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日益复杂与重要,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和艺术化。公共艺术作为面向公众的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具备开放、共享、公共的特征。艺术家用艺术语言激发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更多思考,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创作,让大众将自身的审美需求表达出来,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同。这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大众情感体验及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共艺术如何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等的研究分析,探讨公共艺术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艺术指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向公众所展示的艺术,是一种装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独特的城市文化的载体。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的艺术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两个重要属性。在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各类新的媒介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变革,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数字技术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沉浸式、交互式和全景式的综合体验,因此数字化与城市公共艺术的结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与城市、社会和大众关系的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繁荣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交通质量。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和效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而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基于公共需求的艺术创作,将其应用在交通枢纽之中,不仅能改善交通的环境质量,还能提高交通的人文品质。基于此,对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以促进城市交通文化建设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魏莹 《美与时代》2021,(2):66-67
文章从公共艺术的概念出发,分析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特征下公共艺术的发展,概括网红打卡点的概念、行为因素以及公共艺术特征,研究人们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阐释在新媒体时代下,贵阳网红打卡点的现状和特征,总结贵阳公共艺术的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性的军事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军事理工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主管部门与学员们对课程的态度、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上。军事理工院校应当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起来,加强教员队伍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安静 《美与时代》2015,(3):12-14
"民族性"是北京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首要定位,地铁公共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民族性最终体现为民族文化符号。公共艺术恰当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对城市建设意义深远,可以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的建设困局。未来北京市地铁公共艺术在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优势方面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城市都是基于集市贸易、政治权利、防御和区域管理等功能建立起来的,但在城市的历史和城市生活的变迁中可以看出,除了基本功能外,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的方式、品质、状态等等,在解决基本需求之后慢慢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追求更加自由、舒适的生活。这样一来也有助于资源优势的创造性发挥,并由此产生了城市文化。在众多的城市文化中最能够体现并且能够长期影响市民审美活动和体现城市精神的,要数城市中开发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以及雕塑景观等等,所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活决定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影响着市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将公共艺术置于城市艺术设计大框架内,从大环境和系统设计的角度深入分析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途径,探讨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从装饰艺术符号的提取彰显城市文化内涵、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构建地域特色和可识别性、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体现场所精神三个层面阐述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与意义,以将装饰艺术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11.
延岩 《美与时代》2023,(12):74-76
公共艺术是近年来艺术界的“热词”。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乡环境的景观艺术,也是彰显城市或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播和再生功能。中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原灿烂的文化宝库,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介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了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有效,促进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让文化滋养公共环境,分析中原民俗文化融入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可行路径,使中原民俗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2.
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给人以最强烈、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一座城市有形的物质文化沉积与多姿多彩的的市民生活样式以及有关城市故事与传说构成了城市的神话与活力。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着许许多多经典或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公共艺术,这些作品有的深深的植根于上海的土地,有的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其中很多公共艺术是与中国其他城市的设计风格很不相同的,现代、时尚、精致、新颖的公共艺术特色蕴涵其中。通过分析上海城市空间公共艺术的特点,试图发现上海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从而预设将来上海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童沁 《美与时代》2013,(12):31-31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它必然就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它的自身文化也决定了它必然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反,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公共艺术承担着各种角色,比如城市雕塑、壁画、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角色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里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但是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消失了约90万个古村落,而通过文化艺术相关途径拯救的村落也数不胜数,城市边缘的艺术村受到了极大关注。以广西南宁古岳文化艺术村为例,分析其特点与现存问题,从设计原则、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等方面阐述古岳文化艺术村公共空间统一规划与自主建设并做可行性分析,推动现今国内艺术村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是公众选择下的艺术,这种选择存在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选择程度的不同决定它与非公共艺术的本质不同,合理控制与利用公共艺术中的选择性特征才是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公共艺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计承 《美与时代》2021,(3):51-52
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城市一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代表。环境创造、公共艺术表现、人类对视觉感受追求的高标准都表明了当前地域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文章主要根据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开发中的具体表现和使用情况,说明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任何地域的人文特点、外在风貌都有深远的影响,地域文化不仅继承了人类发展所积累的文明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以及改善了地域公共环境,表现出独有的特点与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明 《美与时代》2021,(2):70-71
符号学的理论与公共艺术设计有着某种关联性。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公共艺术既是一种文化符号,也需要运用文化符号进行设计创作。公共艺术设计一方面是物质符号化产品,另一方面是精神符号化产品。符号学的内涵层面和外延层面都能够对公共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总之,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对公共艺术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与雕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自身的固有特征仍很明显并继续朝着多方向发展。而作为新鲜事物的公共艺术其中也包含着建筑与雕塑以及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建筑与雕塑必须包含更多的含义,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才是公共艺术出现的原因及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过程中,我国的公共艺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与西方国家存有差距。目前,制度是制约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制度是公共艺术发展的保障,文化则是公共艺术的灵魂。一套好的制度可以吸引优秀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催生出高质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制度与文化的并重,无疑是发展我国公共艺术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建设之风愈发蓬勃。但从创作层面而言,多数公众艺术作品却如“无根之水”,更有甚者仅是简单复制。通过从公共艺术的属性研究出发,提出了公共艺术应具有传播性、城市性、公众性三层具象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两个层面上的创作策略,以期为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贡献出一份切实的实践指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