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粉画,又称彩色粉笔画.关于色粉画的起源,有些美术史家将史前的岩洞壁画也称作色粉画,这是把绘制它所用颜料的特性作为界定标准的结果.我们现在所说的色粉画始于16世纪,虽然当时色粉颜料的种类很有限,但是那个时期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德加,1834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可以称为具有现实主义品质的巨匠。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芭蕾演员生活为题材的油画、水粉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舞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的生活。德加偏爱描绘的梳妆妇女与学院派绘画中的女  相似文献   

3.
德加画作,以捕捉生活瞬间的方式定格画面,将人情世事解析得洞如观火,明察秋毫。画作纤细,精致,矜持,华美,洋溢清贵之气。作为画家,他更像是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把人世的卑微鄙陋全都画进作品里。画作蕴含着浓郁的、清高的贵族遗绪和委婉的怨。  相似文献   

4.
《思维与智慧》2011,(5):I0001-I0002
埃德加·德加,1854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可以称为具有现实主义品质的巨匠。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芭蕾演员生活为题材的油画、水粉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舞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的生活。德加偏爱描绘的梳妆妇女与学院派绘画中的女人体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德加对线条的热衷是任何一位印象派画家都无法比拟的,在他的作品里,色彩并不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么起到绝对性的作用,而更加注重对于素描的研究与探讨,他认为素描比色彩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德加反对其他印象派画家直接对景写生,而是喜欢用记忆作画。他精于捕捉一瞬间的形象,然后用精准到位的素描技巧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画里阴晴》犹如一篇倒叙的文章,大半篇幅都是作者吴冠中在介绍自己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探索的一些心得和经验的分享。又有中西两方一些任吴冠中学画时对他影响甚深的名师和画家。原来,吴冠中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同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受到梵高、尤脱利罗、德加等西方大师的启发和影响。先后在中西两家的学习经历影响和造就了作者日后油画创新的方向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写几句精粹有力的话,把主题思想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全篇文章为之生色、动人。“画龙点睛”的提法,是从绘画中借来的。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是没有画眼睛.人问其故?他说:画上眼睛,龙就飞了.听者不信,请他试之.他就提笔为一条龙画上眼睛.刚刚画完,那条龙就摇头摆尾,破壁飞去.这种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它能够说明,当时的人  相似文献   

8.
李艺华 《美与时代》2006,(12):42-43
追求意境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特征.意境是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现实为描绘对象,蕴涵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理想、意趣等,是来源于艺术作品而又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要素.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表现在意在笔先、形神兼备、具有诗意化等方面.同时,意境在具体的工笔花鸟画作中是可以具体感知的.  相似文献   

9.
<马拉之死>是大卫创作的最迷人的作品,画中的人是被仁慈、正直和无私的爱国情怀所美化的人.皮肤的色调如同冰冷的石头,马拉身上的伤口醒目,细致,如同十字架上耶稣身上的伤口,而马拉此时似乎也有着耶稣般的感召力,整幅画弥漫着悲凉的美感,似乎有宗教崇拜的意义,有着超强的说服力.镇定而坚毅的遗容好像表明马拉并没有死.画家塑造了一位已经死去但仍永远活着的英雄.  相似文献   

10.
<正>六、智永《真书千字文》中提的临写法提又称作挑画,取仰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挑出的一种笔画。提画起笔如短勒横,逆锋藏头,骨力外拓,腹部平挺,背部丰润,笔锋尖锐而又微上翘。在永字八法中它被称为“策”,意为如策马扬鞭,作提宜仰笔趯锋,用力发笔。提画常有长提、短提、平提等几种。1.长提。提画较细长如腰刀,斜度较大,行笔稍快,收锋犀利,与下一笔画形成呼应关系,当做到笔断而意连,气息贯通。具体写法是竖下落笔,略顿后向右上快速行笔,力送笔端,  相似文献   

11.
王秀亮  姜磊 《管子学刊》2012,(2):114-118
画、画水是商周时期齐地的地理名称,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的重要水利工程,今人已不能确认其遗迹.综合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出土文物和方言遗存,可以基本确定:画水今谓之淮阳河,但仅其源头部分为是,下游东西走向部分为齐渠;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小清河以及渑水、系水、画水、时水等水系的古运河,“运粮河”正是齐渠的主体部分.画,以水为名,因为齐渠缘故,画水被中途截断,以水为名的画邑由此而俗称“半截河子”,并演变为两个村庄,现村名为南太和、北安合,辖属临淄区朱台镇.  相似文献   

12.
<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云:"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从表现手段看,"一画"不仅仅是中国画技法中所谓的以线造型进行勾勒的一笔而是能够体现"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总体要求是能够在最高层面体现出中国画美学意蕴的具体而又抽象的表现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构图来自生活,生活能丰富构图.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在形容一个人特别美时,说像画上画的.也有人在评论一幅画中花鸟的形象生动时,说像真花真鸟.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前一种说法是说画面中的人比生活中的人美,后一种说法是画面中花鸟的美又像真花真鸟.  相似文献   

14.
马骏 《美与时代》2004,(7):18-19
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追源溯流,并非由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所形成的.也不受某一地区,某一画种所局限.但却包含着各种流派、风格、画种的神韵.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的一种艺术现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她与中国美术史密不可分.文人画以其文、人、画三要素,构成了中国画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提香是威尼斯画派著名的色彩大师,他画过许多女人体,在他看来,美丽女人的肉体是造化的精英.提香画面上的十分热烈的气氛,丰富多变的色彩,大胆而放荡的形象,实际上表达出一部分人的心理欲望.它是对神学所宣扬的禁欲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因此,它既不是"纯形式",也不是再现性的绘画或装饰性的图案.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书法与绘画虽有相似的一面,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古人所谓"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实际上并不是指书与画在形体、结构、笔画和表现方法上的趋同.书与画的"同",从根本上讲,是"同"在对生命意趣的表现上面.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更应该说是一种动态的美、内容的美、意蕴的美或表现的美.  相似文献   

17.
傅昊 《美与时代》2007,(7):95-97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最显用笔的一科.重振写意花鸟画雄风的出路,必须重新回到"写"上,而重视"写"就必须重视用笔的传统、特质、规范和法度,以及深刻认识用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9.
莫奈、雷阿诺、梵高、塞尚、高更,都是印象派中最杰出的代表,可以说印象派的故事,就是他们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反对与勇气,莫奈创作了艺术史上最大胆的画作,雷诺阿创作出最生动的作品,德加释放了芭蕾,修拉解放了色点,而梵高则绽放了颜色。这是艺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暴动,从此一切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0.
赵蕾 《美与时代》2007,(9):66-67
外来文化对中国画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外在形式上,并且已渗透到精神层面.中国画要保持民族特征、民族气派,不是要墨守成规,裹足不前,而是要有足够的涵量来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才能开创出新的画风,而这,也才是保持民族风格有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