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工"在教会中常指参与教会事工却不领薪金的基督徒,这在全国教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温州教会中,"义工"则专指那些参与教会传道、负责讲台牧养而不取酬报的"义工传道"。"义工"在温州教会中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各个历史时期充当了重要角色。可以肯定地说,今日温州教会复兴的基础,就是拥有数以千计的义工传道。他们对教会的自身管理、教会牧养、事工拓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温州教会各个历史时期为主线,简要介绍义工在温州教会的发展,藉以帮助读者了解温州义工发展以及他们在教会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会庄稼多工人少,教会的发展不得不依靠于义工的参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重视义工是一件好事,符合宗教改革以来教会的优良传统。马丁·路德主张“人人皆祭司”,让每一位基督徒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人人参与事奉;重视义  相似文献   

3.
, 《天风》2012,(12):8-10
编者按:在今天的中国教会,义工已经数以万计,他们对教会的发展贡献巨大。当各地教会培养了不少神学生进入教会并且日渐发挥更多作用的时候,义工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什么样的义工才能作“义”之工?教会又当如何培训义工,以使他们在教会事工中的果效更加显著呢?让我们看看本期的话题吧!  相似文献   

4.
靳新元 《天风》2011,(9):33-33
河南省孟州市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8月1日至6日,在市基督教堂举办了为期6天的义工培训班。来自全市28个堂点的160名教会负责人、义工传道、执事参加了培训。孟州市有基督徒三万多人,基督教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但全市只有一名牧师、一名长老,大部分工作都由义工担任。为了提高义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势在必行。本次培训课程主要安排了《教会管理》、《教会财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会的发展,得救人数的加增,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商人参与教会生活,他们不但在社会中为带动一方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在教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谈谈顺服     
金微 《天风》2002,(5):52-52
《天风》编辑部: 我是教会里的义工,事奉主多年,我一向认为顺服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但有人告诉我完全服从教会负责人,这就是顺服,我认为这是盲从,却又无法说服他们,因此,我想问:到底什么是顺服? 浙江李承运你说得不错,顺服的确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我们不是讨论基督徒要不要顺服,这是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我们要说的是:什么才是基督徒应当顺服的。顺服与服从、听从是不一样的,服从和听从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某种压力下的产物,但顺服绝对  相似文献   

7.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8.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受圣灵启发而发起的。三自有其圣经依据,而且从初期教会的实践也得到证明。《使徒行传》记载使徒在建立教会的过程中怎样三自。教会成立之初,还没有从犹太教里分出来,第一批基督徒同时都是犹太教徒。当外邦人也成为基督徒时,出现了要不要让他们也成为犹太教徒的问题。一派认为应该,另一派以保罗、彼得、巴拿巴为代表的提出“人因信称义,不在乎遵行律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TianFeng 《天风》2003,(7):1-1
21世纪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作为基督徒我们更应从“马提亚被选”中得到重要的启示,牧者应清淡名利,将工作放在教会中的同时,注重“心意更新”而服侍众人。 在本期的青草地上,许多牧者从他们的牧会经验中。感悟“作主忠心的仆人”的职分,在与弟兄姊妹的共同的服侍中,学会“善待对手、同得赏赐”的功课。无论是教会抑或生活中,有时“换个角度会更美”。此次当国家遭遇非典疫情之际,很多基督徒的见证,无疑,使更多的人群看见中国基督徒身上所发出的基督馨香之气。  相似文献   

10.
金丽琴 《天风》1996,(9):14-15
苏州市基督教两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义工培训工作,自1984年至1995年市两会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养义工170人次。经过培训的义工绝大部分在当地教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庄稼多、工人少”的矛盾,义工成为我市办好教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信徒素质。改革开放和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信徒人数增长较快,但初信的信徒往往信仰上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曾就教会的本质和使命,谈到福传方向问题,现在想进一步探索教会使命对我们所有基督徒,包括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素质要求。 一、神职人员应有的素质 1 献身精神 神职人员是教会福传工作中的领导和骨干。他们的特点是“由人群中选拔出来,奉派为人从事有关天主之事,以奉献供物和赎罪牺牲”(希5,1)。他们象外邦人的宗徒圣  相似文献   

12.
单渭祥 《天风》2023,(7):26-28
<正>前文提过,本文所提到的“教会领袖”,泛指在教会中服侍,担负着比较重要责任的教牧、传道、义工或长执会、堂委会组成人员,以及在教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教会如果发生严重冲突事件,十有八九有教会的领袖参与其中;反之,假如一个教会的核心团队没有出现裂痕或矛盾,教会就不太可能有大的冲突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4.
教会     
教会教会(希腊文Kyriakon“属于主者”;ekklesia“集会”),基督徒团体,也称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子民,以及圣神的宫殿。在教会最初时期,年轻的基督徒团体并不视自己有别于犹太教。只是自从外邦人进入门徒们的团体后,教会才渐渐地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5.
路平 《天风》1995,(1):48-48
发挥基督徒公益精神 港举行“步行筹款” 香港“教会同行为公益”步行筹款活动,定于1995年1月7日举行。香港基督徒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为唤起香港教会及信徒对社会的关注,要求基督徒们全力参与,共同筹募公益金善款,以救助贫病等有需要帮助的市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14日,福建邵武水北龙斗村发生了一起火灾,袭击了村东的一片山林,数十名村民奋不顾身与大火展开搏斗,其中8位村民在烈火中英勇献身,邵武市基督教龙斗教会负责人翁小良弟兄也在其中。 翁小良弟兄,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自担任教会负责人十年来,在教会以身作则带领义工经常深入信徒家中探访,关心  相似文献   

17.
新酒新皮袋     
韩愈 《天风》2016,(12):15-16
正义工问题,其实是一个教会论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会结构如何搭建,如何运行便教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新酒新皮袋"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义工讲道"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处境性,在圣职群体青黄不接的时候,义工承担了大量的教会工作。但是,当教会的经济能力能够负担专职传道的时候,当神学教育能够培养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传道人的时候,本着教会发展和服务工作提高的目的,应该重新认定义工在教会中的位置和角色。说到现实中的义工,各地教会的概念不一样。有的教会所谓义工就是堂会中服侍的团体团契,有的堂会义工数量巨大(达  相似文献   

18.
卓珠尹 《天风》2001,(8):29
世界就是这样相对于人的灵魂而存在。美是一种对于宇宙的表达,而上帝是真善美的源头。有人认为:不信上帝的人所作的都是恶,即便他们做了好事也是恶的,甚至他们的宗教、艺术、哲学等也都被视为不好的。那么教会外是否存在着真、善、美呢? 我认为教会以外也存在着美善。应该看到,不仅仅只是基督徒乐善好施。同样,一些非基督徒也会这样做。像白求恩、雷锋,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自我牺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12,(3):38-38
某间教会请了一位牧者来讲课,话题转到该教会的复兴情况时,该牧者大谈自己教会中那些值得炫耀的会友。他说:“我牧养的基督徒中,有××位明星,有××位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天风》2003,(3):1-1
当美国攻打伊拉克倒萨行动一触即发时,欧洲教会领袖与普世基督徒正积极努力呼唤和祈祷世界和平。在本期首篇己故的孙彦理主教的“和平,上帝的旨意“一文中他说,上帝的恩赐,是要我们过美好的生活,如同,耶稣降生时天使的歌唱:“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以呼唤和平到人类的安居乐业,中国基督徒与普世基督徒始终关注着自身生存的空间,正如丁主教所说:“中国基督徒敬拜一位爱我们,同情我们,与我们一道遭受苦难,循循善诱的上帝,这个转变是一种真正的释放”。的确“中国基督教必须根植于中国土壤中”,因为“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