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重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关于智力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多种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智力,它由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等七种智力成分组成,这些基本智力间的不同组合,反映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这个理论目前还有诸多争论,但因此掀起了一场教育思想的新革命,对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智力观、教学观、考试观和学生观都有所启迪,为教育者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靖习武的过程蕴涵着许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道理。本文从郭靖习武的四个阶段来管窥我国传统文化下浓厚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由此得出了在学习中的一个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两个误区:学生先天缺陷观和重德轻才观,三点建议:激发学生兴趣、摒弃“齐步走”的做法和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力作<我的心理学观>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林崇德教授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其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这一智力理论的提出不仅对我国智力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必将在世界心理学的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览全书,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重视理论思考,建构独特理论;坚持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重视智力开发,开展应用研究.<我的心理学观>是一部值得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并珍藏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4.
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统智力测验的单一性和其预测的有限性为其它类型智力概念的提出留下了空间。实践智力、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分别从实际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及情绪知觉、调节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等不同角度对智力概念进行了强调和扩展。它们与传统的智力理论并不矛盾,只是各有侧重。此外,不同智力概念的提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亦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当代智力研究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智力心理学的研究又重趋繁荣。本文总结了当前对传统的智力本质,智力研究方法,智力测验理论的质疑;介绍了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代表的体现当代学术思想与技术观点的新的智力研究模式;然后,对智力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走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高度分化的g因素研究为理论基础,智力开发活动形成了神经潜能开发、心理管理与反省经验开发、专家技能开发、多元智力开发、社会分布式认知开发、知识表征重组开发、环境重组开发等智力要素开发理念以及一些代表性的实践。随着对智力结构的整合研究的出现和不断深入,智力开发理念和模式将由分化的要素开发向整合开发转变,以智力与其他心理结构、智力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系统关系为基础的智力开发将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智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们运用测量观的视角和方法对社会智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行,传统测量观的发展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如不能对社会智力和学业智力进行有效的区分等。人格的社会智力观强调社会行为的背景具体化和行为的主观意义,主张探询人的一般化的社会认知机制,为社会智力的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对智力发展十分重视,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不惜重金”,而要真正地做好智力开发的工作,关键还在于对智力的本质、智力发展的规律、影响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的正确认识。智力之谜,犹如“哥德巴赫猜想”,令人神往。对于智力本质的探索研究,已成为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脑科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家、语言学家、医学专家、老年学家等多学科专家关注的热点。一般人面对纷  相似文献   

10.
简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当代智力理论的构建明显地受到其影响。这些智力理论被称之为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如Garlick的神经可塑性模型;Das等人根据Luria的神经模型提出的智力PASS模型;Kaufman提出的儿童评估成套测验(K-ABC);Ceci的生物-生态学智力模型及Perkins的真智力理论等。这些智力观都直接将认知神经过程或神经生物学的某些研究成果融合于其理论模型之中。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为智力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维度,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某种发展困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思想可能是解决传统身-心争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凭智力测验对一个人的能力做出判断,并用之预测个体未来成就的高低。本文介绍了斯腾伯格(R.J.Stemberg)最近提出的“发展中的专门知识技能说”,认为智力测验和任何学业或职业成就测验一样,测的也是个体正在发展中的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暂时水平,其测验结果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也不能用作预测。最后讨论了该学说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香港和澳门地区近年积极提倡素质教育 ,美国学者加德纳 (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TheoryofMultipleIntellgences)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期望这理论可以作为适性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旨在阐释人类心灵的生物构造 ,以及从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角度分析心灵 (mind)发展的三个层面 (感知的、创意的、统整的 ) ;继而介绍加德纳如何通过介定智能的八项基准 ,来建立至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认知发展最完整的理论 ;最后尝试根据心灵发展的三个层面 ,辨别“智能”和“智慧”的涵意  相似文献   

13.
The personality systems framework is a fieldwide outline for organizing the contemporary science of personality. I examine the theoretical impact of systems thinking on the discipline and, drawing on ideas from general systems theory, argue that personality psychologists understand individuals’ personalities by studying four topics: (a) personality’s definition, (b) personality’s parts (e.g., traits, schemas, etc.), (c) its organization and (d) development. This framework draws on theories from the field to create a global view of personality including its position and major areas of function. The global view gives rise to new theories such as personal intelligence—the idea that people guide themselves with a broad intelligence they use to reason about personalities.  相似文献   

14.
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的研究正在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趋势之一。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的概念及其发展背景;其次解释了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的终身发展性和情境特定性;然后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应用和新进展,同时阐述了其对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指导作用;最后评价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展望了其对中国消费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父母情绪智力对青少年情绪智力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情感温暖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对644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由父母报告自身情绪智力水平,青少年报告父母情感温暖、同伴关系以及自身情绪智力水平。结果发现:(1)父母情绪智力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绪智力。(2)父母情感温暖在父母情绪智力与子女情绪智力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同伴关系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子女情绪智力的路径中起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成人认知功能的发展与认知老化轨迹,基于中华成人智力量表常模样本数据,统计控制教育水平和职业构成以部分消除同辈效应,考察智商和智力指数的年龄趋势。结果晶体智力指数(CI)在25~44岁间增加0.69分后缓慢递减,高低差值3.3分;注意记忆指数(AMI)在25~44岁间共减少3.3分,45岁后各组均数以3分左右的速度递减。流体智力指数(FI)和智商的年龄差异模式与AMI类似,幅度缩减。提示中国成人晶体智力在74岁前比较稳定,没有明显老化,流体智力和注意记忆能力可能在45岁开始明显线性老化。  相似文献   

17.
马娟 《心理学探新》2004,24(1):54-58
在比较了传统的老年智力变化观和卡特尔的老年智力变化观后,本文依据现代神经生理研究新成果和智力实验新资料,对卡特尔的晶体智力—液体智力发展理论从四个方面提出质疑,对现代老年人智力的“衰退”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解释,为开发现代老年人智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格智力(PI)是指个体在对人格及其相关信息推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信息提高一个人的思想、计划和生活经验的能力,包括识别人格信息、形成人格模型、引导个人选择以及系统化计划和目标等相关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热智力”,PI并没有像当年情绪智力(EI)那样受人关注。文章从PI的范畴、领域及其局限性等角度分析了这一新能力遭遇“冷落”的原因,指出了PI在整合以人为中心的智力过程中存在概念宽泛、界限模糊、测量的科学性及其形成与发展等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略论智力测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智力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智力测验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受智力理论和测验理论发展的影响,当代智力测验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