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以来,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一直在各个极其不同的领域,从许多十分不同的方面迸行着关于哲孛和专门科学的关系的讨论。其中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关于哲学和哲学家对自然科学是完全必要的吗这个问题,有些自然科学代表人物作了否定的回答。在我们看来,由于斯特恩伯克的文章“一个自然科学家论哲学和专门科学”,这个讨论已达到世界观、方法论和学术政策的一个新高峰。这篇经过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地学哲学学术讨论会1989年8月8日至15日在长春举行。全国地质院校和科研单位地学哲学工作者25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两个学术主题报告:《地学社会学的研究进展》(王子贤)和《地质管理和地质管理哲学问题》(吕国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地学社会学研究与会者认为,地学社会学研究是地学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是地学哲学的一个新开拓的领域。它随着地球科学整体化和学科交叉的发展,以及地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社会对地球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的增长而产生的。但是,讨论会上大家对什么是地学社会学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三种意见:(1) 它是地球科学与社会交叉通过对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地学发展理论,因此它隶属于地学哲学。(2) 它是地学与社  相似文献   

3.
今年六、七月间,北京大学哲学系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和体系问题,召开了两次学术讨论会。 在讨论中,同志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和体系问题的讨论,是有重大意义的。这个讨论关系到哲学科学的基本建设,关系到哲学科学的现代化问题,也关系到哲学自身改革以适应我国各个领域改革的新形势问  相似文献   

4.
全国科学、社会和人学术研讨会综述陆杰荣全国科学、社会和人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大连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华全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与东北外国哲学学会等单位倡导发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着哲学研究的出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等诸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理论问题虽未能达到统一的看法,但至少拓展了问题探究的领域。会议首先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哲学应当如何以自身的理论方式来表现时代的精神和性质的问题。接着,会议集中讨论了另一个主题──科学、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与会同志认为,这一问题是时代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国际上哲学研究的趋向,因而我们的哲学研究也应当将这一主题纳入理论的反思之中。与会同志就科学与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首先,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状况与前景加以分析,指出,对科学本质的反思与批判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世界后现代主义理论关注的重点。其次,从社会未来的发展前途而言,一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首要的是凭借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以此来改造社会生活,提高全民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总结西方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不过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代,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为哲学提供认识世界的经验材料,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而哲学在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又为科学提供最高层次的范畴工具和思维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但是,这也只是些最一般的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如何实现,还是一个至少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从哲学领域说,广大哲学工作者深切意识到当代科学发展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提出了许多世界观问题,因而渴望了解、掌握并试图吸收和概括这些科学成果。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大部分哲学工作者在科学修养上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并且对于如何吸收和概括科学成果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从科学上升到哲学的道路上,至今处于摸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说些科学的外行话,做了些劳而无功的事,以至建造某种不切实际的理论框架都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探索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种探索的意向和热情,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从科学领域看,也无庸讳言,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于哲学的功能、哲学与科学的应有关系、哲学思维的特点的看法也并不都是妥贴的、客观的。当涉及到哲学问题时也难免会说些外行话,发出一些不尽恰当的责难,这同样是可以理解的。科学工作者在关心哲学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这件事,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哲学工作者应当衷心地欢迎。我们认为,加强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的对话,是一个迫切的课题,从当前来说,特别需要的是科学工作者对哲学研究工作的参与、帮助与支持,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讨,比如就哲学如何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科学对哲学提出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概念、范畴工具,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达到科学和哲学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会最近在广州分别举行学术讨论会,就社会主义社会机体的活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社会机体活力的哲学概括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活力是对生命有机体而言的,在自然界生物学领域中有活力问题,在由活生生的人所组成的人类社会中同样也有活力问题。而且不仅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运用活力这一概念,还可以将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与会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机体活力的哲学概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注重从哲学的层次上探讨和回答当代实践与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处理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行之有效的正确途径。这也就是通过发挥哲学自身的功能来丰富和发展哲学的过程。本刊自1986年以来开展讨论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在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和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力求通过哲学原理研究和伦理学研究的结合,来克服过去对原理的简单化、公式化理解。应当承认,要科学地解释和回答当代社会生活实践提出的诸多异常复杂的问题,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头开始,重新钻研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例如,要真正科学地解决商品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就要具体地研究: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本质和功能,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和环节受基础所决定的,又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和环节来实现其特殊功能的?它跟经济基础的关系,同上层建筑的其他成分跟经济基础的关系,有什么区别与关联?对这类问题的深入考察,又要求对整个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中实际存在的而非臆造的一系列问题作系统而深入细致的考察。近年来人们普遍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整体化趋势,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性思想来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过程,但这是否意味着唯物辩证法的一整套方法论已经过时?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关系,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内部的不同成分之间关系(例如同一社会中道德上不同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要不要彻底贯彻唯物辩证法?如果在这些因素和成分之间客观存在着矛盾,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它们相互间是不适应的,而如果基本上是适应的,是否就意味着没有矛盾?还有,构成社会形态的这些因素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又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体现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主体与客体,目的、手段和结果,认识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自觉性和自发性,等等),这些关系和矛盾怎样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又怎样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等等。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扎实研究,将丰富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加强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将为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难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当然,象这样一些重要课题,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问题是,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加剧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希望以这个问题的讨论为新的起点,加强哲学同其他科学部门以及哲学原理同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我们这里发表的《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论问题》、《对道德适应关系的辩证思考》两篇文章,就意在推动上述一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编写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哲学教材,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一九五七年初,曾对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当时的争议,主要是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部分这个问题而展开的。今年以来,随着哲学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个问题又重新提出来了。不少报刊,特别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哲学界流行的“本体论”这一用语,除用来概括其哲学中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內容(关于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的理论)外,也用来概括某一学科、学派、学说对其自身进行本质性规定的理论或观点。1950年,台湾召开过“三民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学术讨论会,60年代末,又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哲学本体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的缘起,看来主要是考虑了在科学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哲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从讨论中首先提出和涉及的哲学本体论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看,可以说是本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一次论战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易学研究若干问题商榷邱仁宗对周易与科学的研究,需要采取多学科和跨学科的方法,才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工作者之间取长补短。在最近(1993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上.也提出了总结传统文化的问题,尤其要总结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和方法,使科学哲学具有中国的特色,并对这门学科作出贡献。某些科学哲学工作者也开始对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这种努力是可贵的,但成绩不太令人满意。因为这要求花费辛勤的劳动,例如对中国传统典籍的把握,对现代科学理论的把握,对科学哲学的把握,以及探索的正当途径和方法。而在这些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科学与非科学在讨论周易与科学时有许多问题要涉及到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如周易是不是科学,“科学易”是不是科学等。到底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在中国讨论这个分界问题,首先要澄清一点,即科学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问题。在当代中国,任何东西冠以科学的定语,这个东西似乎就是“正确的”,“好的”,“合意的”,“善的”……,它就容易得到社会承认,就可以通行无阻。例如烫发,这虽然也可以说应用了科学,如电学和化学,但烫发本身,烫发的效果和质量,或顾客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刊自1984年第3期开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讨论”专栏至今,已相继刊载了九篇讨论文章,并发了短评和动态。从讨论情况看,对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期发表了两篇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文章。高清海同志的文章论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看法,并提出了探讨该问题的一些原则。读后可以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欢迎更多的同志撰文参加讨论,并希望能联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材料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新的论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风云变幻,问题丛生。从科学上的探索到新技术的应用。从经济竞争到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众说纷纭、令人困惑的问题领域比比皆是。其中,有些问题是重大的、尖锐的。然则,不为曲折、挫折所惊退,不为重重迷雾所迷惑的深沉的哲学家,能够从这迷乱的表象中看出预示更加深刻变革的联兆,从而自觉地把这个转折关头看作以现实问题的探索来促进理论繁荣的难得机会。这正是我们哲学工作者应有的现实感。但是,哲学工作者应否关心乃至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在这个问题上,还不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世界观科学,尤其是我们世界观的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作用正在急剧地增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工具,党借助于它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引导我们沿着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前进,引导我们和敌对思潮进行斗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主要的,这是列宁多次强调过的。同时,列宁也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继续,是哲学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的彻底运用。列宁在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这一著名原理中表述了这个思想。我们  相似文献   

14.
1981年7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心理研究所在北京科学会堂联合召开“人工智能哲学问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自然科学工作者、哲学工作者共六十人。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结成联盟,共同讨论人工智能哲学问题,在我国还是第一次,现将座谈会上讨论的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哲学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 ?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应当局限在哲学这个单一学科的内部来寻找 ,而应当从整个现代中国学术的局面以及开创此一局面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来理解。因为 ,中国哲学毕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 ,是在现代中国学术全面引进西方范畴来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而困扰现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一些主要问题 ,比如中国哲学究竟是什么 ,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何在等问题的发生 ,也与现代中国学术在西学范式下全面重建的历史事实有关。因此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即现代中国学术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世界哲学的基本问题,当然也是俄国哲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任何专门的俄国哲学,但存在感受和讨论世界哲学问题的俄国方式和俄国方法。不同的民族,能在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提供的丰富内容里,发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并做出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在俄国的柏拉图、俄国的笛卡儿,当然也有俄国的康德。在哲学中也和在科学中一样,不可能有民族主义;但不同民族对不同的世界问题和不同的思想传统,可能各有偏好。俄国哲学的特点是,它和希腊化时代、和苏格拉底方法、和柏拉图的古代辩证法的关系。它在获得这个传统的同时,也获得…  相似文献   

17.
我现在谈一下西方哲学在过去10年的进展,并就下一个世纪哲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两个任务都很艰巨。如果考虑一下过去10年这个暑期学院的研讨班和讨论会,我们就会对哲学所涵盖的课题范围有所了解。这些研讨班和讨论会所涉及的论题包括伦理学、认识论、心的哲学、女性主义思想和科学哲学等。在这篇简短的文章中,我不可能充分讨论所有这些领域中的进展,更不要说哲学中的许多其他领域了。所以,我要有所选择而只是提及哲学在过去10年的许多进展中的少数几个。我首先要谈的问题,有时被称为“信息爆炸”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北京座谈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座谈会于1989年11月4日举行,是由北京市哲学会和北京高教学会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发起,北京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部分哲学教师参加。会议就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无产阶级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共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要不要讲人道主义等问题开展了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不应回避人道主义问题,问题在于不要抽象地谈,而要作阶级的具体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这个口号,有其不同的涵义和实质;即使同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其前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探讨,广泛地引起了哲学界和社会上的关注和兴趣。全国的大多数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和许多报纸,都曾刊登了有关的文章,并在报刊上和学术会议上开展了讨论。从发表的论文之多、问题涉及面之广、分歧之深刻等方面来看,在哲学领域近期的学术讨论中是少见的。应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如何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去研究这个问题,是摆在哲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任务。 社会上出现一种广泛的理论兴趣,一般说来,总是反映着认识现实的某种较深刻的需要,因而也就值得重视,值得花费力气去进行探讨。目前,理论界的意见是:关于“人的问题”是哲学上带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不论从理论的还是实践的角度去看,也不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去看,都应当持续地和更加深入地探讨下去,并且期望能够取得较大的积极成果。 我们认为,这种期望本身就是积极的。所谓成果,不能单看论文的数量,主要是看在探讨真理、掌握真理上所达到的高度,要看人们在认识真理的基础上能达到什么程度的统一。当然,对于学术问题不应当勉强地人为地去统一意见,那样做并不利于学术发展;但是,通过研究、讨论,逐步地在一些方面取得一致的看法,并且最终在根本点上也达  相似文献   

20.
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说明”的研究走向郑祥福(浙江师范大学)科学说明,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争论十分激烈的领域。从亨普尔和奥本海姆开始到现在,科学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科学说明的观点,彼此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之后,这个问题更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