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昌人事魂证正编八卷续编四卷章世臣撰真绕 二年同文书馆排印本贩记、续简目、易庐、安 目每象数理分解八卷谢维岳撰宣统三年币遨需 刻本易庐屁易城八卷周易原始篇一卷周易要终篇兰卷邓菜撰 民国铅印本续简目周.说象二眷张右峰撰民国少六年朱甲麟等 排印木易庐大娜贯解无卷数王尚概撰民国廿一年排印王义 川先生遗书本阪续、南大丛演友轩谈易稿一卷徐步浪撰民国二十六年 排印本易庐、续简目费氏易考无卷攀柳逢良撰答问补正周晶郑注引义无卷数赵坦撰答问补正周肠途礼三卷首一卷巩口撰,又题存几堂述约 宜统间刻本扳记周昌说十一卷王叫运撰光绪…  相似文献   

2.
周易本义参疑六卷吴德旋撰道光十二年二酉堂 刻本饭续、四库未收参考书目象泉山馆周易本义补说六卷蔡绍江撰道光十三 年.古堂刻本贩记周易解三卷首一卷贾声槐撰道光十四年刻本 易庐困学斋学易不分卷张苹田撰清抄本山博、 山东易解无卷数蒋启迪撰道光刻本广西易卦比义二卷底稿本贩续炳烛居订正周易口义四卷徐甘来撰重修清艺周易明.录十八卷张青崖拐重修清艺易庸三卷包士瑞撰抄本国学谈易俄疑十卷李祥赓撰道光六年朱亨桧校刻本 版记师白山房讲易三卷张学尹撰道光刻本贩记、 国学、续简目周易敬义六卷首~卷曹家柏撰原稿本贩续读易会通十八卷丁…  相似文献   

3.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历史的载籍,似乎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魏伯阳。不信,请看——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载:“《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参同契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载:“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参同契五相类》一卷”。五代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真人魏伯阳者……不知师  相似文献   

4.
清读易大旨 五卷首一卷  (清 )孙奇逢撰 四库 大易类聚易酌 十四卷  (清 )刁包撰 道光 2 3年 (1 843)重刻 ,顺积楼藏板易酌 十四卷首一卷  (清 )刁包撰 四库周易内传 十二卷  (清 )金士升著 清杨退思堂 刻本易内传 十二卷 ;易传外篇 一卷  (清 )金士升撰 续修周易广义 四卷  (清 )郑敷教撰 清康熙松月楼刻本 存目象数论 六卷  (清 )黄宗羲撰 广雅书局丛书 丛续 无求备斋易学象数论 六卷  (清 )黄宗羲撰 广雅书局刻本 四库 大易类聚周易说略 四卷  (清 )张尔岐撰 清乾隆 2 7年 (1 762 )三与堂刻本周易说…  相似文献   

5.
元读易私言 一卷 (元)许衡撰 说郛 通志堂经解 学海类编 丛初 无求备斋 四库周易本义附录纂注 十五卷 (元)胡一桂撰通志堂经解 无求备斋易附录纂注 十五卷 (元)胡一桂撰 四库周易衍义 十六卷 (元)胡震撰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四库 大易类聚  相似文献   

6.
易通残稿三种程廷祚撰稿本丛综周易函书四种五十六卷胡熙撰乾隆间胡氏葆璞堂刻本南大丛雕菰楼易学焦循撰稿本丛综春水船易学方本恭撰嘉庆三年刻本丛综  相似文献   

7.
元文广 《法音》2021,(10):13-22
佛教传入中国早期,中士僧侣从汉译佛经中集录出了许多部《譬喻经》.从现存佛教经录可知,其中抄撰年代较早、抄撰者可知的《譬喻经》,即东晋康法邃《譬喻经》十卷.梁僧祐《出三藏记集》曰:"《譬喻经》十卷,旧录云:《正譬喻经》十卷.右一部,凡十卷,晋成帝时,沙门康法邃抄集众经,撰此一部."[1]关于康法邃,目前仅知其为东晋成帝时人,撰有《譬喻经》一部,十卷,其它生平事迹不详.康法邃《譬喻经》不仅对研究中土僧侣抄撰《譬喻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现存几部名为《汉译譬喻经》的真伪问题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简称《大藏纲目》、《指要录》,北宋崇宁三年(1104),东京(开封)法云禅寺住持惟白集。收入日本编《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名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实为十三卷。撰者惟白,靖江人、嗣圆通秀公(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曾于建中靖国元年(1011)撰《续传灯录》三十卷,徽宗  相似文献   

9.
正(1)《朱子语类》卷3《鬼神》,[宋]黎靖德編,王兴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册第53-54页。(2)《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3《清源妙道真君》,佚名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长沙:中国古书刊印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影印本,第31页。(3)(5)(6)李启明主編:《二王庙道观概述》,都江堰:都江堰市青城山道教协会(内部宣传),1992年,第8、12、13页。(4)范勇:《蚕丛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S2  相似文献   

10.
华严经义记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北齐释惠光撰。是记原本四卷,今唯存卷第一之中段,释《光明觉品》初章耳。光姓杨氏,定州长芦人,今河北沧县也,为佛陀禅师弟子。会佛陀、勒那初译《十地经论》,光乃命章开释,独最其功。光每以正教之本莫过《华严》,乃撰疏四卷,立渐、顿、圆三教,以  相似文献   

11.
张煜 《法音》2005,(2):13-17
《续比丘尼传》六卷,民国释[1]震华(1908—1947)撰。震华法师俗姓唐,江苏兴化人,曾任上海玉佛寺住持。“师长于诗,擅画竹兰,颇有才艺。又精研佛史,尝编《佛教人名大辞典》,稿成,未及行世而示寂,世寿三十九”。《续比丘[2]尼传》上续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著录梁、陈、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比丘尼二百零一人,附见四十七人。该书之写成颇为不易,据他的学生超尘法师回忆,作者曾用三年时间,积稿盈尺,值一·二八抗战爆发,稿为弟子携走遗失。后又追忆前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再成此书[3]。而是书之写作,正体现了经过现代…  相似文献   

12.
专著 易象妙于见形论 一卷 (晋)孙盛撰;(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 古易考原 三卷 (明)梅(族鸟)撰 无求备斋  相似文献   

13.
《隆兴编年通论》,简称《编年通论》、《通论》,二十九卷。南宋隆兴二年(1164),隆兴府沙门祖琇撰。收入日本编《续藏经》第一三○册.祖绣,号石室。禅宗僧人。著有《僧宝正续传》七卷,收录北宋之末、南宋之初的禅僧三十人,今存。另撰《佛运统纪》,“放左氏,寓褒贬法,兼述篡弑反叛灾异之事。”(见《佛祖统纪·通例》)初与《隆兴编年通论》一起流传,宋本觉撰《释氏通鉴》十二卷,在采摭书目中并载两书。以后《佛运统纪》湮没不传,至元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时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14.
《大宋僧史略》,略称《僧史略》,三卷。北宋咸平二年(999),右街僧录赞宁奉敕撰定(卷题下有“咸平二年重更修治”的小注)。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  相似文献   

15.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藏有《太清风露经》一卷,题无住真人撰。是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至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宋德方等刻道藏本,即  相似文献   

17.
《参同契》是我国古代介绍气功理论和功法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魏伯阳,东汉会稽(今绍兴)上虞人.他博学多识,对道学造诣尤深,传说他得古人《龙虎经》,领悟其中妙旨,将周易、黄老、炉火三家学说融为一体,以易为经,以阴阳为纲,阐养生之道,述阴阳变化之理,创炼丹之功法,故亦称《周易参同契》.该书语言质朴,借事设喻,寓义宏深。书成后,秘而不传,后为其友所得,加以注释,遂公诸于世.由于文理深奥,历代注家蜂起,先后有后蜀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宋代朱熹著《参同契考异》、明代王文禄撰《参同契疏略》和清代李光地作《参同契注》等……;足见历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内传》中所呈现的服食与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艺文志·道家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均不著撰人姓名.今所见者,约有二种版本,其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其一为<正统道藏>刊本.  相似文献   

19.
《馀墨偶谈》是清孙(丹五)所编,初集八卷,续集八卷。蒋寅《清诗话考》中的"清诗话见存书目"将其列于"诗说"类,并列有"同治12年双峰书屋刊本、小醉经阁丛刻本、光绪7年刊本、民国2年上海中华艺文社刊本、民国6年上海交通图书馆排印本、民国6年上海振民编辑社排印本、《香艳丛书》第5集本(1卷,题作《馀墨偶谈节录》)"诸种版本。但在对《馀墨偶谈》多种版本进行实际调查后发现,其实还有早于《清诗话考》诸版本的同治十年本(初集),再通过校勘的方法,对所见到的各版本进行源流考察,证明了所谓的王先谦序是托名伪作以及振民本是中华艺文社本的再版版本。  相似文献   

20.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法相唯识学太虚《法相唯识学》,全二册,近代太虚撰。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印行。后收入《太虚大师全书》第14至18册。太虚在近代佛教史上以唯识大家著称于世,在他所创办的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佛学院中,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