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4月18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87岁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去世。马尔克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的作家之一,因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而享誉世界文坛,《百年孤独》曾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翻译成中文的《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包括莫言、贾平凹和韩少功等都从中获益,并助推寻根文学和故乡书写热。  相似文献   

2.
胡艳美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42-142,120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人们在关注莫言原作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译作译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的英译本《生死疲劳》来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的寻求:论希尼的《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成坚 《学海》2004,(4):145-148
希尼(Seamus Heaney,1939-)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82年企鹅公司出版的<当代大不列颠诗歌集>,将其誉为英国当代诗坛最重要的诗人,尽管他始终声称他的爱尔兰身份.然希尼的早期作品中,的确融入了众多英国诗歌传统、众多诗坛前辈和同代的影响,也正如诗人自己所言,"作为作家的最初,他往往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那些注入他耳中的声音"①.  相似文献   

4.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小时候是个非常喜欢说话的孩子。但言多必失,莫言也曾因说话招致很多麻烦,还因之受过家人的惩罚。后来,他为约束自己少说话,就取了"莫言"这个笔名,用来警戒。他甚至还曾以《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为题,接受过访谈。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创作中,莫言一向把自己的目光聚焦于乡土。在他的作品中,以“高密东北乡”为创作背景的小说比比皆是。从1985年发表的《透明的红萝卜》到2009年发表的《蛙》,莫言描写的对象都活跃在高密的乡土世界中。从乡土叙事出发研究莫言的小说创作,主要以魔幻传奇的故事、圆形回环的结构、变换多元的视角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展示莫言小说的魅力,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体会莫言笔下的苦难与温情。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莱辛也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7.
在烟台听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忽然想到他与我们浙江同行交往中的几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小事。头一件小事,可冠以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小标题:《莫言钻在洞窟里写两只金老鼠》。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主持浙江省作协工作时筹划过五次"浙江作家节",记得那是首届,2003年初夏。我邀请的有莫言、陈忠实、张平、李存葆等一批著名外省作家。这次作家节是我们与衢州市联办的,记得我事先去衢州各区县踩点,走过龙游,就  相似文献   

8.
自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来隐喻民族、生死、孤独等创作母题。《长江图》与《皮绳上的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剧作模式都具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两部作品切入,深入探讨近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范式:一是从文学到影视的流变;二是作品叙事时空形变的实践;三是从魔幻的风格中衍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言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常的语言表达力,使他的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其中,对色彩词汇的运用是莫言语言风格的一大亮色。在莫言八十年代的作品中,随着写作风格的逐渐成熟,前期明朗的情绪和柔美的写实格调逐渐向中后期先锋性和实验品格转变,色彩词汇的使用更为丰富,风格也由清新明丽转为浓烈神秘。色彩词汇的运用,既显示出了莫言八十年代创作风格的变化,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谈“真”     
李栋 《天风》2013,2(2):45-45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领奖前在瑞典皇家文学院演讲,所讲的内容让我深有感触。 他的演讲中有不少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多少政治立意,但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些故事或简单或曲折,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莫言演讲时语调平和,却丝毫没有降低其吸引力;他的言辞没有任何说教,但处处能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蒂姆·波顿是好莱坞另类天才,其作品怪诞不羁,却有着让人着迷的魔力。《大鱼》是蒂姆·波执导的美国奇幻片,影片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特性,以超现实的方式触摸真实世界。根据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论概念,结合蒂姆·伯顿的电影《大鱼》,对影片中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分别从魔幻主义外壳和现实主义内核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国山东高密进入到了世界人的视线中,而一提到“英国南部维塞克斯”就能与托马斯·哈代小说联系起来。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与莫言《红高粱家族》这两部作品分别以英国南部维塞克斯和山东高密为写作背景,充满了浓重的地方色彩主义。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人物语言、民俗歌舞和小说的民间故事结构等四个方面,本文旨在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地方色彩的运用来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在文学创作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病不能出席颁奖礼,但她于7日向瑞典文学院发来了演讲录像.以下是深圳商报记者翻译的莱辛演讲的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14.
窥斑知全豹,小处见真章。一个愿意在细节上花心思的人,必是"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的高手。2012年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当天晚上,一个在瑞典的好友前来祝贺,手里还拿着女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一番寒暄之后,朋友说道:"我的大作家,快签个名吧!"莫言却犹豫了半天,很抱歉地说:"我还是不签了吧?"朋友不依也不解:"这是哪门子说法?别再磨磨叽叽了!"莫言一再推迟,最后还是签了。不过,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在西班牙工作的儿子给我发来一段视频,说了一件趣事。不久前马德里举办一场午睡大赛,吸引百余人参赛,数千人观看。裁判根据选手入睡时间、睡姿和服装搭配等因素进行打分,冠军得主可获得1000欧元奖金。从视频上看,选手们躺在沙发床上酣睡入梦的神情与姿态,着实惹人捧腹大笑。西班牙人酷爱午睡,该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米洛·何塞·塞拉,把午睡当作  相似文献   

16.
龙其林 《美与时代》2005,(11):73-75
优秀的作家总能在其作品中为我们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审美空间:荷马与爱琴海文明,屈原与南方巫鬼文化,塞万提斯与风车之乡,福克纳、波特、韦尔蒂、奥康纳与美国南方文学,莫言与高密东北乡等,无一不在说明一个独创性的小说世界对于作品而言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颗文学巨星的陨落,《百年孤独》这部将其送至诺贝尔文学奖殿堂的作品再度掀起热潮.故事透过小人物对生存家园、对回家的路以及对儿子、对记忆等的具体寻找来反映哥伦比亚农村的百年沧桑,更反映了马尔克斯对近百年来拉丁美洲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生存途径、人生责任和意义以及孤独出路的探寻及思考.  相似文献   

18.
《檀香刑》是一部具有独特叙事艺术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结构与视角、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味道四个方面,来谈谈《檀香刑》中的点睛之笔,体会其中独特的民间叙事内涵。走进民间,走进莫言。  相似文献   

19.
秦莉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48-148,123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塑造了众多神父形象,形成许多彼此联系而又彼此区别的艺术形象。将以莫言、巴人、牵锐三位作蒙的小说中的神父形象进行具体解读,来揭示了小说中的神父虔诚信仰与内心情感的冲突,笔者认为神父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心理扭曲型、备受煎熬型、日常生活型。  相似文献   

20.
正莫言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再加上当时经常歉收,因此,吃不饱肚子是常事。九岁那年冬天,莫言家里断粮了。万般无奈之下,莫言的母亲只好去向邻居借粮。那天傍晚,母亲带着莫言捧着一只碗来到了邻居家。邻居大娘一听说借粮,思忖了几秒,然后默不作声地从莫言的母亲手里接过碗,走进了里屋。没一会儿,她从里屋出来了,手里端着一平碗米,小心翼翼地放到莫言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