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应运而生。针对现阶段传统展示手段难以满足博物馆信息传递需求的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当下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经过对多个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分析和归纳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可以分别从观众和博物馆两个方向得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的意义。此外,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仍具有局限性,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谢小丹 《美与时代》2024,(1):103-105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方式深化参观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通过系统地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方面的应用模式和优势,旨在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参观体验,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藏品信息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遗址博物馆"是为保护已发掘遗址或为展示发掘成果而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与博物馆的广博性相对应,遗址博物馆具有单一性。它的研究、陈列和社会教育是围绕遗址这个单一主题进行的,它的藏品、研究对象、展示内容都是遗址。宗教遗址博物馆,顾名思义,是指在宗教活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江升 《美与时代》2014,(12):125-126
平面宣传品作为博物馆对外宣传的补充手段和展示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作用和地位越发显现,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平面宣传品为研究对象,就平面宣传与博物馆形象传播领域的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促进专题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当代博物馆的宣传和展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添 《美与时代》2014,(4):106-106
美术馆也称为艺术博物馆,是专门负责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文化机构。它基本的职能是展示视觉艺术作品,如摄影、雕塑、插画、装置艺术、工艺美术等。其展示的目的是服务公众,丰富广大民众生活,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与求知理想。但是,在当代社会,美术馆也面临了很艰巨的问题,即美术馆的展示手段与欣赏群体存在着相应的缺位,作为这样一个公众的展示平台,如何让公众与展览缩短认知距离,如何让更多的公众走入美术馆,这就需要美术馆在职能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王芬 《美与时代》2014,(5):44-44
说到非物质文化人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就是在博物馆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同和保护。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发展服务,并且公开的永久机构,在设计学科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对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同时达到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磊 《美与时代》2021,(2):96-97
伴随着国民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社会公众越来越追求文化艺术的熏陶,艺术博物馆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发挥着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在其中已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者图形,而是梳理繁复冗杂空间环境的纽带,使得公众与艺术品、空间环境都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导视系统其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和艺术性,可以说是艺术博物馆空间中的一件作品。文章阐述了艺术博物馆兴起的背景,以及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然后着重分析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导视系统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对艺术博物馆导视系统的价值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充满魅力的欧美橱窗设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橱窗是展示商品的一种载体,是一种品牌营销的艺术。在长时间的设计演变中,橱窗原本由对产品的简单展示逐渐演变为对产品品牌文化和特色的艺术升华,与商业项结合,成为除了对商品魅力展示与述求以外的一项更宽广、深厚的人文艺术风格。在产品信息表达和艺术欣赏之外,在市场营销中也具有积极和有效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欧美橱窗设计文化,并与中国的橱窗展示现状加以一定的比较,希望通过对欧美橱窗文化的解读,给中国的橱窗展示艺术与品牌推广予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从苏州博物馆的整体设计、设计细节入手,讨论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和缺憾之处,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清漪 《美与时代》2014,(12):72-73
博物馆的藏品都是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利用这些藏品资源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也是博物馆的作用一部分,通过分析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对博物馆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设计领域里,展示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了解和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特殊人群因设计疏忽被阻隔在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盲人。本文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他们的感知需求。通过不同展品展示方式及交流模式来增加盲人及普通人对于自身、他人、世界的认识,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从而延伸到展示空间中特殊人群交互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梵蒂冈博物馆缘起于天主教把艺术作为人类灵魂最崇高的天赋之一加以鼓励的理念,形成于天主教界与艺术家的宗教理想与艺术追求的积极交织,而其藏品内涵则体现了宗教信仰之中对人性之崇高与尊贵的回归。本文追溯其缘起,考察其形成过程,阐释其藏品内涵。笔者认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是基督教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多元与经济繁荣的时代.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是一门综合而新兴的学科,如何梳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是博物馆设计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谭大青  陈琦  徐丹 《美与时代》2023,(1):110-1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博物馆文化为背景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博物馆的经营模式纷纷开始转变,除了保持自身的公益性外,还需要与市场接轨,注重形象推广设计。除了要了解博物馆形象推广设计的重要性外,还需掌握其构成要素、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推广策略。掌握了这些内容,博物馆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地方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刘慧 《美与时代》2024,(1):109-111
通过分析中国海盐博物馆IP视觉形象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取当地核心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演绎或重构,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融入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中。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海盐文化、湿地文化为博物馆IP文化主题,打造中国海盐博物馆IP形象,促使地域文化与博物馆IP结合,提升博物馆IP的文化内涵。将创建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体系,作为中国海盐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推动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城市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整合艺术学理论、工艺美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艺术等专业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在博物馆规划方案中跨界合作并进行综合研究,对"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建设的背景、建设的路径进行规划,为"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设计提供设计要求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给大众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在当代科技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体现出了平面化、立体化、空间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在空间展示上也拓展了视觉感官的体验,从而能够为中国当代博物馆中的新媒体艺术再添新篇。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个学科之间具有强烈的关联性、互通性。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和自然文明的宝库,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逻辑性为设计原则,将文学、艺术、技术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空间规划、空间塑造两个方面来探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趋势和方法,以优化博物馆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9.
吴敏 《美与时代》2015,(3):97-99
流动展示空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它犹如展示空间的革新派。融合装置艺术等各种艺术跨界的元素,不再拘泥于既定的空间造型语言和手法,在展陈空间中重新诠释和演绎展览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当今展示设计正沿着"展示空间+装置艺术"相融合的创作方向发展,装置艺术语言在移动展示空间中的重构表达使其形式和内涵都成为趣味性有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展示设计是现代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给新媒体时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展陈的方式也逐步进入数字化展示方式,由于数字展示具有诸多的优势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更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