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耀南 《天风》2001,(8):30-31
感恩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极其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信仰的传统上就有一种“感恩礼拜”的宗教活动。(注:下文凡“感恩”是指感恩礼拜) 用“感恩”作为基督徒敬拜、颂赞、感谢神的恩典之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基督徒各人的层次不同,信仰素质优劣高低不等的原因,故在现实中发现,在“感恩”的事上或多或少地存有不良不妥的误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教会行动的顶峰,七件圣事中的感恩祭更是基督徒生活的源泉。教会教导我们:感恩祭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因此,让我们的生活感恩祭化。一、生活:身在福中不知福修道八年,我的修道生活却一团糟。原因是尽管对教会礼仪已经相当熟悉,实际上对礼仪精神却  相似文献   

3.
王荣伟 《天风》2018,(11):4-6
2018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基督教始终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40年来,广大基督徒的内心充满了感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基督教今日的光景。本刊整理了改革开放40年里的10个珍贵片段,见证广大基督徒心中留下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4.
感恩节专题     
, 《天风》2012,(12):I0003-I0003
感恩节是一个与美国历史相关的节日,但感恩的心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具有的,让我们感谢神恩,感谢生活,帮助他人,共同感恩!  相似文献   

5.
谨慎"小信"     
罗忠 《天风》2006,(21):31
基督徒都知道,圣经的话是神说的话。虔诚的基督徒都乐意接受神的教诲,坚信神的话语。基督徒们因信了神的话语,时时灵修警醒内心邪恶的欲望,时时向神忏悔已有的过犯,感恩神的引领。千百年来,基督徒们都承认自己有罪,但圣经中的一句同等重要的话却容易被信徒们所忽视。那就是耶稣反复说的话:你们这小信的人。  相似文献   

6.
闻道 《天风》2009,(4):25-25
基督教历来强调信心,在圣经里,在基督徒生活中,“信心”二字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说太熟悉不过了。圣经所提信心伟人有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约瑟、摩西等(参来11:),对基督徒而言,面对“信心”二字常常是信仰操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弥撒又称感恩祭,是人类敬礼天父的最高礼仪,也是基督徒宗教生活的源泉和高峰,因此,作为天父的儿女,我们理应虔敬地参与弥撒。  相似文献   

8.
海外消息     
阿尹 《天风》2017,(1):62-62
英国报告:反歧视法被用作武器攻击基督徒 近日.一份名为“超越信仰:通过权利法案保卫宗教自由”(Beyond Belief:Defending religious liberty through the British Bill of Rights)的报告显示:反歧视法被用作“武器”.最终可能会抑制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自由。这份由牛津大学神学、教会伦理学和公共生活博士后詹姆斯·奥尔撰写的报告回顾了一系列案件,其中大多数是有关基督徒寻求捍卫其宗教信仰权利.最终诉诸法庭的条件。他提出,反歧视法正在将人权变成“武器”,这使得某些少数群体在社会中反对其他少数群体;并强调.权利被“武器化”并不是公众利益,而是个人表达。  相似文献   

9.
邵立良 《天风》2017,(1):40-41
新的一年来临了,有基督徒认为传统春节有很多活动带有迷信色彩,基督徒应当注重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元旦新年,而非传统春节。的确,基督徒当怀着虔诚、敬拜和感恩的心对待这些基督教传统节日,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拯救。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基督徒不应该排斥,而应当融入和吸收。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沃土,但传统节日中确实有一些不合基督教信仰传统的迷信活动,对此我们应当破除迷信,融入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生财有道     
平常心 《天风》2017,(5):39-40
正富足的,认真生活,爱心奉献;缺乏的,感恩享受,安贫乐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有的人轻轻松松日进斗金,日日挥金如土;有的人终年辛苦劳碌,糊口尚难,奢侈品、高消费于他们更是天方夜谭。基督徒当怎样面对或富足或缺乏的生活?在当今时人"唯物"、唯利普遍存在的社会中,基督徒又当怎样活出不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旧约时代起,以色列人遇感谢神的事,便要献平安祭(利3:1);新约中保罗教导信徒要“凡事谢恩”(帖前5:18)。因此我们在每天的祷告中献上感谢,有时在教会内也举行感恩礼拜。但今天的感恩礼拜不是仅为信徒个人或家庭蒙福的事而感恩,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为整个中国教会一同献上感谢。 刚才所读的经文,告诉我们献上感谢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圣餐,即主的晚餐,是基督教两大圣礼之一,是耶稣与门徒同吃逾越节晚餐之时亲自设立的。~([1])历史赋予圣餐诸多的神学意义,如强调纪念、圣的相通(Holy Communion)、感恩(Eucharist)、牺牲献祭(Sacrifice)等等,~([2])对古往今来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圣餐是"纪念主"的行为,对于基督徒的意义不必多言。但是,圣餐的做法与何人配得领受圣餐等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并非讨论圣餐中饼酒是否变质的问题,而是希望回到圣经的原始处境,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培生 《天风》2010,(2):62-62
基督徒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年?对中国人,过农历新年是一件大事。春节也是中国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处于中国文化传统与民间习俗影响的环境中,当怎样过一个既喜乐又感恩的年呢?  相似文献   

14.
李晶 《天风》2014,(11):14-15
十一月,是怀念及感恩的时间。说起感恩,话题可以不断,拾起的记忆总是闪烁着最美好的回忆。感恩父母、感恩上帝……时光荏苒,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尝幸福。 我们对父母感恩,因父母的恩情犹如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常常和母亲一起用小车往家里推粮食,母亲总是让我拿农具等轻省东西前面走,她自己在后面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家后听着那粗重的喘息声一直持续十几分钟,这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我心痛。在母亲羽翼下的日子有多么温暖,长大了才切身地体会到。如今日子好了,陪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5.
陈志华 《天风》2013,2(2):52-53
耶稣之名所以被称为奇妙,因为他名字的内涵代表了救恩的行动,同时,他名字的内涵也是基督徒需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耶稣”是“把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参太1:21、23)。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耶稣先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再把我们带入上帝同在的荣耀中。基督徒必须先经历“救出来”,才能践行“翻出来”,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依靠主从罪恶中被“救出来”,靠主把以马内利“翻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基督徒,相信我们都发自内心地感恩,感恩上帝的眷顾,感恩有如此坚强有力的党和政府带领着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使今天的你我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摆在许多教会面前的现实是,活动恢复了,可回来的弟兄姊妹却比疫情前减少了很多,事工开展比之前难了很多,牧养工作比以往辛苦了很多,甚至奉献金额也下降了很多……  相似文献   

17.
王天敏 《天风》2003,(8):50-50
引用圣经典故很必要,也很重要,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是基督徒生活至高无上的根据。但只停留在圣经的语言及字面上还不够,还要以现实中人们的基督徒生活为倒,把圣经上道理溶解到现实基督徒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8.
何欣 《天风》2003,(10):47
美丽的彩虹,绚烂多彩。 这是主的允许,这是永恒的约定…… 这位年轻的歌唱家,用她发自内心的歌声颂赞上帝,岁月流痕中给予她最多的是歌声,她说,基督徒不仅要唱爱情的歌、感恩的歌、赞美的歌,更要在人生如虹、如诗的岁月中学会感恩和赞美。  相似文献   

19.
陈企瑞 《天风》2016,(1):44-45
正圣经是上帝启示的真理之道,是生命的灵粮,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因此,读经成了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基督徒热爱圣经,勤于读经,却难在对圣经的解释和应用上。研修本《圣经·新约》(下文作"研修本")是一本专门为中国基督徒"量身定制"的圣经解读本,它不仅注重圣经原文及经文背景的解释,也非常强调中国教会的处境与中国基督徒的阅读习  相似文献   

20.
李珉 《天风》2004,(7):44-45
爱确实是基督徒品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基督徒身份的重要见证。基督徒效仿基督之爱而彼此相爱,就向世人展示了基督徒的精神。对于基督徒,在他每天平凡的生活中能否活出新的生命,活出耶稣基督的爱,是他信心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