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在全國農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羣众运動的高潮就要到來覀兊哪承┩救聪褚桓鲂〗排?东搖西擺地在那裏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評头品足,不適当的埋怨,無窮的憂慮,數不尽的清規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導農村中社会主义羣众运動的正確方針。否,这不是正確的方針,这是錯誤的方針。目前農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國也即將到來馐俏鍍|多農村人口的大規模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動,帶有極其偉大的世界意义覀冇Φ狈e極地熱情地有計劃地去领导这个运動,而不是用各种办法去拉它向后退。  相似文献   

2.
一馬克思列寧主义理論的偉大的实踐力量,在毛澤东同志的“关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报告和党的六中全会关於农業合作化問題的决議發表以来的几个月中间,在全中國人民的实际生活里顯示出了一幅非常生动輝煌的景象。成千成万的幹部的眼晴空前明亮起來了,几万万人民中間潜伏着的創造積極性完全得到了解放。像不能遏止的无尽的洪流一样,像巨大的火山爆發一样,很短的时期里,全國各地的農村就進入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由去年七月到年底,全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户由百分之十四急剧地增加到百分之六十。農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到來了r村的社会主义革命运  相似文献   

3.
毛澤东同志“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和中國共產党七届六中全会(擴大)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决議,是我國社会主义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文件。这兩个文件不僅是指導当前農業合作化运動的綱領,而且对於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切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义鈨筛鑫募陌l表,給了全党和全國人民一个犀利的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幹部和全國人民,使全党  相似文献   

4.
苏联在第六个五年計划的五年中將廣泛运用新技术,多方面利用科学的成果。將要建立总發电能力达到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瓧的原子能發电站。將要创造运輸工具的原子动力裝置,建成原子發动机的破冰船。將要進一步运用放射线于工業、農業、医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半導体具有極其宏偉的前途,半導体將普遍运用于新技術中。苏联已經創造成功了快速电子計算机,它能够在最短期間解决極其复雜的数学任务。在新五年計划中与發展自动快速电子計算的同时,將要建立自动控制生產过程的計算机。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計划草案要求把自动化的个别联合机施工转变为自动化車間的施工,創立完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前,俄國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乃是有產階級的特权,不是人民所能享受的。一九一三年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居民是文盲,而在中学受教育的大約只有五十万人。革命后,苏联勝利地实行了普及的七年制教育,为培养?覄撛炝诵律α康牟痪≡慈R痪哦咧烈痪哦四晁樟叩妊5难还挥惺蛉?而現在却有一百八十六万五千人。第一个五年計划开始时在國民經济部門工作的?抑?总共只有高等学校程度的九万人,中等学校程度的五万六千人,而现在苏联具有高等和中等宨T学校程度的?矣形灏傥迨蛉艘陨稀5诹鑫迥暧嫽A定要在城市和鄉村中基本上实现十年制的普及中等教育,并培养出具有高等和中等教育程度的?易苋耸Ρ鹊谖甯鑫迥暧嫽陂g約增加一半。重工業、建筑業、运輸業以及农業各部門  相似文献   

6.
結合中國社会革命与建設的实際,闡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兩对範疇,指出:我們如果認識到資産階級的本質及其進攻的必然性,就会提高政治警惕,就会抵擋住“糖衣砲彈”的襲擊。並又指出:由新民主主義社会过渡到社会主義社会的現实條件中包括着兩种可能性:一方面是建成社会主義社会的可能性,一方面是资本主義復辟、使中國變爲帝國主義附庸的可能性;要使建成社会主義社会的可能性變爲現实,我們就必须实行國家社会主義工業化;对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会主義改造,就必須鎮压反革命分子的反抗、鞏固人民民主孶?就必须加强党的团結和統一;就必須展開对资産階級思想的批判。应該指出:本文不免还存在着一些缺點和不够的地方,希望讀者討論;同時也希望大家結合中國革命实際,研究其他哲学範疇,这是目前很有意義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其他刊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见过。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和世界史。  相似文献   

8.
主席先生:  20世纪已走完了她的历史进程,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人类更需要和平,但和平既是时代主题,也是不断需要解决的问题。  几千年来,热爱和平已经成为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最重要的人文精神。中国的古哲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国文化主张“和为贵”这一鲜明特点,也深深地溶进了我国各宗教的信仰与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懂得,一切事业的成就,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没有和平就没有人权,更没有发展,所以要人权、要发展,首先就要和平!热爱和平,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