是荐福寺中的佛塔,原称荐福寺浮屠,  相似文献   

5.
仙游寺纪事     
“上方下方雪中路,白云流水如闲步。数峰行尽犹未归.寂寞经声竹前暮。”1991年春节刚过.为了准备与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路线的实际调查》课题进行合作,我与同所的张应超君涉过冰冷刺骨的黑河,初次来到了仙游古寺。天寒地冻.一路步行,便不由想起了唐代诗人卢纶的这首《过仙游寺》。但翻过金盆湾,却发现了一处“净土世界”.顿觉精神一振,旅尘尽院。仙游寺处于一个东西稍长、南北较短的谷地中,是黑河水出终南山时冲出的一道湾。时间已是下午.斜阳西照,南面列峋崔鬼,森壁争霞,东面麦苗青青,深谷蓄翠…  相似文献   

6.
明武宗朱厚照在历史上以崇奉藏传佛教而著称。他在京师大量封授、供养藏僧,自封为大庆法王,坚持迎取活佛,为藏僧等建寺造塔,大量开度藏僧行童。明武宗崇奉藏传佛教,与他信奉藏传佛教教义及修行方法,以及其荒嬉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宫中浓厚的藏传佛教信仰、朝政日益黑暗腐朽也有一定影响。武宗崇奉藏传佛教,使明朝政治日趋黑暗腐朽,加剧了财政危机,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也成为反面典型和后世诸帝鉴戒。  相似文献   

7.
塔院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隅,昔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及青庙十大寺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院寺与显通寺原为一寺,是显通寺的塔院。内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及文殊发塔。明永乐五年(1407年),上敕太监杨升重修大塔,始建寺。万历六年...  相似文献   

8.
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  云南省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傣族居众,这两个地区不时见到佛教持征建筑,有的村寨建佛塔,有的建奘寺,如芝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傣族地区建造佛塔始于小乘佛教传入时期。据《西南夷风情记》载:十五世纪西南边疆已是“寺塔遍村落”。佛塔是由塔墓、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组成的实心塔,非常稳定。塔基为正方形,大小按塔的规模而定,多在一二百平方米左右,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  相似文献   

9.
墨岩 《佛教文化》2011,(5):48-55
个子很小,胆子很大 距离顺昌县城西北不到三公里的群山中,有一座形似双手合十的山峰,当地人唤作“合掌峰”。山顶的西安寺,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寺。1996年,一位个子很小、整天打着赤脚的和尚来到西安寺担任住持。  相似文献   

10.
律宗祖庭净业寺杨作舟净业寺,亦称白泉寺,位于陕西长安县沣峪口内,走向五里,东望山腰,沿溪而上,再行三里,即后安山,寺依山崖而建,颇具形胜。距古城西安六十华里。林壑幽静,风景优美,远离尘嚣,便于静修,堪称终南名刹。唐道宣曾住此寺潜心著述,弘宣律学,开创...  相似文献   

11.
从来要婆风雨狂,佛兴佛皮几沧桑。才项帝王索建德,又硕朝廷并寺章。法王不易久枷坐,丘尼何谈勤供养。宝镜二千五百载,幸遇承平得重光。观寺庙修缮有感@悟洁~~  相似文献   

12.
孔勤 《法音》1994,(11)
寺、塔、石窟为佛教三大建筑,起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这三大建筑也伴随而来,开始了与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绵延相续一千九百余年,经过中华民族的创造与发展,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如今遍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寺、塔、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转化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外建筑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丰碑。本文说的是中国佛教三大建筑之一的塔,并且主要是说佛塔中的塔林。塔,梵文Stupa(牵堵波),是为埋藏佛舍利而建。这种塔名真身舍利塔。后来,佛的教法(佛经)也称舍利,为此建造的塔,叫做法身…  相似文献   

13.
大菩提寺沐浴在冬日的晨曦中,52米高的沙石筑成的菩提塔直插云端。微风吹过,尖顶上传出悦耳的铃声,清脆而悠远。站在入口处,可以听到里面传来低沉的诵经声和鸟儿欢快的叫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的人来到这里,都会虔敬地脱下脚上的鞋子,赤脚走入这神圣的殿堂。是的,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庙宇。它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菩提迦耶,是佛祖释达牟尼顿悟的地方,又称“菩提道场”。那棵举世闻名的菩提树,就在这座高耸的菩提塔的后面。它是全世界佛教徒精神的故乡。站在大菩提寺的门口,脚下是冰凉坚实的石板。整个大菩提寺的中心是菩提塔和菩…  相似文献   

14.
文殊塔     
文殊塔智文在五台山台怀镇罗寺山门左侧。罗寺,始建于唐。以有罗足迹,故宋时名罗堂。明成化年间(1465—1487),赵惠王重建,独立成寺,故名罗寺。现存寺院一进四层,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殿,另有禅房、客堂等,计113间。...  相似文献   

15.
片石滴水     
妙湛法师行愿赞赵朴初十年浩劫后,我初至厦门,公犹衣俗服,端客坐空庭。殷勤劝公起,绿燃焰灭灯,答云固有愿,重荷亦堪任,谁来勿干扰,许公扬臂行。自兹南普陀,光复法王城,绍隆昔贤志,学院亦重兴,兼弘利生事,慈济设基金,福慧二资粮,善备无边垠。前冬遣使来,施资助学僧,乃知公有疾,迎驾来京城。病榻叮咛再,南天两塔尊,一寺一学院,继任宜得人。感公行愿深,坚我护持心,所愿恒沙劫,相随觉道行。无题旧梦移人向蒲团,空持体水供情龛。犀香一夜无声烬,便作前生后世观。0积幽谷0闻广东飞来寺H毁(外一首)千四百年几柱香,自…  相似文献   

16.
何劲松主编/2014年12月出版/169.00元/ISBN 978-7-5097-5559-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佛法王庭的光辉: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艺术论坛文集》一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40篇,既有探讨大法王寺与汉唐佛教、大法王寺与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联系现实的有关佛教胜境保护、发展,当代佛教文化建设,当代佛教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突出了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上塔哇尼寺是拉卜楞地区最早的尼众道场,在这里修行的尼僧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修持觉域教法。因此,上塔哇尼寺与觉域教法关系密切,有着无法割舍的法脉传承。对其尼众僧团、组织制度、教法仪轨的建构,以及尼众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上塔哇尼寺的历史渊源与教法传统、尼众的信仰与法事仪轨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90年9月,阔别故土近40年的赵朴初居士终于踏上他日夜眷念的家乡安徽。当他在参加完九华山佛学院的开学典礼和转轮宝殿落成典礼之后,立即又来到他的出生地安庆。不及稍事休息,朴老又风尘仆仆地走到振风塔下的千年古刹迎江寺。他要亲眼再看一看他年轻时参拜过的这座古寺,寻找魂萦绕的感情。77岁的迎江寺方丈皖峰法师迎候在山门内,在他的身后,是持具搭衣的全寺僧众。两位老人互致问候之后,朴老问皖老:“您老今年多大岁数?”皖老说:“痴长77岁。”朴老伸出手指比划着说:“我比你大8岁。”在皖老的陪同下,朴老在迎江寺逐处察看。这…  相似文献   

19.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世界全面破译韩金科法门寺位于陕西西安以西110公里处的扶风县北部。元魏时期佛教徒在此建立了阿育王寺,寺内珍藏了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李唐王朝,高祖李渊改寺名为法门寺,太宗李世民敕命开示舍利,弘建地宫专门供养。...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4,(12)
其一抒怀三十年前岁月稠,群情奋起捣洪流。天心已共人心动,万壑千峰笑点头。其二志感斗转星移别梦频,故园依旧物华新。穷山恶水今何在?疑是桃源洞口春。其三报恩禅寺琼楼峻阁落莲峰,水绕山环造化功!最是众生皈命处,报恩样寺法王宫。其四弥陀像前千顷平湖袅紫烟一,涵空碧浪接云天。弥陀向我频招手,七宝池中好种莲。巡礼报恩禅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