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理想人格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民 《学海》2001,(2):168-172
1 .理想人格的问题实即做人的问题 ,即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此 ,中国现代佛学巨擘关于如何成佛、如何做人的格言在这里颇有启发意义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佛亦成 ,是名真现实。”学佛的最高目标是成佛 ,而成佛的过程实即做人的过程 ,完满人格的过程。我们一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人 ,而人做得怎样完全在于人格 ,做好人的过程就是完满人格的过程 ,其极致就是人格的完满。这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然也是哲学的主题。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绪论》中说 :“圣人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照中国哲…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中有着关于理想人格的非常丰富的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明显的特色。对这些思想“五四”运动以来褒贬不一,极端的观点是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我认为根据科学的历史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和评论是比较合适的。下面将这些思想概括为三个问题,即理想人格是什么、理想人格是否可以培养、如何培养理想人格,加以简略的评介。第一,中国古代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古代主张三品说的颇不乏人,三品说的一种形态是性三品说,即主张人性中有善性、恶性与中间性,这在前面已有所介绍;另一种形态是人三品说,即主张人有三等,上等…  相似文献   

3.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7,40(6):1518-1523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人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制约的。当今西方人格心理学不是普世的人格心理学,它虽然有多种定义,但其核心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中华文化注重个人所肩负的社会义务、历史责任和道德价值,强调个人要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个人的独特性。人格研究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更好地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并支持学生厘清概念,深入中国实际,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人格的中国化研究;鼓励师生学以致用,优化人格,成为幸福的进取者。  相似文献   

4.
贵刊今年第六期,许金声同志《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一文,以所谓“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立论颇为新颖,而且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该文的某些观点则是有待进一步商榷与探讨的。兹谈点笔者的看法,以求教于许金声同志。首先,许文中两处立论的方法是欠妥的。(一)许文认为,“理想人格设计”是相对于“狭义的文化”——“人生哲学、伦理学等构成的价值系统的”。“所谓理想人  相似文献   

5.
对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以“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考察。一理想人格设计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争的一个焦点文化有多种定义,笔者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即把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与此相应,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也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考察。所谓“狭义的文化”一般是  相似文献   

6.
天命观对中国人格心理的构建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传统强调天与命对人的控制,天命是人格神对人的主宰。这种思想深远的影响着中国人对人格的建构,形成了中国人典型的人格特征,并影响和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现代社会中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幸福人格是影响个体幸福感的重要人格特质。为了探索中国人幸福人格的结构和内涵,研究基于人格的词汇学假设,从以往研究者编制人格测验使用的初始词汇表中,筛选出225个与幸福感有关的人格词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49个幸福人格词语。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幸福人格包含胆识、美德、乐观三个维度。以Campbell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为效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幸福人格各维度得分可有效预测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将“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解决首先寄托在对大众具有精神感召力、能担当感化人生向上、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使命的圣贤人格造成上。他融合儒家和现代生命哲学思想,对儒家式的圣贤人格进行了理论重构,提出这种人格应具有思想力、能明辨是非,有真性情,为求真理而力行,富有创造力、意志力、宽容心。人格的道德追求已由传统的“至善”转换为“生命流畅”。他结合乡村建设实践,探讨了通过圣贤特质的人格范导功能,影响大众人格境界提高的人格培养模式。就现代人仍需要通过现实的模范体现的理想人格境界作为人生范式和价值取向导引来看,粱漱溟的理论和实践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主要涉及到现实准确性、一致性和自我一他人一致性三个方面。现实准确性代表着人格判断和目标本来面目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一致性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对他人人格做出的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而自我一他人一致性则被认为是他人做出的判断和目标自我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人格判断的标准化问题是当前人格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格研究的新动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郭永玉  胡小勇 《心理科学》2015,(6):1489-1495
人格心理学以整体的个人为研究对象,以人性问题为核心关切。在对人性的研究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特质、动机和叙事。特质研究考察的是人格的静态结构,即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回答的是人格的"所有"问题;动机研究考察人格的动力机制,回答的是人格的"所为"问题;叙事研究考察人格的发展过程,回答的是人格的"所成"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人格叙事研究范式能够将人格特质范式和人格动机范式整合起来一同去理解人格。但叙事研究刚刚兴起,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局限,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李啸唐健在我国道德理论与实践中,理想人格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所谓人格,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在古代,格的原始意义指方形的框子,引申意为法式和标准。因而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有人格,不合乎做人的标准就叫无人格。理想人格问题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充满了道德色彩,研究以善良人格概念及结构为基础,编制了中国人善良人格量表。研究根据已有的善良人格词汇对应编写具体条目,经过分析整合后初步保留29个善良人格条目,在此基础上研究招募960名被试,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建构了善良人格的二阶四因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善良人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国人善良人格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中西人格心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4,27(3):632-635
该文通过跨文化、跨时间比较的方式,讨论了中国古代人格心理思想与西方人格心理理论的异同。采取的研究纬度主要有:人格理论的出发点,归宿,理论类型,理想人格标准以及研究方法。中西人格心理思想都以人性为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但中国是以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可塑性为出发点,而西方是以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易碎性为出发点;都以经世致用为最基本之归宿,都看到了人格的整体性和可分性,有着类型大体相同的各种人格理论;都十分关注理想人格,但标准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经内容分析后初步构建中国人厚黑人格的理论结构,并进一步借鉴西方已有马基雅弗利主义相关项目,编制了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人厚黑人格是一个包括性恶推断、手段扭曲、感情冷漠、利益执着的四维结构;(2)编制的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再利用本土化的人格工具CPAI,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时间进程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差异与中国人群体人格特征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的群体人格特征正在随着社会发展而成现出相应的变化,表现为更为多元化、个性张扬、人际关系的束缚在减弱。当然,现代化进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对人格变化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研究社会发展与人格间关系时,应该同时关注社会变迁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显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人格特征的新一代中国人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反过来也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人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认识你自己"最为珍贵的理论成果和思想遗产。孔子的人学思想是由人、人性和人格三位一体所构成,既解答了什么是人的问题,也解答了人所具有的人性特质,还回答了什么是做人的人格问题,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建立中国人人格大七结构模型以及成熟的人格量表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人格量表。统计结果表明,由68个项目、7个维度构成的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与中国人人格的7因素模型有着良好的拟合,而且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此外,在55098名被试上建立了CC-SPS的常模。研究结果表明CCSPS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可靠的人格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贺麟根据其“新心学”的理论,为中国人的现代转化设计了既承接儒家传统,又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的新型儒者形象。为此,贺麟论述了新儒者的人格基础、人格表现、人格态度和人格载体,认为新儒者应该是品学兼优、身心协调、充满向上精神的现代新人。这样的儒者不仅是社会使命的承担者,而且是中西文化优长的结合者。贺麟的新儒者人格是西方工具理性与...  相似文献   

19.
焦丽颖  许燕  田一  郭震  赵锦哲 《心理学报》2022,54(7):850-866
善恶问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 在对他人进行知觉时, 人们首先关心的信息是什么, 是否会对不同类型善恶特质有所权衡?研究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 通过4个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探究了人格的道德概念激活时善恶的差异, 并以代表性、好恶度、特质度和重要性为衡量指标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善恶特质的核心程度差异。结果发现,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体现在两个方面:(1)善恶人格间的差序, 在人格的道德范畴中, 存在善人格的优先效应; (2)善恶人格内的差序, “善”的核心由内到外为尽责诚信、仁爱友善与包容大度、利他奉献; “恶”的核心由内到外为凶恶残忍、背信弃义与污蔑陷害、虚假伪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善恶观, 为善恶领域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格袁贵仁我国学术界现在主要在三个不同领域和意义上理解和运用人格概念。(一)道德人格。在哲学伦理学范围内,人格被理解为道德人格,指人的道德品质,相当于“人的品格”。(二)心理人格。心理学、教育学的人格接近于“人的性格”。(三)法律人格。在法学中,人格是一种权利,类似于“人的资格”。在哲学看来,真正的人是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由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构成的完整的人,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人,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哲学意义上,人的规格,就是具备基本素质、能够从事现实的活动。人格,也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所谓道德人格、心理人格、法律人格,实际上不过是对活动主体资格的伦理学、心理学或法学的表征或评价。把人格理解为人的主体资格.是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联系在一起的。人的主体资格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人有了主体性,符合了主体规格,才具有主体资格和人格。在哲学中.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人格总是能动的,人格主体必然是能动的活动主体;人格的基本特征也包括自主性。“自主”离不开“独立”,所以人们常把自主的人格又称为独立人格。人格的基本特征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