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人间佛教的建设,不能回避这一主题。大力弘扬佛教思想宝库中蕴涵的有现代价值的医药养生思想,是二十一世纪佛教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将佛法图融于社会,服务人生,建设人间佛教的方便法门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间佛教是近百年来海峡两岸中国佛教的主流趋势,也是近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和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相关讨论,以太虚、印顺法师和星云三位公认的人间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为代表,探讨了人间佛教百年历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阐述了百年人间佛教三个历史座标的历史联系及其各自的特点,指出太虚是现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者和思想家,印顺法师是现代人间佛教学术理想的提出者和佛学家,而星云是推动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实践家。  相似文献   

3.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不仅是现代人间佛教一位卓越的倡导者,也是现代人间佛教一位卓越的创立者。为了说明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发展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当代人间佛教的继续前行总结经验,本文分别从系统建构人间佛教思想理论,深广推进人间佛教实践事业,创建高素质规模化的人间佛教僧团,积极发挥佛教信众主体性作用,倡导对全体佛教文化、知识、信仰的整合,成功推进佛教现代化转型发展,大力拓展佛教的国际弘法空间,努力以佛教加深两岸社会民间的友好交流,引领台湾现当代佛教的健康走向,启迪大陆佛教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这十个方面,予以了系统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维度来对"人间佛教"进行观照,试图由此而切入关于"人间佛教"之概念及其意义与价值的理解。(1)从历史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根本精神的继承,是针对中国佛教之衰落形态的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运动,体现为中国化佛教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从现实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在现代生活场域之中,以"契机"为方便而实现的关于佛陀教义的化仪更新,体现为佛教的一种新实践;(3)从理论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对佛教之根本义理及其价值的重新拣择,基于化仪更新而实现了佛教价值之实现境域的转移,而体现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人间佛教是关于人本的佛教,是以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尊重人性和生命价值、净化心灵及实现人间净土为目的的人文宗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调和主体精神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当下,面临着其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受世俗化影响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和特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保持自身超越性和主体精神的重要性等三个方面作了系统论述,明确指出在末法时期提倡人间佛教,绝不能片面地将这一契合现代性而发端的人间佛教,理解为适应世俗化生活的一项革新举措,从而忽略佛教固有的化世导俗、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根本功能和超越世间的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6.
陈兵 《法音》2004,(8):3-10
人间佛教自20世纪20年代由太虚大师等提倡以来,经过近80年的研究、实践和弘扬,已经被中国海峡两岸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认同,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始于太虚法师。在他所处的时代,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加上此时佛教义学式微、教理不清,佛教发展出现隐忧。太虚法师在敏锐地观察后,主动顺应现代大潮,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开佛教改革之先河,尤其是数次出访国外后视野大开,成为改写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佛教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8.
严胜英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2-73
近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始于太虚法师。在他所处的时代,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加上此时佛教义学式微、教理不清,佛教发展出现隐忧。太虚法师在敏锐地观察后,主动顺应现代大潮,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开佛教改革之先河,尤其是数次出访国外后视野大开,成为改写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佛教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9.
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人间佛教”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实践,使得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星云模式”。论文基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在佛光山的深入实践,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人间佛教的“星云模式”,并认为以佛法建设为中心的弘法利生模式、以佛教社团为中介的资源动员模式和以人间佛教为纽带的社会信仰模式,是当代人间佛教“星云模式”的三大要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思想得以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星云大师博大精深的佛教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伦理体系入手,初步建构印顺佛化道德概念在人间佛教的不同维度中所形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纵向的差序层级、横向的规范原则及其佛化伦理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印顺以众生性、人性和佛性的不同区分出人间佛教伦理道德的境界序列,又以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为背景提出佛陀人间化的伦理前提、智慈合一的实践理念、集团生活的时代倾向与救世之仁的实践意义作为人间佛教伦理观的原则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家、出家两种殊途同归的佛化道德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星云大师继承太虚大师的宗旨,在台湾地区把"人间佛教"思想实践风生水起、大有可为之际,赵朴初先生也在中国大陆作出了积极地响应。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佛教内部的情况,赵朴老"人间佛教"思想呈现出不同于星云模式的别样特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间佛教;基于振兴佛教的教团教育;基于大乘精神的僧众圆融;基于社会主义的完美人生;基于世界和平的人间净土。赵朴老"人间佛教"实践的特殊贡献是:在大力推进僧团自身教育的基础上,大陆佛教寺院兴盛、佛学院林立;积极促进了中外佛教之间以及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友好交往;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团结教众,提高及完善众生生命境界;理顺政教关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2.
在"人间佛教"的引领之下,台湾佛教将宗教的神圣性融入于世俗的生活之中,积极地从事社会关怀与福利事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台湾佛教也因此遇到了许多困境与挑战,首先,佛教的世俗化与神圣性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其次,佛教亟待进行文化的更新以及自身形象和功能的完善;再次,佛教面对着资本操纵和经济资源搏斗的生存困境。这些新的课题,会对大陆的佛教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中国化的根本属性是长期性,当代中国宗教依旧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具体而言中国宗教要达成对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核心价值文化认同。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集中体现了佛教的当代中国认同,它将"人间佛教"的核心内容(佛教人本关怀哲学和人学菩萨道教法)置于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重新涵化,表达了中国佛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接契,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进而倡导中国佛教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从服务国家民族最高整体利益,服务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外友好交往。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为当代中国宗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识答问》等著作中,对佛教史观有一系统明了的阐发:佛教的创立、传播及发展与印度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质之传统,鉴于现实,“人间佛教”是佛教发展的趋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贯穿于赵朴初先生佛教史观的主题则是人,是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5.
巨赞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佛教改革家之一。其佛教改革思想继承了太虚佛教革命思想的精神、主旨,及其“人间佛教”思想的内核——大乘菩萨行,并注入了更多现实性因素,可谓太虚佛教革命和“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它在根本上推动着佛教与人生、时代、社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都市佛教"是和山岳佛教相待的概念,是"人间佛教"理念在当代我国佛教发展的新阶段。都市寺院网站建设,是都市佛教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网络平台,来弘传佛法的行为,是我国"人间佛教"思想的时代要求。都市寺院网站所展现出的自我介绍的主体性、内涵塑造的文化性、信仰重构的济世性和交流互动的服务性等方面内容,是我国当代"人间佛教"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正>“人间佛教”提出一百年来,其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菩萨精神改善人心、人生、人间的义理已臻完备。人间佛教对佛法的传播采取了一条适合现代众生、行教重于言教的入世化、人间化、现代化路线。  相似文献   

19.
释圣严 《法音》2003,(6):13-18
自西元1990年1月12日至15日,我们中华佛学研究所假台北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以来,已历十二个年头。当时拟定的永久主题是“佛教传统与现代社会”。在此原则下,以前三届也各选定了一个主题,分别是:“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每一届都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们,发表了高水准的论文。这回是第四届,我们依旧要沿着永久主题的原则,来讨论“佛教与二十一世纪”。有三个子题,分成三个领域,那就是:一、佛教与修行,二、佛教与社会,三、佛教与资讯。每一个领域,都将有多篇专业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以创新、改革著称的禅宗,以适应由古代佛教向现代转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率先开始了以“人间佛教”为核心的革新运动。寄禅、太虚、印顺都是中国佛教时代精神和理论创建的杰出代表,构成了鼎力于佛教改革的三个时代。从佛教的出世到入世,到“人生佛教”的提出,进而“人间佛教”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又一次创新,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振兴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