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十年,浙江会党逐步由"反洋教"走向"反满革命",官、绅、民、教之间政治立场冲突与利益纠葛开始取代单纯的"排外"与"仇教"。新政时期,教务教案日益内政化,名之"教案",实为"律案",教务教案与国内各阶层利益博弈息息相关。在消弭教案时,政府主张联络教士,定立专章,保护教民,责成官吏;士绅侧重收回治外法权,广设报馆、学堂,启迪与动员民众。新政后期,士绅权力体制性扩张,浙江官吏与教会处理教案,有时会共同限制绅权,官、绅、民三者之间冲突逐步加剧。浙江社会阶层的变动是政局演变的催化剂,如何协调官、绅、民、教的关系也成为贯穿民国始终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周志斌 《学海》2004,(2):102-106
南京是晚明耶稣会士传播福音的重地。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 ,南京发生一起逮捕耶稣会传教士及天主教信徒数十人的事件 ,史称“南京教案”。以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为代表的明保守派官僚联合某些佛、道人士发动了这起教案具有文化排外的性质。它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晚明党派斗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为晚明天主教传华后发生的第一起影响较大的反天主教事件  相似文献   

3.
长江教案发端扬州论辩云乃庆1891年4月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长江教案”。关于长江教案的发端或称“序幕”,一般学者都认为是“芜湖教案”。如《中国教案史》称:芜湖教案“成为189...  相似文献   

4.
2月6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基督教两会”)、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在全国基督教两会总部联合举行座谈会,深入揭批“法轮功”。参加会议的教牧人员和信徒一致认为:在李洪志妖言蛊惑下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法轮功”痴迷者自焚事件,再一次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本质,更加充分地说明同“法轮功”的斗争是一场长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大家认为基督教界在认真组织揭批“法轮功”的同时,要加强教会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提高广大信徒的信仰素质和爱国主义觉悟,增强基督教对各种异端邪说及各种邪教的免疫能力,在社会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5.
《福建宗教》2000,(5):13-14
马赖神甫就是梵蒂冈册封的所谓“圣人”之一。1852年,马赖神甫违反清政府不得在内地传教的禁令,私自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并勾结官府,作恶多端,包庇教徒抢掳奸淫,激起民愤。据庾裕良著(广西人民反洋教斗争)记载,马奥斯汀(即马赖)的入境,既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也未经地方当局办理入境登记,因而是不合法的行为;他披着神父劝人行善的外衣,在西林一带做了许多坏事。1856年2月29日,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天主教是作为“洋教”传入中国的。翻开法国耶稣会会士史式徽著《江南传教史》,在在可以看到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脉络和中国教会的殖民地性质。从明末到本世纪的四十年代末,这个蒙受屈辱的历史,持续三百多年。五十年代初,中国教会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组成部分。这一历史性事件导致中国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2,(4):77-77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简称《三自宣言》,号召基督徒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8.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学习西方。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变革,实现近代化,中国近代的变革者们无不向西方寻找真理,引进西学。他们向西方学习是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的:从开始学习西方的工艺技术发展为学习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从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而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哲学。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那时西方人极力向中国传播的基督教却不感兴趣,甚至拒不接纳。就此而言,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西方并不全面。诚然,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排拒是带有普遍性的,从未间断过的“反洋教”斗争便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粟裕与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金冶今年,是粟裕同志逝世十周年,又是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五十周年。粟裕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军事家、战略家。他戎马一生,搏击沙场,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现就粟裕与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情...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团结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酷爱自由与和平,追求进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侵略者面前从不低头、退缩,在世界的舞台上为正义而呐喊,近百年的史册上写下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光辉一页。 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国教会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潮流推动下,经过对中国天主教历史的深刻反思,义无反顾地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在天主教内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康壮大道,彻底洗刷了“洋教”的形象,与全…  相似文献   

11.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的发展往往表现为哲学思潮的演变。人们常常把中国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概括为: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对宋明以后的哲学思潮,有的学者以“理学与反理学”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是否准确、是否揭示了哲学发展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谷方同志的《中国哲学史上“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一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文认为,用“反理学的斗争”来概括明清之际的批判理学思潮是不恰当的,在明清之际的时代条件下不存在“反理学斗争”的根据。该文对如何分析哲学思潮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欢迎广大读者就哲学发展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撰文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史哲学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伪纪克思主义的斗争十分尖锐。这一斗争,是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发展而来的。当时历史哲学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伪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中国哲学史问题的论战上。它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杨骏 《学海》2004,(5):192-194
<谣言与近代教案>的研究对象是新中国建立后史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教案"研究.作者在研究中没有拘泥于原有的学术视野,而是独辟蹊径,从反教方法入手对教案进行了另一个维度的考察.具体而言,就是把反教谣言放在反教"策略手段"的意义上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抗战中江苏沦陷区人民的反经济侵略斗争林刚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精神,不仅表现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对日武装斗争上,也表现于被日军占领地区的经济战线的斗争上。这种经济斗争,不同于疆场上那种枪来剑往式的激烈对击,往往采用“合法”手段,钻空子...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到《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发表的谷方先生《中国哲学史上的“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以下简称谷文)一文。此文主要批评了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笔者是该书著者之一)以及拙作《试论理学与反理学的界限》(《哲学研究》1982年第11期)一文中关于理学史上的反理学斗争的观点。《哲学研究》编辑部在谷文前面加了编者按语,其中说:“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我认为,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而且恰恰是由于各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针对Ф.Ф.维亚克列夫的《辩证矛盾的结构》一文(译文见本刊1964年第12期)而写的。作者反对维亚克列夫把矛盾的本质主要与对立面的同一、相互渗透联系起来,把矛盾的本质的表现主要与对立面的相互排斥联系起来。他认为,随着条件、特别是矛盾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现象中被提到首位的或者是对立面的分裂为二,或者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在不够成熟的矛盾中,统一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而在成熟的矛盾中,“斗争”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他认为“对立面的相互作用”这个命题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抓住了任何矛盾的最本质内容,表现出一切矛盾的一般结构。他认为辩证矛盾的结构中包括:作为矛盾双方的对立面;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矛盾中统一因素和“斗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由于矛盾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他反对把一切对立面都归结为两极的对立,而认为事物通常只是在其中某些特征方面是对立的。他认为统一有三种表现,即不可分离性、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统一在矛盾中也是能动的本质,而且是冲突和“斗争”的基础。他认为差别是处于可能状态中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矛盾。他还反对维亚克列夫否认外部矛盾的存在,而肯定外部矛盾是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17.
小田 《天风》2010,(11):47-48
<正>二庚子以后国难愈发深重,革命党人在各地多次组织起义,清政府废除科举,派大员出洋考察宪政,继而决定设资政院、谘议局,在光绪、慈禧崩驾前夕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基督教的形象在普通中国人心目中进一步跌落,作为回应,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福建等地出现了一批自立教会,意欲摆脱洋教面貌,希冀藉此沟通"民""教",消弭教案。似乎一切都在  相似文献   

18.
《文子》是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它在继承战国黄老学思路和资料的基础上,改造了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将“道”与“气”相整合,笋以“自然论”贯之,对黄老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两汉哲学战线上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斗争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19.
“三自”是中国基督教本国化的重要经验徐如雷按照我们的经验,基督教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简称“三自”)是本国化的重要途径。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的基督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可仍然是一个“洋教”。1907年,来华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百周年大会。...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关于取缔“法轮功”的英明决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斗争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反对、揭露、铲除伪科学的斗争仍还任重而道远。李洪志搞的那一套歪理邪说和江湖骗术并非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正像中国科学院反伪科学的杰出斗士何祚庥院士在《科学时报》撰文中指出:“要特别看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法轮功’的许多手法有相当多的气功组织在学着采用。”因而何祚庥同志在反对“法轮功”的同时,还要在电视上高举标牌,大声疾呼“青少年不要学气功!”对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