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宇 《美与时代》2015,(4):76-78
传统的广告教学已经和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拉开了差距,广告专业的学生应该适应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提高创意水平,因此优化广告设计类课程便成为广告专业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O2O模式下的广告教育,应体现高度的科学化、数字化和专业化,对于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创新出发,更新教材、加强网络化培训、增加市场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广告行业从起步到现在,虽然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却是上升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广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广告的繁荣带动了消费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告设计专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当前新媒介层出不穷,广告要想脱颖而出不得不依靠广告设计吸引大众目光。目前我国的广告设计多以平面广告为主,平面广告设计要与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品味相适应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量的激增,广告设计也在向我们传递着更多的信息。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广告,如何吸引公众的眼球,就成为当下每一个广告设计师所面对的首要挑战。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广告设计的大环境人手,通过利用创意思维来更好的为广告效果增色。因为创意思维是一个广告设计特色的核心,也是整个一个广告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当下如何快速有效的培养广告设计师创意思维也是广告设计界所需要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涂彦 《美与时代》2013,(12):55-55
在广告产业越来越繁荣、广告心里越来越浮躁、广告的形式越来越新奇的今天,广告设计人不得不面对新的任务:在穷形尽相的表达对象同时、如何将作品的深度进行挖掘,广度得到扩展。分析符号学原理如何在广告设计中发挥作用可以帮助广告设计者更好的把握设计的程度,使得设计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界对广告设计色彩应用心理方面给予了愈来愈高的重视。广告设计师应该从契合消费者的心理为出发点,通过在广告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从而实现更大的广告效应。为使广告的效果更加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色彩的选择组合,使广告不落俗套、更具个性、更为深刻、更加表现出企业产品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何浩 《美与时代》2014,(2):51-5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社会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注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习效果就成为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股中力量。因此,强化高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过程考核就显得顺理成章。本文首先阐述了强化高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过程考核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本专业过程考核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强化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过程考核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不传播不存在”的信息时代,人类的生活正被广告视觉形象紧紧包围。在广告设计中,图形语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图形语言作为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已经成为广告设计的核心内容。做好图形语言的研究,对于中国广告设计的发展和与世界广告业接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广告创意设计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纯西方商业化”的广告设计艺术模式与薄弱的设计文化根基,使中国的广告设计师盲目地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广告设计脱离本土文化土壤。最终中国当代设计师发现盲目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们开始回归本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设计风格。而如今我国的广告设计的创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不能抓住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如何将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中国当代广告设计语境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我们从我国古代禅意诗词文化的发展入手,探究禅意诗词广告设计在现今社当代广告设计中对商品的创意传播作用及禅意诗词广告设计的发展前景,使禅意诗词更好的融入广告设计之中,塑造出独特的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审美的广告创意表现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广告设计中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就好似广告的灵魂,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广告的好坏,对此,为了设计出完美的广告作品,设计人员必须对广告设计中的语言进行研究,然后利用一些常用的语言表现技巧来设计出具有简单易懂,独特性,能被人们快速记忆以及内容丰富等特点的广告语言,从而提高广告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地方高校指出了新的具体的发展方向,同时新时期市场也对广告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广告专业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期不能忽视的问题。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动态化、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和构筑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从而使得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岗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广告设计方面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传统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广告设计的专家系统提供有关策略方面的心理学依据,我们就认知策略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现有的这两个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认知策略(包括视觉策略和组织策略)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确有应用,是提高广告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不同的策略在广告设计中应用的阶段也有不同,组织策略应用在创意阶段,视觉策略应用在具体制作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今,传统文化可谓独辟蹊径,给人们呈展现了不同的效果,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极度要求与时俱进的广告设计行业,充斥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其犹如一剂专门的强心针,不仅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可供发展的新形式、新内涵,也照亮了广告人的未来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与媒介资源极其丰富的社会,信息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语言和文字传达、简单图解式的视觉符号,已经不被传播主体与受众欢迎和接受。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提高广告信息视觉传达的编译能力,制作和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广告,不仅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广告设计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10个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被试独立完成一个假设的广告设计任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大声报告他们所想到的内容。根据被试的口语报告,分析广告设计思维的基本过程,并探讨设计者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对设计思维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广告设计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问题解决行为,设计要求规定了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设计就是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产生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结果;(2)实际工作中的广告设计过程包括问题理解、整体策划以及方案构思等阶段,这种阶段性同样存在于个体的设计思维过程中;(3)由于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不同被试的广告设计思维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使用规则、理解问题以及整体策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趋势,"广告设计"课程作为艺术类和传播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也应该根据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做"一体化运用到"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对解决课程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以及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与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对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房地产广告对传统文化理念、传统美学、传统图形符号等三个方面的运用,既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广告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告设计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无论是设计创意还是设计表现,以及教学手段都需要改进和创新。在广告设计教学中,将竞赛模式融入教学,运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结合了社会文化的需要,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广告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邹红 《美与时代》2014,(7):42-42
结合实践经验和总结,从广告设计的视觉效果角度出发,主要从广告设计的构图和色彩表现两个方面针对广告设计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加强构图和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冲击力,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广告设计任务为实验作业,采用引导式问卷访谈了49名被试,比较广告设计专家、新手与生手的任务理解过程,研究专家对任务理解的特征。结果表明:(1)广告设计专家问题表征的结构包括信息提取、先期经验、算子和算子约束,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依次递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专家在任务理解过程中更注重从问题陈述中提取关键信息,其先期经验更多地体现设计对象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特征;(3)广告设计规则(算子约束)可能在专家头脑中已经内,化专家选择算子时对各种具体约束的考虑已趋于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