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画的发展与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要加以创新,我国目前的动画发展还不是很发达,与西方国家的动画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吸取传统的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应该加入现代的文化元素,从而不断的去挖掘和创新动画的风格、形象、题材和音乐,创作出更加经典和优秀的作品,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动画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为研究对象,力图对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思考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道路: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形式得以展现。具体从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及其现状入手,详加阐述了其具有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树立中国动画文化形象的现代价值,并从短片的题材来源与创作手法的角度指明了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游戏动画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起来。在游戏动画制作方面应更加注重与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特别是对传统道教元素的运用。游戏开发者将道教思想适当地与动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彰显出一定的本土文化传统思想,这种创作方法与西方的纯艺术抽象性及纯感官性娱乐创作方法存在较大的区别。国内的动画注重的是追本溯源,对传统文化的自然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亚雯 《美与时代》2014,(12):105-105
传统文化元素一直以来为艺术创作领域所关注。在文化意识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相结合,以东方特有的动画艺术引领世界动画,展现我国民族文化影响力,逐渐成为动画设计民族化探讨的新课题。以动画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探讨了这类动画创作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动画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动画设计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陶瓷画为例,对中国传统艺术中未曾在动画中得到普遍应用的一些元素进行探讨。首先从艺术风格与传统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陶瓷文化与动画创意结合的意义;进而分别从视觉表现形式和短片制作形式的角度阐述了陶瓷画在动画创作中的表现方式;最后探索了陶瓷绘画风格与绘画技法在动画创作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动画再现是数字媒体技术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方式之一。《韩熙载夜宴》动画视频,通过独特的动画艺术造型、编导,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进行了再创作。全剧以《韩熙载夜宴图》原图、历史背景与主要人物跳出的形式,进行合成,促进传统艺术作品的活化,并有效借鉴了影视镜头语言,在传承历史艺术的同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自由。《韩熙载夜宴》动画,在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动画教学中,教师要多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使授课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价值观、民族道德、民族伦理等,积极地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8.
在动画艺术中,作品所蕴含的美学意蕴与文化生态对其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动画艺术的生命力,需要在文化生态的作用下,不断得到滋养与有益的补充。动画艺术中运用文化生态作为载体,才能在情节叙事和画面处理上呈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透露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递,更有效地表达出动画艺术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融合着一个民族传统的审美与智慧。中国动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美学情有独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之下,设计出有特色、有内涵的现代感、艺术性强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PV动画是一种新兴起的平面动态人物场景动画音乐短片,其表现形式是由动画制作技术来实现的。从第一部PV动画传入中国之后,PV动画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吸收沉积,逐步演化为具有中国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PV动画,一部优秀的PV动画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凸显本地文化和IP文化,要有吸引受众的独特表现方式,因此通过对PV动画的传统文化设计的概念、元素、背景、艺术手法来分析,从而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文献和案例,来归纳出PV动画中传统元素设计等发展信息。  相似文献   

11.
宋红霞 《美与时代》2013,(2):119-120
剪纸动画是中国的特色艺术,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与新兴的动画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存在模式,对世界动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所占据的位置愈加重要的时代,为发扬传统文化,并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应该重视剪纸动画,使之真正转型成为国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候,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影片中得到了充分应用。然而随着中国动画低潮期的到来,传动纹样在动画中也鲜有出现。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中国动画再度复兴,诞生了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较为优质的国产动画片,传统纹样也再次进入了动画创作的视野中。但是,与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中的应用相关的研究却并没有同步,更缺少对传统纹样具有的象征性和人文性的表现研究。以中国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为引,分析传统纹样的象征性和人文性在中国动画设计中的表现,结合具体案例寻求将传统纹样融入未来动画中的方法,力求在表现形式上与动画作品更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动画艺术设计中的民族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画艺术设计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因此,动画艺术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宣扬本民族精神的文化形象.当今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面临国内国外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对民族文化深刻全面地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创作出能够彰显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维动画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三维动画的热潮,中国也不例外。不论从计算机技术水平还是文化特色来说,三维动画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中国动画发展的主体模式,一味的模仿和赶时髦只会让中国动画走入歧途。中国动画的出路还是应该回到动画艺术本身上来,发掘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寻这些富有特点的文化形式和动画艺术之间的切入点,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类型。  相似文献   

15.
崔宝双 《美与时代》2014,(12):109-109
动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进行动画设计的过程中,批判的吸收不同文化元素的精华,将其合理的应用与动画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有效的带动我国动画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壮大。基于传统文化的动画创作设计,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必然能够有效的推动动画设计行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画在美学探索的道路上,经历了辉煌、变革、新探索三个时期。它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既是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意识、传统文化心理渗透的结果。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动画创作者们不断总结和调整着创作思路,以期在国际动画舞台上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在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根源,大量的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文化母体,"侠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动画作为当代广受欢迎的大众媒体也存在大量相关题材的作品。虽然两国动画的发展轨迹都是基于各自的文化选择,曾一度渐行渐远,但是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影响到两国在当代动画中对于"侠义精神"的一致审美表达。中日两国的武侠类动画都存在各自的优劣,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中国动画产业较之日本相对落后,但是却拥有远超日本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而解决当今中国动画产业困局的主要方法不在于产业本身的改革,而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艺术的理论研究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艺术跨界现象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将水墨与动画结合产生的水墨动画,可以说是艺术跨界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水墨动画是对传统水墨画艺术视觉表现形式的拓展和创新,在发展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目前的水墨动画大多是基于二维平面水墨画转化的三维视觉画面。随着近年来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具有视觉沉浸、多感官联动的虚拟交互式体验平台为水墨动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将通过对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状况、优缺点分析,探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水墨动画的可行性,希望能对今后的水墨动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派"的动画创作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曾获得世界级赞誉。"中国学派"题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美术设计中体现出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音乐中糅合中国民乐和戏曲;结构形式借鉴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动画中蕴含中国式哲思;动画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不仅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能够促进动画艺术的发展。广西壮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各族民歌、民间文学、故事传说、铜鼓文化、岩画艺术、壮剧傩戏、壮锦瑶绣等,为我们现代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