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丽的都柳江畔,“黔南门户,桂北要津”的从江,不但有历史悠久,建造工艺精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冲鼓楼,而且还有我国目前最高的木质结构鼓楼——“从江鼓楼”。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的都柳江畔,“黔南门户,桂北要津”的从江,不但有历史悠久,建造工艺精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冲鼓楼,而且还有我国目前最高的木质结构鼓楼——“从江鼓楼”。  相似文献   

3.
热情好客,拦路唱歌,迎客进寨,是三宝干户侗寨的侗族人民,也是所有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4.
王勇全 《美与时代》2016,(10):116-117
鼓楼绘画的独特价值借助鼓楼的教化与审美功能得以突显。正如多半的民间美术依附于实用功能一般,鼓楼绘画依附于鼓楼而发展,对其传承的思考也不能脱离鼓楼的建造。通过对侗寨的考察与走访,根据侗家人"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特点,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侗族建筑简析:中国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运用了上干年斗棋结构,榫卯结构。侗族“三宝”这是他们建筑的代表。他们擅长木石建筑,鼓楼、风雨桥、凉亭,是这个民族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全用杉木为材,结构复杂,造型壮丽,以榫栓穿合,不用铁钉,扣合无隙,结实牢固。形式多样,尤以从江县的增冲“鼓楼”最为秀丽。如黎平县的已堂“鼓楼”,均可与之比美,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正确的保护这些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6.
听人说,贵州省天柱县侗寨“三门塘,有一个功能特殊,不同于一般老人会的“老人会”。怀着好奇,我专程走访了三门塘。据寨中人讲,在明、清时代三门塘是清水江木材集散地,内江放下来的小木排,要在此改扎成大排,外江的木商云集于此购买木材,木材交易十分繁忙,人们整日忙碌在木材生意中。遇到家中老人去世,心情悲痛,加上生意红火,怕因丧事耽误,不知如何处理,也就草草行事;  相似文献   

7.
纳孔布依寨     
在省级风景名胜区贞丰县三岔湖东北岸上,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布依族村寨,名曰“纳孔寨”。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被列为省级民族古老村寨文化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8.
李化斓  侯贺良 《管子学刊》2006,(2):F0004-F0004
碧霞元君行宫坐落于淄博市博山区凤凰山,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清代、民国曾多次重修。三进院落,有石坊、山门、正殿、配殿及钟鼓楼等建筑48间,占地十余亩。文革期间全部被毁。1984年博山区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修复,翌年4月竣工。山门座北向南,面阔三间,描金绘  相似文献   

9.
以侗寨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寻找文化成因,分析聚落选址、内部组织、边界处理、景观节点布局等形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侗寨聚落空间的审美特征。主要运用资料文献法、实地调查法、比较法得出侗寨聚落空间设计具有三个审美特征,即"天人合一"的生态之美、人地相生的适度之美、造物形态的秩序之美,并对侗寨聚落空间设计进行优势提取,提出"新型居住者"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北京广化寺     
《法音》1989,(10)
广化寺位于北京鸦儿胡同。南临后海,北近鼓楼,东望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全专占地二十余庙,殿宇三百多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北京城内一座佛教名刹。广化寺座北朝南,拥有三个大院。正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由前往后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后楼和转角楼)。山门前是八字影壁;天王殿左右为钟楼和鼓楼;大殿两侧是伽蓝殿与祖师殿及东西配殿,梵宇琼楼,巍峨庄严;老揪古柏,碧绿苍翠。东西两院殿堂星罗棋布,组成各有千秋的多重院落。各院之中树木披绿,花草溢香,曲径通幽,禅室安静。院落之间以门相通,藉墙隔断;回廊环绕,僧房毗连,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众多小四合院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11.
<正>小皮院位于古城西安鼓楼附近,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游人若不留意,根本注意不到它的存在。相对于西大街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这里显得如此宁静。小皮院清真寺就坐落在这条宁静的小巷中,寺也因此而得名。西安鼓楼附近有几座比较有名的清真寺,最有名的是化觉巷内的清真大寺,也称东大寺;其次是位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也称西大寺。由  相似文献   

12.
天主教传入福州虽然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但民国以前建在福州城内的教堂只有两座:一座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初、后来被改为关帝庙的三山堂;另一座就是位于城内鼓西路的西门天主堂。 西门堂所在的福州鼓西路,原本是一条横贯城内鼓楼前的狭窄古街道。1900年,一位漳州籍教友自愿将鼓西路的临街三进单层木构平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捐献给教会,  相似文献   

13.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摇篮和基地,民族村寨保护是民族文化遗产是否能延续下去的根本措施。保护与开发,发展与传承,效益与村民自觉是摆在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面前的主题。本文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就民族村寨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摇篮和基地,民族村寨保护是民族文化遗产是否能延续下去的根本措施。保护与开发,发展与传承,效益与村民自觉是摆在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面前的主题。本文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就民族村寨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七十二寨”位于榕江县境北部,以乐里镇为轴心,侗族为主体,向瑞里、仁里、平阳、两汪、寨蒿、坍洞等乡镇扩展,共七十二个村寨(通称乐里七十二寨)。  相似文献   

16.
“七十二寨”位于榕江县境北部,以乐里镇为轴心,侗族为主体,向瑞里、仁里、平阳、两汪、寨蒿、坍洞等乡镇扩展,共七十二个村寨(通称乐里七十二寨)。榕江县“七十二寨”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觅意中人的主要方式就是传统的爬窗对歌,这一社交活动方式,风情唯一,独具特色,已成为该民族地区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陈伟 《天风》2011,(2):22-23
来过杭州基督教会鼓楼堂(老堂)的人都有记忆,建于1931年的这座中国宫殿式教堂,在讲台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感谢耶和华恩赐生命水,讴歌弥赛亚声动浙江潮"的对联(新堂内仍保留了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8.
古镇采风     
《贵州民族宗教》2007,(3):I0004
黔南自治州长顺县广顺古镇采风,说起它的历史,很有名。 长顺县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川壮丽、景色秀美,是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长顺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于夜郎国,汉武帝时期属于夜郎县,唐代置乡州(今长寨地区)和令州(今广顺地区),隶属黔中道,元置金筑府,治所在今广顺镇,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长官司,万历四十年置广顺州,隶属贵阳军民府,清雍正五年置长寨厅,1914年改广顺州为广顺县,长寨厅为长寨县,民国三十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县治设长寨镇。  相似文献   

19.
婚姻如戏     
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想往里挤,里面的想往外面冲。也有人说,婚姻是一双鞋,舒不舒服全凭自己的感觉。上述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细细品味,似乎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对婚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贵州侗族鼓楼图案是贵州侗族地区中富有民族特色及艺术审美的鼓楼文化,这些鼓楼的内部都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图案,以描绘侗族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图腾标记和民族吉祥物为绘画题材。鼓楼图案色彩鲜丽,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图案创作运用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精神寄托。鼓楼图案的表现内容及艺术特点都表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因此对鼓楼文化危机、保护措施、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能够为侗族鼓楼图案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