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台山是内地唯一一处汉藏并行、青黄共存的佛教圣地,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五台山藏传佛教是中外文化交流和汉藏满蒙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是凝聚民族心理的最好方式与例证。它在民族团结与政治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与作用正在日益加强与凸显。  相似文献   

2.
能海法师是近现代藏传佛教高僧,弘法40余年,重新将藏传佛教弘传内地,期间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为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略谈能海法师在五台山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海法师是近现代藏传佛教高僧,弘法四十余年,重新将藏传佛教弘传内地,期间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为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是我国唯一一处汉藏佛教并存的圣地,五台山藏传佛教不仅在我国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且有助于提升山西文化强省形象,促进山西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总结五台山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自身特点,旨在探寻其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从而使其为推进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是内地唯一兼有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圣地:清代蒙古族长年入塞朝台,开辟了一处重要的内地蒙汉交流场域。山西忻代之人得以就近学蒙语、习蒙俗、结蒙情,提前接通了北上蒙地耕垦经商的民族通道。  相似文献   

6.
自元朝藏传佛教萨逛派领袖八思巴巡礼五台山后,历代帝王及藏传佛教领袖人物,都十分看重五台山。五台山始终是沟通汉、藏、蒙、满、土等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五台山佛教研究出现新气象,即五台山特有的藏传佛教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研究五台山文化时,必须面对藏传佛教。学术界触角的延伸,对于深刻理解汉藏佛教在五台山的融合与交流有较大的启迪作用,藏传佛教朝代研究、教派及高僧研究、寺庙及佛像建造艺术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领域有待扩展和深化,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理论有待升华。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与清朝前期相比有所衰落,虽没有形成高峰,但也一直未中断。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不仅呈现了自身的特征,而且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自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优美神奇的传说悲福菩萨顶是五台山的一座著名古刹。以其所在之地极似印度灵鹫山,又是真容菩萨的道场,还是五台山藏传佛教的首府,更以其宫式建筑和藏传佛教的塑像、法事活动而引人注目;还以其许多神奇的传说而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大都带有浓郁的...  相似文献   

10.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