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朗西埃在《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里面提出"所有智力都是平等的"这一箴言,但他实际论证的不是所有智力皆平等的一面,而是其假设的一些性质。朗西埃以理论与真实始终矛盾为线索,揭示了现代社会建构中的智力钝化、愚化问题,澄清了智力与意志的不同性质,还把它们与另一个核心问题即"自由"问题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作澄明"教育"在本原上的意义,是重拾对理性人性的信心,去相信任何个人的知性能力。但我们也知道,所有人智力皆平等的主张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论断,或是对平等政治的献身,或是一种革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简单和绝对地将之定位。  相似文献   

2.
傅维利  刘磊 《心理科学》2006,29(3):724-728
实践智力理论是斯腾伯格等人针对智商研究解释力不足提出的,它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有益补充。本文介绍了实践智力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当前心理学界对之提出的主要质疑,并对该理论的优长与缺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当代智力理论中的“EQ”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  金瑜 《心理科学》1999,22(2):179-180
1EQ的提出与反响EQ概念一经提出,顿时风靡社会、源于心理学界的一个概念,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其在心理学界引起诸多争议,但就这一现象本身已足以令人寻味。Salovey和Mayer等人关于情感智力的研究,对EQ概念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注目的问题。在西方心理学界中虽然许多人不提“发展动力”,而是提影响心理发展的条件,但这实质上也是动力问题。皮亚杰曾把心理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两类六种。第一类三种是反对发展进化观点的,也就无所谓发展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了。第二类是肯定发展进化的,在动力是什么上分为外因论、内因论和内外因相互作用论三种。皮亚杰本人是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的。法国心理学家瓦龙也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只是他们两人对内因的提法有所不同。他们两人的观点都带有辩证因素,比起那些把发展归于外界环境的机械论观点和把发展归于机体的生理遗传因素的生物学化观点以及其它的唯心主义观点是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智力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有关智力的三个基本问题:①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的关系如何?②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③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如何?本文提出了作为各种理论的基础的心理模式,如:地理模式、生物学模式、社会学模式等,探讨了这些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还提出了三种结构理论(triarchitictheory)把上述三个问题初步综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智力和智力训练要进行智力训练,必须弄清智力的涵义。什么是智力?这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但是,由于各自的观点不同,所强调的方面不同,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 1、适应的观点。认为智力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智力愈高的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愈强。在任何一种环境中,能从容应付,恰到好处。德国心理学家斯腾(Stern,W。)认为,智力就是个体于新要求有意识地适应的一般能力,是对生活中的新课题和条件的一般的心理顺应力。  相似文献   

7.
今天,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多地为人们认识。人本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有意义的问题,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它作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传统的心理学。尽管心理学界对它的评价莫衷一是,是否自成一派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作为一种新的势力,一种有异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第三力量,却为西方心理学界广泛承认。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史部分也基本采用这一观点。①而人本心理学者更是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不同于传统的立场:行为主义仅仅从外显行为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心理学界在智力和智力测验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并产生了许多新观点,其中有些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一,普遍认为应该把心理测验看作是一种工具,如同所有的工具一样,它们的效用依赖于使用者的知识、技能。因为心理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就需要关于人类行为的知识。脱离开心理科学的知识就不能正确地应用心理  相似文献   

9.
导言智力的性质和含义是什么?心理学界对这个问题从未有过令人满意的、一致的看法。同样,对于智力的结构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因此,测量智力的方法有许多,各自的依据也不尽相同。为多数人所推崇、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智力测验工具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这一最表是根据双因素理论的结构编制成的,在国际上受到多数专家的好评。我国学者根据国情对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作了适当修订,制定出了中国常模。这个智力量表运用于一般正常人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三种儿童智力量表的初步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引进和修订了几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智力测验。到目前为止,正式出版的有吴天敏教授修订的《中国比内测验》,修订基本完成的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另外未经正式修订的但已被人们试用的《瑞文测验》。但实践证明,在使用测验中,如果没有对智力测验的因素分析研究(factor analysis 简称因析法),也难以作到正确地使用测验和科学地解释测验的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儿童智力量表的因素分析,试回答以下问题:(1)这三种量表能测出儿童多少种不同的基本智力因素;(2)这些因素是一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关于思维结构的问题,还是多元智力的问题,均得到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的目的是(1)分析和比较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多元智力观的异同;(2)从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品质、自我监控以及非认知因素等六个方面分析思维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三棱结构"理论;(3)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和讨论智力结构的难以穷尽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者存在争议。本文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综合研究视角出发,对二者的含义、主要研究方法和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13.
徐云  戴晓阳 《心理学报》1988,21(2):85-90
谈加林同志在《心理学报》1986年第3期上发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几种心理测验修订中存在的问题》一文,认为龚耀先同志负责的全国心理测验协作组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几种心理测验中,对常模样本的代表性、常模群体的界定及分数组合与等距性问题上有着“忽视了这些工作而没有尽自己能力”的问题。并指出韦氏智力量表Tellegen简式用法的使用错误问题。笔者认为:该文提出的观点由于概念上的模糊,对测验编制者编制目的的不甚了解,故他所指出的几个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错误,特撰文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一男女生智力有没有差异?这是心理学界长期来有争论的问题,也是教育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它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广大教师与家长对此更感兴趣。我国教育界曾有一种传统的看法,即中学里男生优于女生,小学则相反,是女生优于男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即使是小学生,也往往是男生聪  相似文献   

15.
智力研究发展到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认知革命,但无论智力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和理论,都只能是间接研究。所以在《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模型》一书中出现了“木筏”这一比喻。通过对“木筏”比喻的分析可以看出,跨越智力之河中的“木筏”是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比喻可以使我们明确一点:真正的智力在彼岸,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只能对其进行间接研究,而“木筏”代表的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则是一种研究智力的手段,虽然“木筏”不是智力,但他们能起中介作用,通过这些“木筏”我们正在一次次接近智力。  相似文献   

16.
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对于自身的智能及其发展问题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人类智能的探索也一直是心理学中极为活跃的领域。随着认知科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高级智能问题的探索。一、智力理论的发展几十年来,智力研究者们从心理学、心理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认知科学等不同角度和层次对人类智能问题作了种种探索,提出了各种智力理论,并在各种智力理论基础上编制了多种智力测验,对人们的智能进行评定和测量,促进了智力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智力研究中,把智力作为大脑内部的功能结构来进行研究,并提出智力理论的主要有两大模式:心理地图模式和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7.
竺培梁 《心理科学》2006,29(1):140-142
智力分布本是心理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众多心理测量教材往往对此论述不足。因此,本文详述有关智力分布的4个论题:(1)正确理解智商组别的组距和组限的表述;(2)4种智力中等标准之比较;(3)3种智力超常标准之比较;(4)如何计算智力分布类别的理论百分比。  相似文献   

18.
苏联心理学界对活动理论的近期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6,19(2):105-1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A.H.列昂节夫代表的活动理论的讨论情况。其中包括三种意见,一种是支持态度,一种是持较大异议、企图用系统论取而代之的态度,一种是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的态度。从讨论中可以看出,活动理论在苏联仍有很大影响,人们公认列昂节夫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奠基者之一,公认他提出的活动理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贡献。目前开展的讨论,不是要否定和批判活动理论,而是在爱护、珍惜它的前提下,对它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使它更加完善。作者认为,这一讨论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一、苏联心理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一点上,没有根本分歧;二、我国心理学界需要展开一些理论上的争鸣和讨论,需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理论家;三、必须首先明确“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究竟走哪条路”的问题,为此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以及世界"公民社会"的发育,带来了许多具有全球性、普遍性的新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公共哲学"思潮的出现和兴起,就是学者们以积极的姿态,试图从理论上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度回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是国际上著名的研究智能问题的专家.他的智能研究的重大贡献,不仅表现在他所提出的智力三维模式上,而且也表现在他对创造力问题的研究上.三十多年来,吉尔福特广泛地探讨了诸如创造力的本质、创造力的测验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題.美国心理学界把吉尔福特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就任主席时所发表的那篇题为《创造力》的演讲视为创造力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实上,美国心理学界五、六十年代对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热潮,就是在吉尔福特的这篇演讲后才出现的.本文只对吉尔福特在这篇演讲中的部分观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