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陈福侠  张福娟 《应用心理学》2009,15(1):45-49,61
采用《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和《关系问卷》,对上海市194名工读学校学生和112名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读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在孤独感各维度都存在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工读学校学生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对不同依恋对象(母亲、父亲和同伴)的依恋风格中,工读学校学生的孤独感更容易受同伴依恋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福娟  刘新学 《心理科学》2008,31(2):401-403
工读学校学生目前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学习动机低下、学业成绩差、人际交往不良、情绪不稳定、人格偏差、性心理不健康等问题,结合现存的问题,根据我国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需要建立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氛围,这就要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心理健康、自我与同伴以及自我与社会等的关系,作者提出了工读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使用青少年依恋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对上海市207名工读学校学生和116名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1)和普通学生相比,工读学校学生对同伴更缺乏信任、情感更疏离,具有较低的自我概念,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也较强烈;(2)工读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比其他年级学生要消极、女生比男生持有更为消极的自我概念,尤其是二年级的女生更为突出,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会到孤独感;(3)同伴依恋各维度在对孤独感的预测程度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4)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在同伴依恋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模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明社会中酒精、烟草以及非法违禁物质的滥用,使人类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什么人类在经历自然选择后仍没有摆脱物质滥用的顽疾?从成瘾物质的特性以及在生物进化,特别是人类历史中的物质滥用发展过程,来探讨其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明社会中酒精、烟草以及非法违禁物质的滥用,使人类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什么人类在经历自然选择后仍没有摆脱物质滥用的顽疾?从成瘾物质的特性以及在生物进化,特别是人类历史中的物质滥用发展过程,来探讨其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延迟折扣指由于发生时间上的延迟,未来结果的当前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或控制当前行为效力下降的心理现象。本文在介绍了延迟折扣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与指标的基础上,综述了延迟折扣与青少年物质滥用与成瘾、外化问题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酗酒者、烟瘾者及网络成瘾者的延迟折扣率高于非成瘾者,而延迟折扣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性结论,最后指出了延迟折扣及其与青少年物质滥用与成瘾、外化问题间关系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耀中 《心理科学》2007,30(4):967-970
在查阅文献和对企业员工结构化访谈及其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企业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行为条目,编制初始问卷。通过预试初步证实了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行为的结构是多维的,并获得了较为清晰的七因素结构模型。进一步修订,调整条目,逐步删除一些无负荷和存在多重负荷的项目。最后确定了由26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问卷并进行第二次调查测试。探讨了企业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行为因素的结构维度及其与组织承诺和组织绩效等相关后果变量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行为是由管理支持、适度激励、员工参与、有效沟通、科学考核、相关培训以及规范操作等七因素构成。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行为因素与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适度激励、员工参与、有效沟通和科学考核等四个因素与组织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管理支持、相关培训和规范操作三个因素与组织绩效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违纪行为、情绪困扰,情绪困扰与注意障碍的关系,以及问题行为与应激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违纪行为、注意及多动问题评定中,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家长评定,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优秀学生(学优生);在情绪评定中,教师评价显示,学困生的情绪困扰显著高于学优生;(2)教师评价时,注意问题与情绪困扰的相关显著,但多动因子则与情绪困扰关系不大;(3)在正性应激量上,学优生高于学困生,未出现显著差异;而在负性应激量上,学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优生;(4)负性应激量对情绪和注意问题的预测作用显著,但对违纪行为预测作用不明显,而正性应激量对情绪和注意问题以及违纪行为预测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突发灾害情境下灾民恐慌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桂 《学海》2012,(5):90-96
本文基于突发灾害情境下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以风险认知过程为主线,提炼出行为选择的主要维度和内在的逻辑框架,重点分析了灾民行为反应类型及恐慌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般恐慌行为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选择湖南长沙三所中小学的681个学生为被试,考察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特点及环境和个体影响因素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过去的一个月中,31%的青少年曾有过饮酒行为,12.7%和8.5%的青少年有过大量饮酒和醉酒行为。男生、学习成绩中下者饮酒行为更多;(2)青少年饮酒行为与最好同伴和普通同学的饮酒行为、学校周围的饮酒环境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好同伴和普通同学的饮酒态度、青少年自身的饮酒态度和饮酒拒绝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同伴、学校环境因素和饮酒态度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拒绝效能感,同时,同伴、学校环境因素又通过饮酒态度和拒绝效能感间接地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12.
史小力  杨鑫辉 《心理科学》2004,27(4):974-977
目的:了解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大学生走出学业困境的方法。方法:以408名学业不及格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Symptom Check—List 90测试,检查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同时配合以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学业受挫的成因及大学生学业受挫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较高;不同补考次数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大学生学业受挫归因存在一定误区,学业受挫会给大学生带来种种不良心理反映。结论:学业受挫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学业受挫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不良心理反映又是影响大学生再学习的重要原因,应帮助学业受挫大学生走出学业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学习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关系,以及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效应和感觉寻求的调节效应。514名工读生完成了父母控制问卷、不良同伴问卷、感觉寻求量表和毒品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父母心理控制能正向预测工读生的毒品使用,父母行为控制能负向预测工读生的毒品使用。(2)结交不良同伴在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作用受到感觉寻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Previous research found associations between experiencing specif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ymptom clusters and use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mong combat veterans, wom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 and an inpatient sample; however, research has not utilized a college sample when considering this association. This study assessed trauma history, PTSD symptoms, alcohol use, and nonexperimental use of depressants, stimulants, opioids, cannabinoids, hallucinogens, inhalants, and steroids in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indicate uniqu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PTSD symptom cluster of reexperiencing and use of depressants, avoidance/numbing with use of depressants and opiates, and hyperarousal with use of opiates. Further, the individual subclusters of behavioral avoidance and emotional numb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use of depressants and avoid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hallucinogen use.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I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microsystems o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familial and peer contexts have received the most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School and neighborhood settings, however, are other developmental contexts that may exert specific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In many instances, school settings are organized to provide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students who share similar educational abilities and behavioral repertoires. The resulting segregation of students into these settings may result in different school norms for substance use. Similarly, neighborhood resources, including models for substance use and drug sales involvemen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We briefly review literature examining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and present results from two preliminary studies exami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chool and neighborhood context to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In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familial, peer, and school contexts o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Respondents were 283 students (ages 13 to 18) from regular an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rooms in six schools. Although peer and parental contexts wer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substance use, school norms for drug use accounted for variance in adolescent use beyond that explained by peer and parental norms. Data from a second study of 114 adolescents (mean age = 15) examines neighborhood contributions to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In this sample, neighborhood indices did not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65名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学校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维度,初中三年级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级,而在冲突性维度则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在冲突性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师生关系可以归为3种类型:亲密型、一般型和冲突型。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喜欢和回避对学业行为、退缩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外有关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职业不确定性的认知和情感成分、早期职业不确定性与有效求职行为之间的联系;其次,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的各种主要因素,如个性差异、职业兴趣、人口学变量、早期工作经验和家庭环境;最后,对未来有关早期职业不确定性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