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唯物论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推进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价值认同提供了可能性,但市场经济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给价值认同带来一定难题.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利益认同和思想认同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利益认同为前提和基础,突出思想认同对利益认同的引领作用,通过利益认同推进思想认同,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它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不同的性质,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导向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目标性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情感性和动力性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性内容。从层次结构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构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整体性框架结构,而每一层次也有着自身的层次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实践性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实践,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需要,是引领社会精神需求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的重要实践方式,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而道德价值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和基础。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如何在实践中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要集中地表达一定的基本价值理念,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着三个核心价值理念,这就是"人本"、"公忠"、"和谐".它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结,体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它与西方以个人主义和基督教为思想文化基础的"自由"、"平等"、"博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要求,从精神的维度看,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精髓的重要价值理念;从实践维度看,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舍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价值理念和现实价值目标的确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框架等进行了富有成果的讨论,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属性仍然存在模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属性应体现在三个方面:普遍性与民族性、单元性与复合性、保护性与扩展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具有普遍价值理念,民族精神的精华,道德单元构成,道德单元与道德意识、实践的复合,保护性"硬核",自我完善与不断创新等属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后人的一个世纪性难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一个世界性价值难题。科学揭示、概括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