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以“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考察。一理想人格设计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争的一个焦点文化有多种定义,笔者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即把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与此相应,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也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考察。所谓“狭义的文化”一般是  相似文献   

2.
文化研究的哲学向度与文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关注“文化与哲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当今被泛称“文化哲学”的,不外就是文化与哲学的结合研究.这种结合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其一是使哲学结合于文化、延伸其文化外延、发生哲学的“文化方向倾斜”,这可视作“哲学中的文化”;其二是在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基础上,提出种种哲学性的解释理论和分析工具,使文化结合于哲学,这是文化的“哲学方向的倾斜”,可以称作“文化中的哲学”.就文化研究这一方面而言,上述情况产生了文化研究的多种哲学向度.然而,下文的分析将证明,若将这种种哲学向度都不加分析和说明地称作“文化哲学”,并且以为它已是一门具有较为严密的学科规定的分支学科,那就未免草率了.为此,对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认知老化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影响认知老化的因素很多,人格是这些因素背后的重要动因.当前有关人格与认知老化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人格特质对认知老化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尽管不同人格特质与认知老化的关系逐渐清晰起来,但现有研究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未来可以从不同研究范式的结果对比、人格特质对认知老化影响机制的内在问题、人格与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人格特质对认知老化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耻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文明,并从儒家的开创者———孔子的言论中总结耻的内涵:耻与道德相联系;耻不信;耻体现一种担当精神;其次对知耻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发;再次,对现代社会的“无耻”倾向进行了反思并申明研究耻文化的社会现实意义;最后针对中国文化为耻文化还是乐文化问题,对两种观点作一粗浅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两种文化的目标都是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格心理学中的需求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问题一个性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个体需求的研究,一直是人格心理学中最诱人的课题之一。到现在为止,已有的各种理论,按它们对需求认识的范围和深度的不同,可分为四大体系:“本能需求理论”;“社会——文化需求理论”;“生物——社会——文化需求理论”;“系统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6.
“气节”——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核心,中国人理想人格的表现。 孔子早就提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动摇,不犹豫,志气不可夺。孟子则将有气节的大丈夫所应具备的人格说得更具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盂子·滕文公下》)“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从孟子提出后,对中国文化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及“冷”“热”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对218名3~6岁幼儿的人格、言语能力、“冷”“热”执行功能和白谎行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控制年龄和言语能力后,智能特征和亲社会性可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白谎行为;“冷”执行功能在智能特征和白谎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热”执行功能在亲社会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热”执行功能在外倾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冷”“热”执行功能在认真自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邵晓顺 《应用心理学》2005,11(4):341-345
目的:探讨监狱警察心理素质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在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问卷对1195名监狱警察做心理素质测查。结果:男监狱警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7高8低”,女监狱警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5高7低”;不同行政职级、文化程度及工作岗位的监狱警察在16个人格特征的6个方面存在差异;心理健康得分低于12分者占1.96%。结论:监狱警察心理素质较为良好;不同背景信息监狱警察心理素质存在差异性与共同性;监狱警察情绪显著不稳定者占1.96%。  相似文献   

9.
负性情绪在工作压力作用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运用职业压力调查问卷(Occupational Stressor Indexes-2,OSI-2)中国修订版和半结构化访谈对某国有投资银行、大型核电站等的297名员工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以“工作满意度”为压力反应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压力源情境下,NA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NA起着“过度反应机制”作用;对于角色模糊和工作家庭平衡所带来的压力,NA起着“知觉机制”的作用;对于工作中的角色冲突,NA起着“压力源机制”;而对于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NA对于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联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贵刊今年第六期,许金声同志《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一文,以所谓“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立论颇为新颖,而且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该文的某些观点则是有待进一步商榷与探讨的。兹谈点笔者的看法,以求教于许金声同志。首先,许文中两处立论的方法是欠妥的。(一)许文认为,“理想人格设计”是相对于“狭义的文化”——“人生哲学、伦理学等构成的价值系统的”。“所谓理想人  相似文献   

11.
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43篇, 总样本量为16377。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性存在正相关, 与神经质、精神质存在负相关。对比国外相关研究, 中国被试群体的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更为密切, 人格特质与文化的契合性对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有较大影响; (2)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之间的相关不受主观幸福感结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明确; (3)主观幸福感与内外倾人格特质的相关受不同年龄群体的调节, 而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精神质的关系则不受影响。最后, 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立、自主、独立特征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夏凌翔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2):328-331,307
用22对人格形容词制成的7级评定的语义分析量表对171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在5对人格形容词上自立与自主的评分有显著差异,在ll对人格形容词上自立与独立的评分有显著差异。最后对自立与自主、独立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①自立是与自主、独立不同的人格构念,差异的关键在于自立是一种辩证性的人格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②与独立人格、自主人格相比,自立人格才是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③我国公众对自主、独立的认识很可能与西方国家的公众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87名在校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的调查和卡特尔人格测试,探讨大学生上网的频度和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2)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3)稳定性对信息类和技术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乐群性和忧虑性对休闲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敢为性和幻想性对刺激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五"人格和因果取向均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大学生所处自我同一性状态(特别是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上的差异;(2)因果取向在"大五"人格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试图探讨青少年学习适应行为的认知机制以及大五人格特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及元认知问卷对广州市98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学校、年级因素在元认知总分、学习适应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学习适应行为与元认知、大五人格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3)大五人格各特质在元认知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儿童尊重行为与人格、班级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56名北京市两所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小学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尊重行为问卷、国内修订的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和班级环境问卷,考察小学儿童尊重行为的特点,并探讨人格和班级环境对尊重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总体尊重行为和其中的理解欣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郊差异;(2)尊重行为与人格各维度具有显著的相关,与班级环境中除了竞争气氛之外的其他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相关;(3)人格的宜人性、谨慎性、情绪性和开放性以及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尊重行为,人格和班级环境的不同维度对于尊重行为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力;(4)小学儿童的班级环境可以归为三种类型: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不同类型的班级环境在尊重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个人自立对注意偏向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基于眼动的罗夏墨迹测验图观察任务与新异/自我观点观察任务来探究个人自立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除了第四张图片以外,个人自立高分组在观察其他9张罗夏墨迹测验图时的眨眼率都显著或边缘显著的高于低分组;(2)个人自立高分组在观察两张新异/自我语句图片时进行新异/自我观点回视的次数都要显著多于低分组;(3)在观察第1张新异/自我语句图时,个人自立低分组对自我观点的注意明显多于新异观点。  相似文献   

18.
College sophomores feature prominently in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are frequently criticized for providing unrepresentative, invalid, and unreliable data. Using the case of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 the present authors evaluated those critiques, concluding that college sophomores are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on all 5 factors of personality. Despite this limitat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opinions is virtually identical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a comparison group of adults. Further, a range of reliability statistics suggests that college students provide reliable data on pers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a panacea for the problems of participant recruiting, but they should not be discounted as unreliable and invalid, either. In many cases, the so-called "college-sophomore problem" is not a problem.  相似文献   

19.
目前顿悟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主要存在两个有争议性的理论:进程监控理论和表征变化理论。现以非限制性的停车场问题为实验材料,检验顿悟问题解决的这两个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进程监控理论可解释顿悟被试的成绩优劣;(2)表征变化理论可对顿悟问题能否解决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整后的公共财物范式,将合作分为内部准备阶段(合作意识)和外部表现阶段(合作行为),以中国人人格问卷(QZPS)为工具,研究人格特质结构对合作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合作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作用的人格特质因素不同。中国人人格特质中的善良和情绪性直接影响合作意识,行事风格与人际关系因素直接影响合作行为,外向性通过调节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的关系影响合作行为。(2)在考虑合作意识与人格特质交互作用的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和预测合作行为。文中讨论了在研究合作过程时从个体内部因素、特质以及外部情境等多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